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勤政與最怠政的皇帝大對比,差距何止天壤之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13

最勤政與最怠政的皇帝大對比,差距何止天壤之別得書文化 2022-07-23

中國封建時代的皇帝在勤政方面有著極大的差異。

既有朱元璋和雍正這樣十足的工作狂人。也有足足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消極怠工的萬曆皇帝。

明朝的萬曆皇帝怠政到什麼地步呢。主要有6大方面:不朝,不廟,不郊,不見,不批,不講。

一、不朝,就是不上朝。萬曆皇帝二十幾年不理朝政,也不主持朝廷會議。有的大臣跪在宮門外請求皇上親理朝政,竟不被理睬。如遼東戰事傳來後,大臣、大學士們上疏,希望皇帝能夠出御文華殿,召集文武百官,討論禦敵方略。結果這個請求依舊如泥牛入海,留中不報,沒有迴音。

二、不廟,就是不親自祭祀宗廟、太廟,太廟裡供奉著祖宗牌位。“敬天法祖”是皇帝的基本準則,萬曆皇帝懶到不敬天、不祭祖,自然更無視臣民的訴求。

三、不郊,就是不親自郊祭天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皇帝作為“天之子”,祭祀天地是皇帝的頭等大事,萬曆皇帝年紀輕輕的,既不祭天,又不祭地,內心無敬仰,就能想到怎麼對待臣民了。

四、不見,就是不接見大臣。誇張到了什麼地步呢,首輔朱賡,三年沒有見皇帝一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天天需要聽從皇帝聖意處理政務的宰相,三年盡然沒見皇帝一面。

五、不批,就是對大臣的奏章不做批示,萬曆皇帝卻將大臣奏章“留中”不發,就是既不批示,也不發下,而是擱置一邊。沒有皇帝的批示,事情就不能辦,整個中央機構,幾乎停止運作。

六、不講,就是不參加經筵講席,經筵,是為皇帝專設的講席,由大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等擔任主講,並同皇帝切磋經史,也是君臣共同探討治國理念與治策的場所。萬曆皇帝也不參加經筵講席。

萬曆帝怠政,使朝綱烏煙瘴氣,朝政出現很大危機,明朝在其死後24年就最終滅亡了。萬曆死後,禮冠封諡號都成了難事,最後根據“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起了的“神宗”諡號。所以,史學家才會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朱元璋是中國 歷史 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麼勤奮。

雍正皇帝在位僅13年,但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為勤勉的皇帝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瘋狂的皇帝。在位期間,雍正從不貪圖享樂,有時候一天只睡4個小時。目前存世的雍正批閱的奏摺、部本、通本就達到了30萬件,上面有雍正留下的1000萬字批註。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也就是1735年10月5日,雍正感覺不太好,但依然召見大臣。“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

而在這背後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原因在於,朱元璋和雍正是費盡千辛萬苦才最終得取的權利。而萬曆並沒有經歷過如此艱難的歷程。

朱元璋作為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到開國君主,用了整整24年。在這24年之間,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掃除元朝殘餘。其間的艱難險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雍正的皇帝之路雖然不如朱元璋那般危難,但也是久經磨難。康熙的子嗣眾多,九子奪嫡步步驚心。直到45歲雍正才最終榮登大寶。

拿我們現代人做個比喻,朱元璋和雍正得取皇位,就如同月薪四五千的打工族完全依靠自己買下價值上億的豪華別墅。這個別墅不僅僅是自己的安居之所,也見證了自己的一切的努力。所以辛勤的為別墅做一些修理維護的工作,絕對是心甘情願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