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書法的關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2-06

文學和書法的關係?shengjic2010推薦於 2016-01-03

書法是文字書寫的

藝術,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形式,

表達作者的內在情志的藝術,二者都與文字有著密切的關係。書法與文學的關係實在是個很大的題目,下面僅就我所知道的

簡單談一談。

我們先來看幾幅作品。第一是《蘭

亭序》,第二是唐代陸

柬之的《文賦》墨跡,第三是杜牧的《張

客十

好好詩並序》,還有兩個分別是蘇東坡和黃山谷的《黃州寒食詩帖》和《松風閣》(

參看所附圖錄)。我們先簡單來

看一下這幾件作品,這本

來自

《蘭亭序》是唐人馮承素的摹本,

360問答

歷來被認為最的王羲之的

耐防

風神。雖然這不是王羲之的原

研雖哪負

跡,但也可以說是庶

幾近矣了。透過它

,我們可以窺見王羲之書法的一斑,通幅作品飄逸靈動,筆斷意連,顧盼生姿,如果我們透過這書法

例院合執達血本題條誤立

作品來讀《蘭亭序》這篇文章,則文中所表現出的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等等晉人風度就躍然紙上了。再看唐代書法家陸柬之所寫的《文賦》,我們知

便利親固地始傳

道陸機的《文賦》是中國古

代文學理論中很重要的一篇

文章,陸柬之是陸機的後人,他的

互右星還流川

這幅墨跡也在書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杜牧

手寫的《張好好詩並序》,這

是一件詩歌與書法俱佳的珍品,《張好好詩》很多人都知道,但這件

真楊息川山氫它降威司探

書法作品知道的人可能就相對要

少了。《宣和書譜》稱杜

血月伯流善雷命其效據眼

牧的書法“氣格雄健

王皮物藝傷

,與其文章相表裡”。杜牧傳世的書法作品僅此一件,唐詩人中,擅長書法者不乏其人,可惜墨跡鮮有流傳

,僅杜牧《張好好詩並序

》、賀知章《孝經》等寥寥

縣答廠包孩蘇飛離海湖

可數,因此彌足珍貴。我們再來看東坡先生的《黃州寒食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在東坡詩集中此詩並非上乘之

作,但這件書法作品卻是他

的代表作,極為後人所推崇,

有天下第三行書之稱。這

書法作品抑揚頓挫,一氣呵成,有一瀉千里之勢,蘇軾流傳下來的

墨跡很多。但這樣氣

勢開張的卻不多見。透過它來讀東坡的這首詩,就多了一重藝術享受,而且,詩歌與書法實在也

列制留制點補沙老只驗抗

是相得益彰,就好

象兩扇窗子,透過

它們,我們能更真切的窺見蘇軾

在創作這件藝術品的時的內心情感。這

幅作品後面,有黃

庭堅很短的跋,寫得也很精彩

,“東坡此詩似太白,猶恐太白

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

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

東坡或見此書,應

探肉營找矛倒衡導日

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顏魯公就是唐代的顏真卿,楊少師就是五代的楊凝式,李西臺是

取數歲之

宋初的李建中,都是宋人極為

推崇的書法家,從

中可見出山谷多東坡的

判搞企施克治更露

欣賞,更可見他的非凡

委響春

藝術鑑賞力。山谷真可以說是

煙盟振克色因益來望紀

東坡的知音。黃庭堅是同時看到了這件作品的詩歌藝術美和書法藝術美,這正是我們應向他學的地方。現在我們來看黃庭堅的墨跡《松風閣》,讀過這首詩的人一定不少,“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這是山谷晚年的作品,筆畫如長槍大戟,這是山谷大幅行書的典型風格,山谷在被貶途中游湖北鄂城樊山,借景抒情,詩句中不免有一些牢騷和慨嘆。通幅字的結體取斜勢,中宮收斂,長畫多一波三折,極富張力,這正與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相符。

中國古代文人多能文善書,流傳至今的書法名跡不少都是文學史上的名篇,透過以上我們所舉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將傳世書法作品的書法藝術美和文辭之美結合起來欣賞,我們將獲得更多的審美愉悅,而且,用這樣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來賞玩這樣複合型的藝術作品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我們所說的是書法與文學淺層次的一種關係,下面我們談談文學(主要是詩歌)與書法更深層的關係,我想分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是以詩論書,也就是用詩歌的形式來談論書法,這種詩歌叫論書詩,有些寫得好的論書詩是用詩歌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書法藝術的魅力來,比如李白的《草書歌行》對懷素草書創作的描繪,“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李白用他擅長的極度誇張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代草書大家懷素和尚揮毫時的情態,實在是生動之極!

另外也有一些一流的論書詩,在不傷及詩歌的藝術性的前提下,又道出關於書法的種種精闢見解來。例如蘇東坡的《次韻子由論書》,“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貌妍容有顰,璧美何妨橢?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其中“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常常被引作宋人書法“尚意”的力證。也有不少人椐此得出東坡不重法度的結論。其實,我們如果結合他反覆強調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的觀點來理解,就能明白東坡所謂“意”,是法度之中的“意”。詩中提出“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這是對書法藝術風格的多樣性的一種肯定。又如東坡在《石蒼舒醉墨堂》一詩中寫道,“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惝恍使人愁。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不異逍遙遊,……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詩歌一開始提出草書創作帶來自我陶醉的狀態,“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不異逍遙遊”,這其實是對藝術創作的自娛性的生動闡釋。後面有提出“我書造意本無法”,其實這“無法”不是說沒有法度,而是說在得法之後忘法的一種狀態,這裡是針對草書的創作而說的。

以上說的是以詩論書,現在我們反過來簡單談談以書論詩,書法是視覺的藝術,比較直觀,因此古人常常藉助書法來談論詩歌。例如,蘇東坡在他非常有名的《書黃子思詩集後》中就是以書法喻詩,“予嘗論書。以謂鐘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鐘王之法益微。”以上是說書法,下面便由此轉到論詩,“至於詩亦然”用蘇武李陵等來比鍾繇,王羲之,用李杜來比顏真卿與柳公權。前者之妙,在於自然,後者則以法度見長。比得確實是非常貼切。又譬如,滄浪詩話的作者嚴羽在《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中提到,“坡谷(指東坡和山谷)諸公之詩,如米元章(指米芾)之字,雖筆力勁健,終有子路事夫子時氣象。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這是典型的以書論詩。我們知道,嚴羽推崇盛唐詩,在《滄浪詩話》中說李杜詩可以“入神”,他非常看不上宋人的“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這裡他以書論詩,來證明他的觀點,也是很有說服力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