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死亡之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2-27

慈安太后死亡之謎漢匠文化 2022-10-12

 慈安太后死亡之謎

本文探討了慈安太后死亡的原因,根據史料證據分別論述了“自然病死說”與“毒死說”兩種對立的觀點,辯證分析兩種說法中的合理之處以及對其中的不確定因素提出質疑,並提出了要判斷各種說法的真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開棺驗屍的觀點,使人們對慈安太后的死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瞭解。

關鍵詞:慈安;自然病死;慈禧毒死

前言

歷史上對慈安太后之死有著眾多說法,目前來說有史學家金梁以及徐徹的“正常病死說”和《崇陵傳言錄》的“慈禧毒死說”兩大學說作為主流。現在就來探討一下。

當時是光緒六年慈禧大病了一場。光緒七年一月,慈禧忽然又患重病,久治不愈,臥床不起。於是,遍召天下中醫入京診治,朝政也只好由慈安一人打點。據史載,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見軍機大臣,處理軍國大事,未見身體有何大的異常之處,只是“兩頰微赤”。 [3]然而次日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 [1]晚間即暴病身亡。如此之急,令人難以接受。一時間,人們對慈安太后之死大為不解。 於是朝野上下對於慈安太后死亡的種種猜測不脛而走。

第一類: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說”。

《清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2]這一記載見於慈安的《遺誥》。但《遺誥》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作,因此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懷疑慈禧有可能為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當時翁同和擔任禮部尚書一職,禮部主管皇室的婚喪大典,慈安大喪歸屬他的職責範圍。根據《翁同和日記》記載:慈安發病於光緒七年三月十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1]翁同和在慈安死後,記下了慈安的脈案、藥方和病情進展情況,我們可以從中瞭解慈安發病過程:“晨方:……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1]

透過哈爾濱師範大學隋麗娟教授的《慈安是慈禧毒死的嗎?》一文已經可以基本斷定為中醫學的中風或者是腦溢血,並且這不是慈安第一次發病。《翁同和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十月九日,時慈安二十六歲,此次生病由“有類肝厥,不能言語”來判斷,屬於中風先兆,病症較輕,恢復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月(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再次病倒,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而再次發作,只不過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

這些情況說明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生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而光緒七年三月這次,由於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獨理朝政,不善於擺佈朝政大事的她在這一時期裡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身心疲憊在所難免。慈安在發病的前一天,根據《述庵秘錄》記載,她“兩頰微赤”,雖然自己無感覺上的大礙,但從這一面色判斷,隋麗娟教授斷定慈安此時“肝陽上亢”,血壓可能已經很高,直接誘發的記載。慈安死後,慈禧立即做了三件事:1。即刻召集相關大臣入宮,安排後事。2。令王公大臣瞻仰慈安的遺容。3。慈禧為慈安準備了一個很大的金匱。由以上證據可以說明,慈安太后是病死的,但是自然病死的說法是否真的那麼堅固可靠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自然病死的說法還存在許多不確定的疑點,現在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其中隱含的不確定因素。

第一點,立刻召集大臣入宮,安排後事。從當時的宮中到達翁同和的住址確實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如果我們假設慈安太后是被毒死的,那麼以慈禧之精明,很有可能利用這段時間處理後事。她計算好了慈安大約什麼時候會去世,差不多時間就趕到東宮,然後命人立即將容貌化妝,假冒正常死亡。

第二點,命人瞻仰遺容。慈禧她知道祖制如此,所以若要將毒死設計成正常死亡,必定會算好這一步,而且命人瞻仰遺容可以讓自己顯得無私,並且由現代法醫證實中砒霜毒死亡不一定七竅流血,[12] 以慈禧之精明有可能事先就找人試驗看看是否會七竅流血,若容貌有異,則化妝掩蓋掉呢?

第三點,慈安死於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病一般是鹽類食用過多或者是高血糖、高血脂所造成的,即中醫所說的肝陽上亢。慈禧精通食物的相剋之道,在葉赫那拉·根正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孫口述實錄》一書中記載:“光緒小時候,很多東西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慈禧曾經多次告訴慈安光緒不能吃什麼食物,但是慈安仍舊給光緒吃那些他不能吃的東西,最後的結果是光緒大病一場。”[4]無論是在《宮女談往錄》還是任何一本描寫慈禧生活的書中,對慈禧精通的養生之術,無不讚嘆。因此慈禧精通食物相剋以及少量的醫理藥理。慈禧引誘慈安食用導致肝陽上亢的食物造成長期的隱伏病症或者將慢性毒藥放入食物之中,使得慈安慢性中毒也未必不可能。

第四點,金梁先生對毒死說問“顯廟手敕焚燬,敕語何而知?食盒外進,食盒誰見?”[5]以此來否定毒死的說法。但是金梁先生似乎忽略了一點,歷來宮廷鬥爭中,為什麼有很多人可以提前知悉對手的招數,答案就在宮女太監身上。誰能保證當時沒有人在旁邊偷聽偷看,或者是有慈禧的心腹宮女和太監在場?許多宮女太監知道很多的宮廷秘聞,只是有的人就會在臨死前將事情講出來,而有些人會一輩子保守秘密。

更何況惲毓鼎為當時皇室的起居注官,《樂齋漫筆·崇陵傳言錄》中關於慈安這一段宮廷記錄就很有可能是真的。

第五點,在《翁同和日記》中對慈安的死記載了“嗚呼奇哉”[1]這一句,它第一種解釋是:慈安太后前幾天還好好的,今天突然病逝,其中必有蹊蹺。

正是由於以上的種種疑點,慈安自然病死的說法才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由此人們提出了另外一種“慈安被慈禧毒死”的說法,因為從當時的狀況來看,慈禧有毒死慈安的充分動機,下面就對於動機方面進行分析:

動機一:東陵事件,1880年慈禧與慈安共同拜謁咸豐陵寢,途中因為次序禮節問題發生爭吵。慈安提醒慈禧自己在咸豐帝生時是皇后,慈禧是貴妃,同治帝即位,慈禧才母由子貴,升為皇太后。[7]慈禧是很忌諱別人提這個的,當年同治皇后阿魯特氏提到這一點,慈禧憤怒的不得了,慈禧有可能因此而對慈安記恨在心。

動機二:慈安雖不過問政事,但慈安與恭親王畢竟是一體,不除去慈安很難打擊恭親王。慈禧想要大權獨攬,恭親王一定要打壓住,所以慈安必死,再加上以上幾點原因,殺慈安太后動機已成。

由此可見,慈安“正常病死說”其中疑點還有待進一步考究。

第二類:毒死說

根據《樂齋漫筆·崇陵傳言錄》 [6]以及《清朝野史大觀》中都有記載,咸豐帝臨終前,曾秘密留下一份遺詔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後來,慈安將此事告知慈禧,慈禧使用計策感動慈安,慈安將遺詔燒燬。最後,慈禧給慈安送點心,慈安食用後中毒而死。

這一種說法有很多人支援,因為在當時的情況,慈安手中握有咸豐皇帝臨終前留下的制約慈禧的遺詔,這對於慈禧在宮中的地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慈禧完全有可能使用某種手段將慈安毒死,以剷除這個隱患。但是這種毒死說也引來了很多人提出質疑。接下來討論一下這種說法的疑點。

首先,就是金梁先生的問題,既然是秘密焚燬,那麼這件事又怎麼被人知道的呢?就算是慈禧下毒,她剛剛送過食物,慈安吃過後就被毒死。慈禧不會笨到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她還不至於這麼肆無忌憚吧。

第二,假設她真的下毒,我想以當時的醫學技術,要做出一中毒死後毫無特殊症狀的毒藥似乎不太可能。況且太醫們是看的出來的。

第三,《翁同和日記》這句“嗚呼奇哉”[1]是認為慈安死的很蹊蹺由感而發,那麼能不能解釋為是對自然病死的慈安太后去世得太快由感而發呢?所以單憑這一句話也不能成為慈禧毒死慈安的有力證據。

第四,《清稗類鈔》中記載了時任軍機大臣的左宗棠的一段話,他聽說慈安太后突然暴病身亡,便頓足大聲說:“昨早對時,……亦何至若是之速耶?”[9]有人就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因為這段話出自野史,是不是左宗棠說過的話還不確定。民間詆譭慈禧的內容很多,這就很有可能是其中一個。

第五,都說發病突然,但根據徐徹教授、隋麗娟教授等人的研究,慈安已經有過兩次中風現象,發生第三次也很正常。光緒七年三月十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 [1]這就證明了前一天已經有先兆了,不能說是發病突然,所以慈安完全有可能是病發致死而不是被毒死的。

第六,當時英國使館G·道格拉斯·格雷醫生分析慈禧死因時說,毒藥分三類:腐蝕性的,具有很難掩蓋的死亡標誌;麻醉性的,陷入昏迷,或者突然死亡。鑑於前一天已有徵兆,所以這兩種可排除。剩下的就是, *** 性的,但慈安牙關禁閉,沒有嘔吐等跡象。那就說明不是中毒而死。[10]

以上的論證說明慈禧要想使用某種手段毒死慈安無論在技術層面上還是在當時的個人立場上都有許多阻礙因素,要成功毒死慈安而又不被世人發現和懷疑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只要稍有不慎,罪狀被揭發則有可能使自己萬劫不復,慈禧真的有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剷除一個本來就患有心腦血管病,身體狀況不佳,而且又不會過多涉政的人嗎?再加上證明“毒死說”的證據遠沒有“自然病死說”的證據充分,所以慈禧毒死慈安的說法也有些站不住腳。

再者從動機上進行分析:雖然有東陵事件,安德海被殺等事件,在那個男權至上,宮中鬥爭不斷,內憂外患的社會中,每天在封建禮教壓制下度過的慈禧,真的就不需要一個能與她相濡以沫的人,陪她一齊走下去嗎?慈禧也有心軟的時候,慈禧也不例外。以慈禧當時的實力,想要打壓奕也不難,沒必要為此毒殺慈安。慈安死亡她要承受的反而會更多。弊大於利,動機上也不是很成立。

終上所述,比較自然死亡和毒死這兩種觀點,各有其合理與不可取之處,無論是史料證明還是分析推理都難以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種,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利用現代醫學的方法開棺驗屍。我們今天所做的只是根據各方面的史料記載,作出無限貼近真相的推測與解釋,想了解慈安之死的真相,可能開棺驗屍是最準確的。

參考文獻:

[1] 翁同和,陳義傑。翁同和日記[M]。上海:中華書局,2006。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P1554。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一,P1555。 光緒七年正月初一至廿十三,P1537至P1543。

[2] 清德宗實錄[M]。

[3] 王無生。述庵秘錄[M]。

[4] 葉赫那拉·根正,郝曉輝。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孫口述實錄[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

[5] 金梁。清後外傳[M]。臺灣:臺北廣文書局, 1969。

[6] 岑春煊,惲毓鼎。樂齋漫筆·崇陵傳言錄[M]。上海:中華書局,2007。P52。

[7] 濮蘭德,白克好司,陳冷汰。慈禧外紀[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P82。P101。

[8] 小橫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9] 徐珂。清稗類鈔[M]。上海:中華書局,2010。

[10] 西格雷夫,秦傳安。龍夫人·慈禧故事[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P376。

[11] 隋麗娟。慈安是慈禧毒死的嗎?[J]。法制博覽,2007,4:11-13。

[12] 鍾裡滿。清光緒帝砒霜中毒型別及日期考[J]。清史研究,2008,4:13-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