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是叫武丁,武乙、庚丁、祖庚、祖甲,帝辛什麼的,後面的字都是天干...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23

為什麼商朝的君主的都是叫武丁,武乙、庚丁、祖庚、祖甲,帝辛什麼的,後面的字都是天干啊?他們都不是都子姓嗎,像什麼子先啊。這些都是諡號還是什麼的呢?主要還是為什麼後面的字都是天干啊?

...的都是叫武丁,武乙、庚丁、祖庚、祖甲,帝辛什麼的,後面的字都是天干...uiiooii 2016-10-09

沒有為什麼,那時候漢字文化還不太發達。

姓”子”

商朝歷代國王(皇帝)簡介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麵達到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

商朝帝王譜

商湯在位30年

商湯,姓子名湯。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商湯時建都於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逐漸強大起來,又有夏桀殘暴無道,民怨沸騰,遂起兵征討夏,大敗夏軍,建立商朝。建國後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

外丙在位3年

外丙,商湯的兒子,在位3年卒。

仲壬在位4年

仲壬,商湯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襲是先弟後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在位33年

太甲,商湯長孫,太丁的兒子。即位初,因“顛覆湯之典刑”,被伊尹放逐於桐宮,三年後改過復立,成為有成之君。這就是“桐宮悔過”的故事。

沃丁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開始衰弱。

太戊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

仲丁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後遷都於囂。

外壬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在位9年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遷都於相。

祖乙在位19年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後遷都於庇,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

祖辛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

陽甲在位7年

陽甲,祖丁子。“帝陽甲時,殷衰”。

盤庚在位28年

盤庚,祖丁子,陽甲弟。盤庚遷都於殷,商朝自此稱殷商。遷都後,社會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殷都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盤庚弟。商復衰。

小乙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盤庚以後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還擊敗四方入侵,商朝威鎮四方。

祖庚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廩辛在位6年

廩辛,祖甲子。

庚丁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廩辛弟。

武乙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兒子。他在位4年被雷電擊死。

太丁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時,周侯季歷(姬昌的父親)聲威較鎮,太丁忌憚,殺之。

帝乙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時,商朝更加衰弱。以和親的方式與姬昌媾和。

商紂在位33年

商紂,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紂相同,帝乙子。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於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紂與夏桀也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桀紂之君”。

...的都是叫武丁,武乙、庚丁、祖庚、祖甲,帝辛什麼的,後面的字都是天干...月露傾寒 2016-10-09

據說是廟號,可能是按每個帝王的生日稱呼,也可能是死日。

...的都是叫武丁,武乙、庚丁、祖庚、祖甲,帝辛什麼的,後面的字都是天干...wangstpm951 2016-10-09

姓 第幾個出生

...的都是叫武丁,武乙、庚丁、祖庚、祖甲,帝辛什麼的,後面的字都是天干...起名太麻煩QfO 推薦於2017-11-22

學者對此曾探討過其原因,但最終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其論點大致有三種:

一是生日說,就是說這個天干代表王的出生日,比如生在丁日,就取名某丁,生在己日,就取名某己。

二是死日/廟號說,就是說這個天干代表王的死日,並且順便也作了他的“廟號”,不排除什麼文武之類的美稱是死後追諡的。

三是宗法血統說,就是說商王族內部分為很多小宗族,這些小宗之間實行內婚制度,名字裡的天干代表該王出自哪一宗,至於這個宗是其父系的宗還是母系的宗,有爭議。這種說法,具體可以參考張光直先生的論文《商王廟號新考》。

在這三種說法中,比較可信的是第一種說法。在上古時代有十個太陽的傳說,這十個太陽分別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個太陽照臨人間,十天一順稱為一旬。這十個太陽的名字(日名)就是“十干”,也叫“天干”。夏商時代的王室和貴族階級崇拜太陽神,自視為太陽神的後裔。帝王即位,宣稱是太陽光照人間,君臨一切,主宰沉浮。用日名取作帝王名,正是這種思想的反映。

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朝中的帝王有取名為太康、仲康、少康的,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認為即大庚、仲庚、少庚,系日名無疑。夏史中的帝王以十干為名的還有孔甲、胤甲、履癸。履癸即夏桀。

商王全系日名,從大乙(湯)到帝辛(紂)三十一王均以十干取名。“商家生子以日為名”,這是古代學者比較一致的見解。商朝以十干記日,以十日一旬作為記時的主要單元。商王出生的這一天,被視為十干中在這一天值日的太陽降臨人間,如果是在甲日生的,就取以甲名,乙日生取以乙名。但如果又有一個甲日生的商王出世,就認為這是太陽甲再次光臨人間,為了加以區別,就在日名前面加上“大(太)”,“中(仲)”、“少(小)”等字。夏商以十干命名,明顯地反映了我國先民的太陽神信仰。但這種說法也有其牽強之處,比如同以甲或乙為名,卻有太甲、小甲、河亶甲、陽甲、祖甲和太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的區別呢?任你如何解釋都解釋不通,倒是第三種說法給了我們啟示。

通俗理解商朝國君以天干為名沒有太多的玄妙,僅僅表明帝王在王子中的兄弟排行而已。比如老大為甲,老二為乙,老三為丙,老四為丁,老五為戊,老六為己,老七為庚,老八為辛,老九為壬,老十為癸。王族有不同支脈,屬於哪一支就在前面加上。如太乙、太甲、太庚、太戊屬於一支,小甲、小辛、小乙屬於一支,外丙、外壬屬於一支,仲壬、仲丁屬於一支,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屬於一支,沃丁、沃甲屬於一支,雍己屬於一支,河亶甲屬於一支,南庚屬於一支,陽甲屬於一支,盤庚屬於一支,武丁、武乙屬於一支,廩辛屬於一支,康丁屬於一支,文丁屬於一支,帝乙、帝辛屬於一支。也就是說,商朝王族至少分為16支,商朝的繼承製度最初是在同輩中找,找不到再在下一代中找,後來才實行嫡長繼承製,實行嫡長繼承製應該是從帝乙開始的,以帝取號,表示從此後王皆為帝裔。同輩中找繼承者,繼承王位後就在其前加標記,如太乙為長門老二,太甲為長門老大,太庚為長門老七,太戊為長門老五;小甲為末門老大,小辛為末門老八,小乙為末門老二;仲壬為二門老九,仲丁為二門老四。至於祖、沃、雍、河亶、南、陽、盤、武、廩、康、文等,都是特殊人物的簡稱,表示這是誰家的老大、老二或老三等。這反映了中國古代殷商時代最起碼的秩序觀和最基本的家族分佈,能從帝王稱號可以查到帝王的血脈傳承,由此可以瞭解更多關於商朝王室的資訊,也可以校正許多關於商朝王室的錯誤記載。但如此記載有很多麻煩,於是後世王朝改變了這一辦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