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遷簡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8-15

談遷簡介lilili8565731 2006-11-23

中文名稱: 談遷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明代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1594—1657

生平簡介

談遷

談遷(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學家。浙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喜好博綜,對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啟元年(1621年)始,以《明實錄》為本,歷時六年,完成《國榷》初稿。清順治四年,全稿被竊,憤而重寫。十年,探求公私著述,尤重邸報和公文等政府檔案材料,校補釐訂《國榷》。其他著述有《棗林雜俎》、《棗林外索》、《棗林集》十二卷、《棗林詩集》三卷、《北遊錄》、《西遊錄》二卷、《海昌外志》八卷、《史論》二卷等。其所著《國榷》是記載明代重要史實的編年體史書,記敘從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時太祖朱元璋誕生,到順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權滅亡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間的歷史。書中敢於直書《明實錄》避而不談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實;其史實注意考訂精審,材料有相當的可靠性或參考價值。萬曆以後七十多年的歷史,以及建州女真的發展和後金同明的關係的記載,尤為他書所少見。根據邸報、方誌和官吏遺民口述材料編補的崇禎朝十七年的史實,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其書之正統史觀、儒家天命論、佛道等色彩較深。《國榷》原稿稱百卷,談遷死後經校補標點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冊出版。

談遷簡介網友3c38f1a 2006-11-24

談遷(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你,馬橋人。明諸生。明亡後改名為遷,字孺木,號觀若。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繕寫、代筆或作記室(秘書)維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為閣臣高弘圖的記室,出謀劃策,力圖恢復。頗受高弘圖、張慎言等賞識。後擬薦為中書舍人及禮部司務。他感到“時事日非,不足與有為”,堅辭不就,引退回家隱居。

談遷博鑑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歷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編撰翔實可信的明史。從天啟元年(1621)27歲開始,歷時20餘年,“六易其稿,匯至百卷”,始完成這部編年體明史,全書500萬言,取名《國榷》。清順治四年(1647)手稿被竊,時已53歲,他發憤重寫,經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順治十年攜稿北上,在北京走訪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門客,蒐集明朝遺聞,並實地考察歷史遺蹟,加以補充、修訂。書成後,署名“江左遺民”,以寄託亡國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陽(今臨汾)祭奠先師張慎言,病逝於客地。談遷祖籍汴梁(今開封),隨宋室南渡,定劇場於鹽官西南棗林村,後江沙坍落,遷至馬橋麻涇港西。著作另有《棗林集》、《棗林詩集》、《棗林雜俎》、《北遊錄》、《西遊錄》、《史論》、《海昌外志》等。

《國榷》以《明實錄》為本,參閱諸家史書,考證訂補,取材廣博,選擇謹嚴,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書中對滿清頗多貶責,當時無法流傳。直至建國後,里人張宗祥著手整理校訂,編為108卷,1958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或:

談遷,tanqian(1593~1657),原名以訓,字觀若,明朝滅亡後改名遷,以寄託忘國之痛,海寧人。明清之際史學家。他自幼刻苦好學,是明代的諸生,但終生未曾做官。他家道清貧,靠充當幕友,辦些文墨事務,代寫應酬文章來維持生活。

談遷性喜博綜,致力於子史百家之言,諳於歷代掌故,尤其注重於明朝的典故。因覺得明朝實錄中有幾朝實錄內容失實,而諸家所撰有關明代的史書又多有淺陋訛誤之處,於是立志編寫出一部真實可信的明史。天啟元年(1621)以《明實錄》為本,參閱諸家史書,辨正是非,著《國榷》。天啟六年完成初稿,以後陸續修訂補充,“且六易稿,匯至百卷。”清順治二年(1645年),他不忍國亡史泯,又訪求邸報,續補崇禎、弘光兩朝史事。兩年後書稿被竊,50多歲的談遷發憤重寫。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如願以償。順治十年,攜書稿北上, 在京兩年走訪降臣、皇室、宦官和公候門客,探訪了許多歷史遺蹟,蒐集 明朝遺聞,加以補充、訂正。書成後,署名“江左遺民”。

談遷簡介林汐雪1106 2018-11-26

他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替人抄寫、代筆或作記室維持生活

談遷簡介哇_W_A 2006-11-23

【談遷】(1593-1657) 明清之際史學家。原名以訓,字觀若;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浙江海寧棗林人。早年有志編次明代史事。明天啟元年(1621年)起著《國榷》,至天啟六年完成初稿,以後仍陸續修訂。清順治二年(1645年),又續訂明崇禎、弘光兩朝史事。兩年後,全稿被竊,發憤重撰。順治十年北上,居京兩年半,訪問皇親、宦官、降臣及故明公侯的門客,蒐集遺聞,以訂正《國榷》。所著尚有《棗林雜俎》、《北遊錄》、《棗林集》等。

談遷簡介klb2008 2006-11-23

【談遷】(1593-1657) 明清之際史學家。原名以訓,字觀若;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浙江海寧棗林人。早年有志編次明代史事。明天啟元年(1621年)起著《國榷》,至天啟六年完成初稿,以後仍陸續修訂。清順治二年(1645年),又續訂明崇禎、弘光兩朝史事。兩年後,全稿被竊,發憤重撰。順治十年北上,居京兩年半,訪問皇親、宦官、降臣及故明公侯的門客,蒐集遺聞,以訂正《國榷》。所著尚有《棗林雜俎》、《北遊錄》、《棗林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