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17

9.10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青檸姑娘17 2022-07-04

9。10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齊衰”,音zī cuī,喪服第二等,這裡是泛指穿喪服的人。

“冕衣裳(chang二聲)者”,是有爵位的人,穿著官爵禮服的人。

“瞽者”,是盲人。

孔子見了穿喪服的人、穿官爵禮服的人,或者盲人,即便對方是一個小小少年,他也馬上站起來態度嚴肅起來。如果從對方身旁經過,一定快步急趨,這也是一種敬意的表示。

看“齊衰”的人,是一種同情;看到執政的人,等於我們現在看到國旗,必定要致敬;對於瞎子,則是憐憫。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小動作,沒有什麼要緊,但是從這上面可以看出一個人學問的修養、做人的修養到達什麼程度。

如果一個人看見別人遭遇痛苦的事情,毫無同情心,哪裡還談得上什麼修養?

賦能王解讀️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孔子在晚年哀嘆說,一直也沒有見到鳳凰來儀,也沒有見黃河出河圖這樣的祥瑞,看來我這輩子是沒有指望了。那是什麼沒有指望了呢?就是說出聖明天子的指望沒有了。因此,自己的理想得不到支援,抱負得不到施展,有一種很無奈的感覺。

至於鳳鳥來朝,河圖和洛書,包括龍、麒麟等等,昨天也給大家詳細的講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大家要知道的就是,即便沒有聖明君主,我們也要想辦法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不能治國,平天下,那我就做教育。做好教育也是功德一件,孔子因此成了千古聖人。

那我們也要記住,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首先我們要成為千里馬,以便有了伯樂,我們才有被發現的可能;

同時如果我們有一定的位置,那麼也儘量做個伯樂,去發現人才,不讓人才被埋沒,這也是大功一件。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以後,我們在學習新的一章。這一章看起來有點難懂,不過你仔細品,你就會發現:一個人的修養,都蘊含在平常的日常行為中;日常行為做好了,你對待不同的人都能夠有好的態度,那麼你這個人的修養他就不一般。

咱們先看原文。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這裡有幾個關鍵詞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個是看起來唸“齊衰”,其實是“zī cuī”。

所謂的齊衰,就是喪服的第二等。在過去周禮規定喪服有五等,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等。

這五等都是根據血緣關係,親疏遠近來安排的。

這個喪服用粗麻布製成,以其緝邊縫齊,故稱齊衰。服期有三年的,為繼母﹑慈母;有一年的,為“齊衰期”,如孫為祖父母,夫為妻;有五月的﹐如為曾祖父母;有三月的,如為高祖父母。

具體的上百度可以搜一下,就不在這裡花費太多的時間了,簡單的告訴下大家,就是對待家中不同的人,關係有遠近有親疏,服喪期是不一樣的,衣服的規格和要求也是不一樣。

在這裡的齊衰者,指的是穿喪服的人,就所有穿喪服的人。

第二個是冕衣裳者。冕就是禮帽,專門是指的是官員才有這種正式的禮帽,指的是天子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不是一般人的帽子,一般人的帽子不叫冕。

衣裳為什麼叫衣裳呢?就是古代的衣和裳它是單獨的,比如說衣指的是上衣,裳是指的是下衣。

大家看古代的戲文,就會發現,無論男女都穿袍子,穿裙子,不像我們現在女的穿裙子,男的穿褲子,或者是女的也可以穿褲子,過去其實都是穿裙子的。

這裡面的冕衣裳者,指是有身份的人,穿著比較正式的人。

第三個是瞽者。大家都知道舜的父親是瞽叟,瞽是什麼意思呢,就指的是瞎子。

那大家就會說,不是說盲人嗎?是的,也可以稱為盲人,其實是有區別的。盲是指的是睜眼瞎,就是它有眼睛能睜著,但是看不見,這是盲。

瞽是什麼呢?他根本就沒有眼珠子,上眼皮和下眼皮沒分開,是一個整體,這叫瞽。舜的父親瞽叟,就是天生沒有眼睛的瞎子。

孔子提到了這三種人,其實就是表明有三種身份,或者說三種情況。

孔子見了這三種人,有什麼表現呢?我們繼續往下看,雖少,必作。這裡的少啊,指的是年輕的意思。

就是說對這三種人表示一下尊重,表示一下同情,表示一下自己的態度是應該的。即便他是少年,還沒有成年,很年輕,自己歲數大了也該咋地就咋地,不因為人家年輕就認為可以算啦,他是小孩子,不要跟他講究。不是的,這是態度問題,這是禮儀問題。

必作是什麼意思呢?有的人說是站起來,由坐著變成站起來。有的說是本來正在做著的好,跪著的,把他身子直起來,其實我想他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見了這三種人,他要立馬由原先的比較放鬆的狀態,比如原先正在談笑風生,原先正在比較隨便的狀態,變成一種比較嚴肅的狀態,重視的狀態。

先一個個的說。

見了穿喪服的人,人家正在服喪期間,肯定是屬於比較悲傷的。我們見到以後立馬嚴肅起來,同理心,感受他的這種心情,我們也要嚴肅一點,去尊重他,哪怕他是個小孩子。

那對於一個有爵位的人,也就是一個官員,或者說官員家的子弟、少年,也要對他表示尊重,這也是一種禮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禮節。

第三,就是對於盲者,瞽者,也就是眼睛看不見東西的人,這裡就引申為身體有殘疾的人。那很多人就問了,他是個瞎子看不見東西,我幹嘛還做這種表示呢?

其實這就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來了,你去行禮表示你的尊重,那是你要做的事情;對方看不看見是對方的事情。

我們不能因為對方看不見而心存僥倖,他看不見我,我就可以很隨便,我就可以怎麼樣,這不是君子所為。對殘疾人的重視是一種尊重,這是個人品德修養。雖然他看不見,但是周圍的人看不見嗎?你對別人的態度!神靈看不見嗎?人在做,天在看。

這表示出聖人的一片誠心,內外一致,表裡一致。該對人表示同情的,我就要表示一下我的同情,發自內心的尊重。而不因為別人看不看見而有所區別。

“過之,必趨!”是什麼意思啊?就是從他們這些人面前經過打照面的時候,剛才說了該打招呼打招呼,打招呼之後,或者沒有時間打招呼或者不方便打招呼的話,那就經過的時候要快一點。快步急驅,這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大家可能不理解,為什麼這樣是禮貌的表現呢?

就是不管這三種人中的哪一種人,我們都要重視人家,除了表示一下態度、恭敬、同情,同時走的時候沒有事兒趕緊走。在人家面前,你再大聲喧譁,在人家面前再肆無忌憚,懶懶散散等等,都是不禮貌的行為,都是沒有修養的表現,非君子所為之。

說到這裡給大家在講故事。

剛才我們講到第二種就是對有身份的人,要表示一下尊敬。

但這裡有一個相反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孔子的門生,也就是他弟子子夏的弟子身上。

都知道子夏成為孔子以後又一個非常著名的先生,像孔子一樣去傳道,佈教,做老師,教育人。

子夏底下有好幾個很出名的人物,其中就有李悝,吳起,田子方。吳起和李悝都是軍事家,田子方是什麼人啊?

他以道德學問聞名於諸侯。古代傳言魏文侯曾慕名聘他為師,執禮甚恭。後來這個人還做了齊國的相國,是個很有才能的人。

當時魏文侯,也就這三家分晉,晉國被韓、趙、魏三個諸侯瓜分了,出現了魏國,獨立了!就是周天子承認了他們的地位。

這個魏文侯,他有雄才大略,對田子方非常的重視,以師友之禮待之。那魏文侯他有一個太子叫子擊,就是後來的魏武侯,有一次駕車出門,迎面就碰見了田子方的車馬,按說子擊是太子,是今天提到的,屬於冕衣裳者。

田子方見到他,應該是比較恭敬的。但是反過來了,子擊見了田子坊的車馬過來,趕緊把車停在路邊,下車恭立行禮,因為這是他父親的老師嗎?特別的尊重。

而田子方根本就不回禮,也不停車,就要揚長而去。

子擊一看,受不了了,這不對呀,就趕緊把他叫住了,就說“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就是請教老師,是富貴的人比較牛氣呢?還是貧賤的人比較牛氣啊?

大家聽一聽田子方是怎麼回答的?

田子坊回答說:“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翻譯過來就是,當然是貧賤的人牛氣啦!富貴的人哪裡敢牛氣呢?諸侯牛氣,就會亡國;大夫牛氣,就會破家。亡國之君,沒聽說他到哪裡去還能在讓他當國君的;亡家的大夫,沒聽說他到哪裡去,別人再給他大夫的這種待遇的。

而貧賤之士就不同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啊!你不聽我的,言不聽計不從的話我穿上鞋子就走,因為到哪裡還得不到貧賤呢?到哪裡我都這樣了。

太子子擊一聽,說不過老師,他就給田子方道歉,說對不起,是我錯了。

這裡面想一想,如果是孔子要是見了子擊會怎麼來做呢?他肯定是必作,必趨。

那這裡面的田子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作為孔子的徒孫,真的不知道這樣是不禮貌的嗎?華杉認為說,這個是表示田子方無理。

事實上應該是田子方以此來教育魏武侯。這是行為教學,我用我的行動引起你的不滿,然後我給你解釋,讓你知道,雖然你身居高位,但是不可驕人,而貧賤者,因為已經在最底層了,反而可能無所畏懼。

而事實上換位思考一下,富貴者都不敢驕人,你貧賤者敢驕人嗎?你有什麼資格驕人呢?

這裡面也引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人既想出人頭地、讓人尊重,另一方面又蔑視權貴,糞土萬戶侯。所以,就是無論貧富貴賤,都要讓自己覺得自己牛氣,這樣好不好啊?其實是不好的。

就是我們對下人很尊重,對弱者很同情,對有事的人,家裡有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這些都是對的。

但我們也沒有必要非得說對於貴族,對於這些當官的我們去蔑視他們。像關羽一樣,就輕視權貴,稱孫權女兒為犬女,這是不對的。

不要以對有身份的人的不尊重為榮,那是不對的,恃才傲物是要吃虧的,幾個人有資格像李白一樣,像關羽一樣?他們的結果又是如何呢?大家應該要多去好好思考一下,不管對什麼人,都要有起碼的禮貌和尊重,這是個人修養問題。

做好自己該做的,這樣不管什麼人,他都會同樣的來尊重你,這也就是孔子在那個年代,不管是諸侯,王公貴族大夫,還是平民百姓,什麼樣身份,什麼樣地位的人,都對孔子尊敬有加的根本原因。

好了,時間到了,簡單的總結一下,就是孔子對待家門不幸的人,就是有喪事的,對於貴族,有身份的或者說對於殘疾人都有起碼的尊重,不因為他年齡少而欺負人。有好的態度,該同情的同情,該尊重的尊重。如果從他那兒經過要快步走,不給別人造成困擾。

明天,我們來學新的一章,這一章是顏回對孔子的讚歎,透過顏回對孔子的這種讚歎,大家可以看到孔子到底有多厲害。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我想不用翻譯,大家都從字面行間裡,字裡行間就能看出顏回對孔子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尊敬,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明天六點半準時相約,我和大家好好的說道說道,明天早上六點半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