太平天國創始人馮雲山,功勞最大地位卻不高,是讓賢還是陰謀?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1

太平天國創始人馮雲山,功勞最大地位卻不高,是讓賢還是陰謀?成大文化17 2022-08-06

太平天國在金田起義之後,3萬餘“拜上帝會”會眾殺向武宣。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的東鄉正式稱“天王”,史稱“東鄉稱王”,分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領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正式形成五軍主將制度,也基本確定了太平天國6大元勳的地位排名。

9個月之後的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正式下詔分封五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四王“俱受東王節制”,史稱“永安建制”,正式確定了太平天國主要將領的地位排名。“南王”馮雲山位列第四,排在“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之後。

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排名,在實際的權力執行上,太平天國採取以“天王”和“軍師”構成的權力組織結構,天王為最高元首,雖臨朝卻不理政,軍政大權都由軍師負責。所以,天國的大權實際掌握在正軍師楊秀清和蕭朝貴手中,馮雲山的副軍師,其實只是一個並無實權的虛職。

但是,在“拜上帝會”剛開始密謀“金田起義”時,曾有個一次權力分配和地位排名:洪秀全稱天父第二子,馮雲山稱天父第三子,楊秀清稱天父第四子,韋昌輝稱天父第五子,楊宣嬌稱天父第六女,楊宣嬌丈夫蕭朝貴稱“帝婿”,石達開稱天父第七子。依據當時的排名,馮雲山是天國的第二號人物。

短短几個月之後,天國主要人物的地位排名以及權力分配,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直接導致了馮雲山在天國的地位,同他的資歷和貢獻完全不相匹配,其中究竟有哪些隱情呢?

洪秀全自稱“天王”,位列第一,沒有爭議。

畢竟“太平天國”是洪秀全一時頭腦發熱想出來的,“拜上帝會”是他創立的,天國之主的“天父”是他炮製出來的,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 教義 文章, 也是他寫出來的,洪秀全作為天國的精神領袖、最高元首,無人可以替代,也無可爭議。

“東王”楊秀清,

天國的實際操盤手,其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突出的政務、事務管理能力,對天國的作用和實際貢獻無人能及,很多人認定楊秀清在天國排名第二也無可厚非!但是,楊秀清的傑出貢獻主要發生在此之後與清廷的作戰當中,如果太平天國的諸王分封,放在兩年後的首都“天京”(南京),楊秀清位列第二應毫無異議。但是,在太平天國剛剛起事才3個月的“東鄉稱王”,楊秀清的能力或許已有表現,但他的功勳則完全沒有建立起來,僅憑他當時的資歷和功績,排在馮雲山之後,再正常不過了。

“西王”蕭朝貴,

廣西武宣人,與楊秀清一樣是紫荊山裡的燒炭工,1846年加入上帝會,是上帝會早期的核心成員之一。但“拜上帝會”是洪秀全和馮雲山在1843年創立的,蕭朝貴都是馮雲山發展的信徒,資歷與馮雲山無法相提並論。蕭朝貴為人仗義,在當地百姓中威望很高,入會時態度非常堅決,加入“上帝會”後將自己的房子都燒燬以示決心,還邀約全家兄弟都入會。在他的影響帶動下,武宣、象州等地的許多山民也跟著入會,在壯大教會隊伍的工作中業績突出。特別是在馮雲山被官府抓捕入獄後,他與楊秀清更是成了“上帝會”的實際領導者。但是,蕭朝貴的這些貢獻,與馮雲山相比,差距也不是一星半點。

“南王”馮雲山,

是“拜上帝會”的實際創立者。“拜上帝會”是洪秀全想出來的,卻是馮雲山以實際行動幹出來的。“拜上帝會”建立之初,只有洪秀全、馮雲山和洪仁玕3人,前期的宣揚“教義”、發展信徒的工作,主要是靠著馮雲山在不屈不撓地在開展,特別是 廣西紫荊山地區基地的建立,前期幾乎是馮雲山一人之力,居功至偉。“拜上帝會”最初的兩千多核心會員,包括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人,都是馮雲山發展的會眾。

馮雲山的作用和貢獻還遠不止於此,太平天國的軍隊管理制度,即“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及將軍以上的殿左、殿右“檢點”和“天、地、春、夏、秋、冬”“丞相”,以及“前、後、左、右、中”五軍“主將”等軍制,都出自馮雲山之手。太平天國的政權體制、官制、禮制也都由馮雲山制定,他還為太平天國創造了天曆。

如果沒有洪秀全和馮雲山,就不會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但太平天國如果沒有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這些人,一定還會其他的人物加入到天國隊伍裡來,並逐步成為他們這樣的角色和人物。洪秀全和馮雲山對於太平天國無可替代,是他們成就了“太平天國”,其他人如楊秀清、蕭朝貴等人,都是“太平天國”成就了他們。

馮雲山的功勞,正如李秀成後來的自述中所說,

“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從旁人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馮雲山應當是坐天國的第二把交椅。既然馮雲山的資歷和貢獻均遠在楊秀清、蕭朝貴之上,為何在天國的地位反而排在兩人之後呢?其中原因較為複雜。

其一,

1847年11月21日,在紫荊山地區活動的馮雲山,被當地團練緝拿押送官府進了監獄,洪秀全心急如焚地回到廣州積極營救。“拜上帝會”一時群龍無首,遭遇了巨大危機,很有可能就此失敗。在此緊要關頭,楊秀清玩起了神仙附體的把戲,突然當眾暈厥,然後又一躍而起,神情肅穆地“胡言亂語”,自稱是代“天父上帝”傳言。蕭朝貴也找機會有樣學樣,自稱“天兄”附體,與楊秀清演起了雙簧。楊、蕭兩人的一番操作,借“天父”、“天兄”之言,清除內奸,鼓舞士氣,消除信眾的恐慌情緒,穩定了隊伍,凝聚了人心,可以說是在危機關頭挽救了“拜上帝會”。

等馮雲山出獄,與洪秀全重新回到紫荊山地區時,楊、蕭代“天父”、“天兄”傳言的把戲成了既成事實,按照“拜上帝會”的教義,洪秀全是“天父”之子、耶穌之弟,楊、蕭的“天父”、“天兄”代言人的地位,甚至要超越“天父”的親兒子洪秀全,至少要排在除洪秀全之外的所有人之上。這就為楊、蕭在天國的地位排名超越馮雲山提供了理論依據。

其二,

“上帝會”在廣西紫荊山地區發展迅猛,會徒人數快速擴張,到金田起義時發展到將近2萬餘人。這些人大都是紫荊山及周邊地區的山民,而楊秀清、蕭朝貴在這一地區影響力巨大,在這些人當中威信極高,將楊、蕭的地位排在前面,更有利於領導和指揮信眾與清廷的鬥爭。

其三

,也許是馮雲山本人高風亮節、淡泊名利,認為自己的長處不在於領兵衝鋒陷陣,而在於幕後的組織策劃,自願讓出名位,讓長於領兵指揮作戰的楊、蕭排在自己前面,更有利於天國大業。

綜合分析三種原因,楊、蕭“天父”、“天兄”附體,代“天父”、“天兄”傳言的把戲,奠定了其二人在天國中的地位更可靠。洪秀全、馮雲山即使不樂意,也無法抗拒。因為如果公開反對,就會導致“拜上帝會”教義的混亂,引發天國內部的內訌,甚至威脅到洪秀全“天父之子”的身份和地位,權衡再三,洪、馮二人選擇妥協,於是便形成了永安建制時“六王”地位的排序。

太平天國這種權力分配,不按資歷不講貢獻,而是憑藉與“天父”關係親疏,後來“天京事變”的發生也就成為必然,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這也為“太平天國”的覆滅種下惡因。

換個角度品 歷史 ,從太平天國“楊、蕭、馮”三人的地位排名,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經驗:在職場埋頭苦幹很重要,善於乘勢借力更重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