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位等級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8-20

清朝官位等級網友78f12a1 2019-03-30

清朝官位等級:正、從一品,正、從二品,正、從三品,正、從四品,正、從五品,正、從六品,正、從七品,正、從八品,正、從九品。

清朝官職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九品十八階”。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無品)是吏。

清代官職按職能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

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佐郎為從八品以下官員。武官中將軍為從二品以上官員,都尉為正三品至從四品官,騎尉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為正八品以下官員。

清朝官位等級

擴充套件資料

判斷清朝官位品級,最常用的是以官帽上的頂珠來區分。

一品:頂珠為寶石級剛玉,其一是因為紅寶石本身產量低,很稀有,另一方面,紅寶石本身也有吉祥之意。

二品:佩戴的是珊瑚,通常為白色,但也有一些官員使用的是極為珍貴的紅珊瑚,呈紅色或粉色,其價值僅次於紅寶石。

三品:頂珠為藍寶石。

四品:青金石是四品官員的頂珠。其擁有獨特的藍色、深藍、淡藍及淺青多種顏色,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種。

五品:佩戴水晶,通體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

六品:頂珠使用的就是白色涅玻璃(即不透明玻璃)。

七八九品:使用的都是金頂,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頂珠為素金,不帶修飾,八九品為鏤金。

此外還可以透過補子來區分

文官: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素金頂繡犀、八品陰紋鏤花金頂繡犀牛,九品海馬。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清朝官員等級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大夫

清朝官位等級chaolu0123 2015-08-21

清朝軍官等級;

清代武將服裝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 將軍,督統,提督

正二品 副督統,總兵

從二品 副將

正三品 參將

從三品 遊擊

正四品 都司

從四品 城門領

正五品 守備

從五品 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 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衛千總

正七品 把總

從七品 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總

從八品 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 外委把總

從九品 額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無未入流

領侍衛內大臣並不全是武官,其主要作用是統領禁軍扈從皇宮,文職大臣經常兼任此官職。

將軍,都統,提督。將軍者,多為重要地區的最高軍事首長,而在東北地區的三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轄區中,他們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全權代表,軍政一把手;都統作為八旗制度的產物,經常只是個虛銜(和珅他爹就做過啥子都統嘛);提督這個我也不太明白,好像後來的北洋水師指揮官丁汝昌就是提督,這樣算來應該相當於大軍區司令。

副都統,總兵。副都統通常是將軍轄區的下級軍事主官,有相當的實權。而總兵通常為鎮守一方軍事要地的統兵官,或野戰部隊指揮官。戰事一起,總兵往往是最先出徵的高階將領。

副將。這一級武官通常是率領一支部隊,單獨遂行戰鬥任務,屬於可獨當一面者。

參將、遊擊、都司--這些大概就屬於中級軍官了。

清朝官位等級追一抹月光 2015-08-21

1、清朝末年新建陸軍的軍銜制度

新建陸軍建立軍銜制度開始於1904年12月清政府批准練兵處和兵部的“另定新軍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銜體系。

軍銜制度同過去清軍的等級制度相比,在等級設定上的變化是,改變了過去武職階品一列到底的敘位方式,而採取了區等分級的形式,即軍官“區為三等,析為九級”,軍士和兵各分三級,加額外軍官,共汁六等十六級。

各級的名稱如下;

軍官:上等第一級,大將軍、將軍、正都統

上等第二級,副都統

上等第三級,協都統

中等第—級,正參領

中等第二級,副參領

中等第三級,協參領

次等第—級,正軍校

次等第二級,副軍校

次等第三級,協軍校

額外軍官: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 正兵、—等兵、二等兵

清政府首次採用的軍銜稱號是沿用了八旗的官名,稍加整理而成的。

都統,是八旗組織中每旗的最高軍事長官,滿名為“固山額真”,順治十七年(1660年),借用古代官稱定漢名為都統。 ‘

參領,滿名稱“甲喇額真”,明萬曆四十三年(1515年),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時,於固山額真之下設定的—級官職。八旗還有“協領”的官稱,為駐防騎兵將領的名稱。

軍校,八旗步軍營有“步軍校”,圓明園內三旗有“護軍校”,從八品武職中有“副軍校”等。

上士、中士、下士銜稱,系採用夏商周三代之官號。

清末軍銜的再一個特點是,在軍官之外另設有軍佐官銜。練兵處和兵部在呈報《陸軍軍官軍佐任職等級暨補官體制摘要章程》的奏摺中說:“軍官之外,經理餉械,醫務法律等官員,是曰軍佐;所司事務重要且繁,必各有專門之學,始能勝任;與軍官事同一體,其品秩官階亦應相似,惟於官名之首,冠以同字,以爾區別。”

清朝規定,軍佐按專專業分為十一類;軍佐銜最多的設三等八級,最少的僅設一等二級。光緒二十一年首次規定,軍佐銜稱與同級軍官相同,只是在軍官銜稱前冠一個同字,如“同副都統”、“同正軍校”等。宣統元年,因“官名之上冠以同字,亦嫌界限不清”,故改為在銜稱前加專業名稱,如“軍需副都統”、“馬醫正參領”等。

軍佐官銜設定範圍及其等級如下:

軍需、軍醫、制械官,設副都統以下三等八級;

馬醫、測繪、軍法官,設正參領以下二等六級;

書記宮,設副參領以下二等五級;

稽查、軍樂隊官,設正軍校以下一等三級;

司書生、司號官,設副軍校以下一等二級。

中國古代自出現祿秩階品以來,什麼職配什麼銜(階品),都有一定的規矩。唐宋時期,職務和階品之間允許有一定的幅度,並規定了反映這種幅度的術語。銜高職低者稱“行”某漿職,銜低職高者稱“守”某某職。宋代還規定,如果銜低於職務兩級以上,則稱“試”某某職,職銜相當者則直接稱呼職務。

外國軍隊在職務與軍銜的關係亡也有一定規定,歐美國家稱職務軍銜,前蘇聯稱編制軍銜。清末實行軍銜制後,沿用和繼承了外軍與我國古代的傳統,對職務和軍銜的關係作了明確規定。

《清史稿•職官志》記載:

正都統,職任總統官(相當後來的軍長)

副都統,職任統制官(鎮指揮官);

協都統,職仟統領官(協指揮官);

正參領,職任統帶官(標指揮官);

副參領,職任一等參謀官;

協參領,職任管帶官(營指揮官),

正軍校,職任督隊官(相當連長)

副軍校,職任排長:

協軍校,職任司務長。

2、清政府開始對職與銜的搭配規定,要求十分嚴格,叫做“以官配職,俾參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難以實現職銜完全一致,遂於宣統二年修改為,一般情況下要“以相當之官,任相當之職”,“但遇軍職需材一時無適當人選,克副厥職,則或大於軍職一級,或小於軍職一級之官佐,亦可酌量派充。惟無論大小,其相差之率,概以一級為限,不得更有逾越。”

大將軍和將軍銜,與正都統均屬上等第一級,是對積有勳勞之正都統的一種賞賜,屬於榮譽性質的頭銜,在同軍職的對應關係上,與正都統沒有明顯區別。

清軍官制改革以前,統治階級重文輕武。甲午吃了敗仗,更激起一些武臣的不滿,紛紛指責以往“議定官制,編纂志書,多出於文臣之手,其意在乎重文輕武。殊不知國家設立武職,原欲其折衝捍禦,其責不輕於文臣”。故改革官制的宗旨之一,應是“矯人情積輕之習,使文武漸歸同科”。宣統元年10月,軍諮處向朝廷奏定了《陸軍軍官軍佐官職品目比照文官補官等差表》,實際上是文武官員的等級對照表,規定了武官的品級與文官的對應關係。

清朝末年新建陸軍的軍銜制度

新建陸軍建立軍銜制度開始於1904年12月清政府批准練兵處和兵部的“另定新軍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銜體系。

清朝官位等級轉角的boss 2015-11-09

從一品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協辦大學士、總督(加尚書銜)、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鑾儀使、大理院正卿。 各省總督、漕運總督、河運總督。 八旗護軍統領、(左、右)翼前鋒統領。 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內閣學士、軍機處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副將。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軍翼尉、各省提學使。 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武備院卿、參領。 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太僕寺卿、光祿寺卿。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 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侍衛。 遊擊、下五旗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土遊擊。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 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 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備道、代本。

從四品

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祿寺少卿、國子監祭酒。 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 城門領、包衣護軍副參領、包衣驍騎副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 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左右庶子、僉事道、欽天監監正。 直隸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順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監掣同知。 步軍副尉、步軍校。 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宣慰使司僉事。

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詹事府洗馬。 各州知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土知州。 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驍騎參領、下五旗包衣參領。 副千戶、宣撫使司副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司長官使、河營協辦守備、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

太醫院左右院判、內閣侍讀、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京府通判、土通判、京縣知縣、通判。 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護軍校、前鋒校、鳥槍步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招討使司副使、長官司副長官、百戶、土千總、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 土州同、州同、運判、理同。 內務府蘭翎長、六品典儀。 盛京遊牧副尉。

正七品

內閣典籍、主簿、評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醫。知縣、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土知縣、縣視學。 城門吏、太僕寺馬廠協領。 把總、土把總、安撫使司副使。

從七品

五官靈臺郎、光祿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博士。 土州判、州判。 七品典儀。 衛千總、安撫使司僉事。

正八品

司務、司庫、協律郎、國子監學正、太醫院吏目。 土縣丞、縣丞、庫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廳學正、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教諭。 外委千總。

從八品

五官摯壺正、典簿。 訓導、鹽運司知事。 委署親軍校、委署護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鳥槍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正九品

主簿、土主簿、土知事、莊頭、府廳知事 各營蘭翎長。 外委把總。

從九品

孔目外郎、司獄、司晨、醫士、鳴贊待詔、欽天監博士。 倉大吏、吏目、巡檢、道府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編外外委。 未入流 五城兵馬司吏目府使、醫士、布政使司檢校。 正術、正科、訓術、訓科、典術、典科、關廳庫大使、驛丞、茶引批驗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會、道正、京師崇文門關分司副使、州縣稅課司大使。 五城兵司吏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