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莊李娘娘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29

孫家莊李娘娘洞匿名使用者 2018-10-08

明朝永樂初年在漷縣以南高阜之處,設屯移民,建村開店,原名前店、後店發展速度很快,後改為永樂店,相沿到今。明時與漷縣一起,上屬通州管轄,今為通州區永樂店鎮政府駐地。

永樂店原本無城,只是一較大村落,其早期歷史是一部移民史,以山西人較多,山東、移民較少。明神宗之母李太后即是山西移民後代,居城內北部。永樂店城佈局,形式像江南水鄉小城。永樂店地處高崗之地,少被水害,更因由四周取土,墊高城內房基,地勢顯得更加高峻。因明神宗之母誕生於此,商賈、民人以為此地風水上好甚佳,生有利而死有益,宜建陰陽之宅。城內高峻之地漸被紳商富賈買賣家所佔,窮人則移住附近村落或城外低窪處居住,故有西莊村名。

永樂店城並無正式城牆,東西兩面,由南到北,皆是商家或有權有錢人家的後牆,一派磚建,式樣高低雖不同,但都有越高越好的特點,後沿牆外,挖有壕溝,長年有水,而且很深,由遠而望,仿如城牆一般。城東西約三百米,南北亦然。南部與北部只有壕溝窪地,並無磚牆,也沒有富人後山牆。城中軸線,主街西門附近,一條衚衕通向城南,直到壕溝邊,但無橋無路,不能出城。北面一條衚衕(即今永樂店中學南門之路)在壕溝邊分叉,可向北出城。主街東西,各建一門,有城樓,兩扇開啟,券洞木門,上有小樓一間,上樓臺階陡而窄。西門外石橋一座,小橋並不寬大,也無雕飾,可西通北京及通州方向。

西門建小型鐘鼓樓。城內東南角有奎星樓一座,為清朝道光年間所建,內供朱衣二像,樓高三丈,磚木結構,鏤雕門窗,樑柱間繪有彩畫。城內原有娘娘花園,娘娘廟。應即是明神宗為其母,慈聖皇太后祈福所建之寺廟:“保國慈孝華嚴寺”和“護國崇寧至德真君廟”。後經歷代拆改,相沿以俗,而稱娘娘廟。“李太后以菩薩自居,在京城內外廣修寺宇”。在其故鄉更多有寺廟之建。

解放後樓扒牆毀,文革期間已蕩然無存,磚石製品填入四面壕溝,很多東西至今仍在地下掩埋。

永樂店在清末也曾修築土城,由州判胡世華勸捐而建,周圍六里,有四門吊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西北角尚存一小段遺牆,高三米左右,黃土夯築。民國時期為匪患也築過土城,在舊城之外,稱土圍子,並設有藏身洞、槍眼,有門卡關防,今皆無處可尋。鎮治東移,舊城殘敗。新建之公園勝景近在舊城東南,現代豪邁舊貌換新顏,足令永樂古城生輝。

在永樂店,關於神宗之母,李後之父的傳說很多,父老仍能一一道來。據光緒版《通州志·逸事》載:“後生時,占星者奏後星現燕分,直帝城東南”。由此演繹出好幾個版本的民間傳說,神乎其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