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眼中的江水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28

杜甫眼中的江水等不了天亮等時光2018.08.02 回答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頷聯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杜甫眼中的江水匿名2008.12.29 回答

僅供參考 前些日子,我有幸領略了四川的峨嵋山與九寨溝,那靈山異水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流連往返。而位於靈山異水中的一塊聖地——杜甫草堂,更令我“蜀不思歸”了,折服進而膜拜。猛然間靈光一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寫寫這位“詩聖”,明知自己很傻,研究杜甫的學者不計其數,他們挖掘的夠深刻,夠翔實了,可我就是特想以自己的視角來談談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 杜甫讓我最欣賞的是他骨子裡滲透著類似李白的灑脫與真摯的個性。他出生於官宦世家,書香門第,是晉朝名將杜預之後,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的詩人。杜甫的詩歌裡很坦白,很自豪自己擁有這樣的家庭。“吾祖詩冠古”,“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何等的豪情萬丈,何等的真摯博大!世人皆知李白灑脫豪邁,孰不知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杜甫飽讀史書,自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抱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參加洛陽進士科考試,卻不料“此意竟蕭條”。名落孫山的他卻能夠坦然處之,將成敗得失視為過眼煙雲。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深深的震撼了我,使我面對許多風風雨雨,都能一笑了之,寵辱不驚。 讓我最感動的是他與李白的真摯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當他在洛陽遇到“賜金放逐”的李白。兩人一見如故,同遊名勝古蹟,同寫萬丈詩篇,同醉同睡同奔放!有詩為證:“醉眼秋共被,攜手日月行”。兩人親如兄弟。不分彼此。 杜甫對李白極為推崇,對他有很高的評價。為他寫下一系列肝膽相照的詩篇,“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但杜甫又不是一味迎合,也曾苦口婆心得對李白的好道任俠,使酒尚氣作了善意的規勸。“君子坦蕩蕩”的心胸一覽無餘。一位真正的諍友就聳立在世人面前,他演繹了這段經典的友情故事,無人能夠逾越,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44歲的杜甫旅居長安,長達七年之久,歷盡辛酸與坎坷。但他從不怨天尤人,對真正關心自己的朋友還是情意綿綿,是個非常重感情的性情中人,他常常贈詩以謝朋友的厚愛。在這段最暗淡,最失落的日子裡,他竟然能夠創作出最膾炙人口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可見他是多麼的超凡脫俗,安貧樂道! 杜甫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吾廬獨破受凍死也足”,把自己與人民的苦難緊密結合,得出人民遭受的痛苦比自己還深,他為人民命運而擔憂就象大海一樣永不枯竭,甘為天下人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他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是多麼令人折服呀。這是何等的悲壯,何等的可貴,令天下所有的詩人在他高尚的品質面前黯然失色。 他晚年漂泊在西南生活,雖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但心境依然灑脫自然。他在自己苦心修建,專心經營的草堂裡寫下了《狂夫》,高聲吟唱“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這樣的氣魄,這樣的胸襟,這樣的詩句,誰能與之抗衡呢。 他在草堂附近的武侯祠中瞻拜諸葛亮,寫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此的悲壯渾勁,如此的愛國情結,一直為後人廣為流傳,讚歎不已。 而杜甫著名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把蕭散的自然情物寫的優美從容,富有情趣,我最欣賞這句“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底”,很難想象一個“詩聖”竟然有如此細膩的情感,如此濃烈的抒情,如此的仁民愛物,這給歷代愛國者樹立了很典型的形象,在士人的人格形成上,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偉哉,杜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