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不爾縱儼然及格,已落畫師魔界,不復可救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2-13

‘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不爾縱儼然及格,已落畫師魔界,不復可救藥...描繪國滁州4800 2013-04-07

我來為你解答:

關注範曾的畫應該較早了。80年代末期,記得範曾在中國美術館搞了一次大型個展,可能是他第一次在國內舉辦個展,作品都是大幅的,印象很深。應該說,範曾在當時國內畫人物的畫家中堪稱翹楚了。

89之後,他的畫就沒看到。聽說在國外期間對八大感興趣了,並加以研究。回國後,範曾的畫有了一點變化,就是設色少了,玩起了水墨。但大家普遍感覺他的畫陷入程式化當中,少有新意,在吃以前的“老本”。

範曾的畫近年之所以給人僵化保守的感覺,主要是題材一貫制,停步不前,缺少創新,還在重複畫他以前的“老子”“鍾馗”“屈原”,,,使觀者大有似曾相識、千人一面之感。回顧一下近百年的中國人物畫名家,有成就者大多是寫實一路,如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黃胄等,像範曾現在的一味沉浸在古代人物中的,能畫出大名堂的實在鳳毛麟角。

在設色上雖然融進了一些八大的用墨,比以往“素”了許多,但八大的花鳥畫與範曾的人物畫,兩者之間還是沒有找到有效的“契合點”,畢竟花鳥畫與人物畫“不搭調”。

範曾的畫還有一大毛病,越大越空。總體看他的許多小畫尚可一看,但大畫每每“大而空”,畫總是撐不起來,有如“肌無力”。在畫大畫方面,範曾同近現代的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家相比遜色很多,其畫毫無厚重之感,秀有餘而力不足,處理大畫的能力明顯不夠。

範曾的書法也常常露出一股“俗相”,雖完全是自家所創,然少有古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他的繪畫。其書法與他的繪畫“一脈相承”,只求俊秀灑脫,然鮮有骨力,盡顯“媚態”。

明董其昌論士大夫畫雲:“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不爾縱儼然及格,已落畫師魔界,不復可救藥矣。”可以說,範曾的書畫正犯此“甜俗”之鄙,令人不敢高視之。

儘管範曾的畫技近年並沒有多大起色,但是他的畫價卻“突飛猛進”。據雅昌藝術網資料統計,近年其拍賣總成交額2。4億元,成交率62%,上拍2369件,成交1455件,上百萬者也屢有成交,成交上億元的當代中年畫家可謂屈指可數。但總體看,拍場上的範曾書畫精品甚少,平庸與應酬之作較多,像去年拍賣的《齊白石像》那樣的佳作少之又少。

‘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不爾縱儼然及格,已落畫師魔界,不復可救藥...actonst 2013-04-05

要避免走甜美媚俗的捷徑,而是要有畫家的氣質,不然的話即使畫得合格了,也已經落入畫師的旁門左道,不再可以挽救了。

原文已經很直白了,難道要翻譯成英文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