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是二臣家奴?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24

孔子為什麼是二臣家奴?芝士回答來自: 芝士回答 2021-08-12

二十四朝二臣,七十二代家奴,為什麼孔子的後代衍聖公多是牆頭草?

對衍聖公力持非議或是鄙視的態度,我沒有意見。因為這與否定和辱罵孔子完全不是一回事。但二十四朝二臣,七十二代家奴云云,卻沒有什麼意思。罵人者或者自命高潔,看不起孔家的二臣家奴嘴臉,也可以理解。但是,鄙視別人者,卻未必見得比別人更加高貴。

中國有句古話,大約從三皇五帝說到了清末民初,說了幾千年,人人相信,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拋開上古三代不說,僅從秦始皇說起,歷史上的王朝經過了二十多代,皇帝換了幾百個。試問今天的千家姓氏,億兆生民,那一家不是經歷了二十幾朝,從三皇五帝那個時代過來的。那一家不是在秦奉秦為王,在漢稱漢為帝?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如果說孔家是二十四朝二臣,七十二代家奴,那麼,其它各家各姓,那家不是?罵人者,罵的其實就是自己。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是後世儒家的觀點。準確的說,是宋明理學觀點。與孔子本就沒有太大關係。就算以理學的觀點批理學,也存在著內在的邏輯矛盾。如果說理學是胡說八道,那麼忠臣不事二主本身就有問題,正如烈女不嫁二夫一樣。以不做二臣批評孔子後人,用的依然是儒家的標準。可見,罵人者首先承認了儒家的正確。然後,以儒家的標準來批評孔子的後人,於是,才有了二十四朝二臣,七十二代家奴之說。

但是,以忠臣不事二主來批評孔家,還是有些問題。因為孔家與歷代王朝的關係與一般的主臣關係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徐達家劉伯溫家與明代朱家,都是主臣關係。以劉伯溫為例,他在元朝的時候,是明明白白做過官的。所以,他與元朝的皇帝元順帝是主臣關係無疑的。劉伯溫投奔朱元璋算不算二臣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不說。就以劉伯溫的劉家與朱家的主臣關係來說說這事。

劉家和徐達家一樣,是明朝為算不多的與整個王朝相始終的功臣。劉家和徐家為何要忠於大明朝?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和朱元璋一起創立了大明王朝,他們本質上與朱家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朱家亡了,劉家的富貴也就到頭了。徐家也是一樣。所以,他們要做朱明的忠臣。這就是所謂的忠臣不事二主。

所以,忠臣不事二主這個理學原則,與孔子的儒家觀點還是有所不同的。孔子的觀點明顯的是忠臣擇主而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真正研讀過孔子思想的人都知道,孔子儒家思想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一家一姓服務,而是經民濟民,以利天下的聖王之道。與所謂的“忠臣不事二主”是有明顯不同的。孔子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在格局上,明顯要高於“忠臣不事二主”的。所以,孔子沒有忠臣不事二主之說。而是說,國有道,則起而行之,國無道,則退而隱之。這是孔子的格局。如果政治理想不一致,寧可窮困,也不會出仕。

以劉伯溫而言,他拋棄元順帝歸附朱元璋,在政治思想上,與孔子的理想並不矛盾。本質上是對善政的追求。但是,無論是孔子的後人,還是劉伯溫的後人,對他們的評價,與他們的祖上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孔子和劉伯溫,他們的歷史文化地位,是憑自己的能力掙來的。而他們的後輩,無論是後代誠意伯還是孔家衍聖公,他們的社會地位,是祖宗掙來的。所以,對他們來說,無所謂格局,他們只不過是享受祖上的福廕而已。

從能力和格局上來說,老子英雄兒子固然可以是好漢,但老子英雄兒混蛋的也不少。以劉伯溫的後代末代誠意伯劉孔昭來說吧,他就曾經依附魏忠賢,誣諂打擊過御史候恂。為當時正直之士所不齒,認為他丟了劉伯溫的臉。

當明朝滅亡的時候,無論是徐達家還是劉伯溫家的富貴一併失去。所以,他們都是“忠臣不事二主”的英雄。但這樣的英雄於國於家真的有用嗎?平時慷慨談忠義,臨難一死報君王。對君王來說,大約沒什麼用。

孔家與劉伯溫家徐達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與朱家的關係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主臣關係。孔家不必也沒興趣參與到逐鹿天下的紛爭中。但是,不論誰取得了天下,都要用我祖宗的思想文化制度來治理國家。孔家與歷代王朝的關係,按現代的話說是,王朝使用他們的智慧財產權,封衍聖公,本質上就是使用智慧財產權的專利費。

或許有人會說了,明清的主流政治思想是程朱理學。要付費也應該付給程朱後人。關鍵是,程朱也是在孔子的基礎上做出的學問。既然他們自承以孔為宗,那麼,聖人的傳承,還是要從血統上來說事。這種情況,今天的某些領域裡還在起著作用。

誠意伯劉孔昭也好,衍聖公也好,他們的富貴都是祖上掙下來的。所不同的是,劉伯溫為後代掙下了三百年富貴,而孔子為後代掙了兩千年富貴,如此而已。

當孔子後代向元代、清代的統治者投誠的時候,表面上看,是衍聖公向統治者投誠,背後的意含卻是,只要在中國的土地上,無論那個民族統治,都必須信奉中華文化。孔子就是中華文化的標誌,而衍聖公是中華文化被信奉的現實標誌。所以,所謂的二十四朝二臣是不存在的,二十四朝文化的延續,才是比一個衍聖公的富貴更重要的。而衍聖公的存在,更是中華文明五千不斷的一個實物標誌。

當然,以現代政治文明來看。衍聖公的存在,當然是不公平的。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來看。孔子很偉大,他的近親得到社會的尊重是自然之理。但是,兩千年之後的後代,依然坐在孔子的功勞薄上當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到現代,孔家的任何一個後人都不可能因為兩千年前祖宗的功勞而得到實際的好處。因為,孔子,是民族的往聖先賢,他的後人,成千上萬。孔子是整個民族的驕傲,誰也沒有資格再躺在孔子的功能薄上享受社會尊崇。我們所尊崇的只能是孔子和中華文化的偉大,而不可能是七十幾代後的某個具體的人。

那些罵二十四朝二臣,七十二代奴才的人,並不見得比別人高明多少。罵人家,大約是因為羨慕妒忌恨吧。現在不用恨了,因為衍聖公早已不在了。

在清朝向民國,古代向現代轉型的時期,因為對儒家思想的崇拜,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在當時對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否定是可以理解,理所當然的。因此波及到孔子本人及孔子家族,也是難免的。但是,在社會發展到今天,中國穩步邁向現代化強國,民族復興前景光明的時刻,我們回忘歷史,對往聖先賢再抱以一種鄙視的態度,大約不能算是一種文化自信的態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