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釋土斷的含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6

簡釋土斷的含義潘正481 2014-06-28

土斷(土斷) 東晉、 南朝 廢除僑置郡縣,使僑寓戶口編入所在郡縣的辦法。 西晉 時由於戰亂,中原地區豪族多遷居江 南,仍稱原來郡籍,形成諸僑郡縣。至 東晉 哀帝 時, 桓溫 推行土斷法,裁併僑置郡縣,整頓戶籍,史稱“庚戌土斷”。後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斷,作為加強王朝統治,與豪門爭奪勞動力,擴大賦役和兵源的一種手段。《晉書·成帝紀》:“﹝ 鹹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於 興平陵 。實編戶,王公已下皆正土斷白籍。”《宋書·武帝紀中》:“及至大司馬 桓溫 ,以民無定本,傷治為深,庚戌土斷,以一其業。於時財阜國豐,實由於此。”《舊唐書·楊炎傳》:“人不土斷而地著,賦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誡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始歸於朝廷。”《資治通鑑·晉哀帝興寧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閱戶口,令所在土斷,嚴其法制,謂之庚戌制。” 胡三省 注:“令西北士民僑寓東南者,所在以土著為斷也。” 范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所謂土斷,就是主張把僑郡縣士民作為土著,民眾向朝廷納租稅,服徭役,不再讓士族獨佔這些利益。”

簡釋土斷的含義阿瑟5062 2014-06-28

土斷政策的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居民不分僑舊,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取消對僑人的優待,以便政府統一對編戶齊民的剝削。為了編定統一戶籍,必須劃定郡縣疆界,取消一些流寓郡縣,同時從南方舊郡縣的領土中分割出一部分作為保留的僑郡縣的實土。又調整其隸屬關係,或把新獲實土的僑郡縣交舊州郡領導,或把舊郡縣割歸新立的僑州郡管轄,使州郡與所屬郡縣不至於相互隔越。與此同時,清查隱匿漏戶,把逃亡農民和由豪強隱佔的私屬蒐括出來,充作政府的賦役物件,這也是土斷的重要目的,而在南朝後期更為側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