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兒干的轄地及首府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8

奴兒干的轄地及首府hx38255666 2008-10-05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一作奴爾幹都指揮使司,成祖永樂七年(1409)置,是中國明朝明成祖時在東北黑龍江出海口一帶(今俄羅斯境內)所設立的一個軍事統治機構。治所在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有衛、所四百餘,屯駐軍隊,為當地軍政機構。轄區東至海,東北包有庫頁島,西至斡難河(鄂嫩河),南接圖們江,北抵外興安嶺。永樂十一年(1413)與宣宗宣德八年(1433)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寧寺,並立有二碑。清光緒三十年(1904),二碑被帝俄政府劫去,移置海參崴博物館。

奴兒干,亦稱“耦兒幹”、“努而哥”,或作“納爾幹”。據《黑龍江古代簡史》載,清人稱為尼嚕罕(滿語“國畫”之意),表示這裡山川如畫,風景秀麗。奴兒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龍江下游設定的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等地區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制。明朝建立後,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在東北地區南部設定遼東都指揮司使。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明總兵官周興等進軍到腦溫江(今嫩江)、忽刺溫河(今呼蘭河)和斡朵憐(今依蘭縣城西馬大屯)一帶,派官招撫,始建衛所制,設指揮使和千戶。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升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黑龍江與亨滾河匯合處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徵東元帥府的故地)。奴兒干都司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軍政合一建制,直隸於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奴兒干地區巡視。太監亦失哈從1411—1433年(明永樂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視察,對都司、衛、所官員授予官職、印信,賞賜衣物錢鈔。並在奴兒干都司的山頂上,修建了永寧寺,先後留有“敕建永寧寺記”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寧寺記”兩塊石碑(現藏於俄羅斯海參崴博物館)。

奴兒干都司轄區,幅員遼闊,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轄區內廣置衛、所,作為都司所屬的地方軍政建制。在奴兒干都司建立前後,1403—1409年(明永樂元年至七年),陸續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滾河和烏蘇里江流域設立130餘衛,到萬曆年間(1573—1620年),奴兒干都司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建州女真逐漸取代了明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的統治範圍東、南及於海、並越海抵苦夷(庫頁島),西至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

其對於東北地區的統治並非直接掌管,而僅是在重要地點設軍事據點及發展交通路線,各族實質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統治,而除少數官員之外,大多數官軍人員由當地部族人民擔任,中央間或派遣人員加以巡視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後,對於東北的經營較不重視,該地官員大多成為世襲而不受中央控制,英宗正統年間,正式廢除了奴兒干都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