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痴”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3-01-17

湖心亭看雪中“痴”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匿名2018.08.16 回答

答: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表示。/我們老師剛講過。這是老師留給我們的答案。/

我表示縮。能不能加金幣

湖心亭看雪中“痴”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匿名使用者2012.03.18 回答

痴行:大雪獨行(落寞)

痴景:(天與人合一 ——雅趣)

痴情:巧遇知音(喜悅) 痴——-醉情自然

僅供參考

湖心亭看雪中“痴”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Take Me2012.02.19 回答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獨”,不僅強調數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的心態與情趣。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後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雲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裡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於變化,文字簡約,內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等。

湖心亭看雪中“痴”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匿名使用者2012.01.01 回答

1。以童子之口(或以俗人之見)說出了對作者的讚美

2。痴迷,表現了作者痴迷於天地合一的理想,及作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3。寫出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翻筆記的。相信我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