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國時期的太守,刺史,州牧各是什麼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7-17

東漢三國時期的太守,刺史,州牧各是什麼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9-10-16 回答

對東漢、三國時期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想必一定聽過太守,刺史,州牧這些官職,但大部分人搞不清楚這些官職到底是幹什麼的,今天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一一解讀。

搜狗問問

要詳細說清楚這個話題,首先還是得來說說東漢時期的行政區域劃分。當時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分別是:幽州(今遼寧、河北東部和北部、朝鮮半島北部),冀州(今河北南部),幷州(今山西大部分、陝西北部、河北西部、內蒙古部分地區),涼州(今甘肅、寧夏),青州(今山東東北部),兗州(今山東西部、河南東北部),豫州(今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徐州(今山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今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浙江、福建),荊州(今河南西南部、湖南、湖北),益州(今陝西南部、四川、雲南),交州(今廣東、廣西、越南中北部),司隸(今河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陝西中部)。從行政區域來看,當時的一個州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個省。

搜狗問問

十三個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司隸為司隸校尉),負責監察、糾風工作。因此刺史雖然會冠以各州的名號,比如幽州刺史、冀州刺史,可實際上卻並非是地方行政官員,而是朝廷特派的監察官員。從職能來看,刺史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巡視組巡視專員。

州的下級行政單位是郡,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郡的最高長官為太守(也稱“郡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郡的下級行政單位是縣,人口多的縣領導稱縣令,人口少的縣領導稱縣長。縣以下就靠地方的鄉紳、宗族族長進行自治了,因此古代有句話叫“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就是這個道理。

搜狗問問

古代交通不便,行政效率低下,因此作為各郡最高長官的太守很容易大權獨攬,形成割據勢力。朝廷派刺史到地方負責監察工作,也正是為了防止太守形成個人勢力來對抗中央。可是負責監察工作的刺史(官秩六百石)官位遠低於太守(官秩二千石),資歷也比太守淺。在國家安定的時候,刺史憑藉特殊身份還可以震懾太守。可到了國家動盪的時候,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太守往往就不受刺史約束了。甚至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刺史與太守狼狽為奸,盤剝百姓的事情。

搜狗問問

因此到了東漢末年,劉焉(劉璋之父)向朝廷建議派清名重臣到地方擔任州牧,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鎮守地方安定天下。於是,州牧就從原先的虛職搖身一變成為了州的最高長官。從職能來看,州牧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省長、省軍區司令員。集一州的全部大權於一身,封疆大吏莫過於此。

參考文獻:《三國志》

東漢三國時期的太守,刺史,州牧各是什麼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檸梔* 1級 2019-10-16 回答

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司隸為司隸校尉),負責監察、糾風工作。因此刺史雖然會冠以各州的名號,比如幽州刺史、冀州刺史,可實際上卻並非是地方行政官員,而是朝廷特派的監察官員。從職能來看,刺史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巡視組巡視專員。州的下級行政單位是郡,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郡的最高長官為太守(也稱“郡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