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不封皇子為藩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9-16

清朝為什麼不封皇子為藩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4-05-01 回答

從皇族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出發,會有兩種方式,也就是分封藩王,以為犬牙交錯,這種往往在前幾代皇帝時,會有很好的效果,但到後期就會形成對中央形成巨大威脅,反而不利於自身的統治。另一個方面,這樣也造成皇族內部的傾軋(比如漢朝,晉朝,明朝)。所以,為了避免這樣事情的發生,就有了另一種方式。那就是隻培養一個繼承人,而其他人都當做白痴養(曹魏,明朝中後期等)這樣的後果就是繼承人的選擇面變少,繼承人質量下降,而整個皇族的質量也下降,同時可能形成外臣佔據朝廷權利的局面(當年,晉武帝就是覺得曹魏的皇族封王的權力太小,才導致他們司馬家輕鬆佔據政權,所以就大規模分封實權諸侯王)。

而清朝,一部分是吸取古代的教訓,不再分封實權藩王,避免地方對中央的威脅,而另一方面又避免,皇族內只有一個人受教育掌握權力,從而避免外臣掌權(大家對鰲拜事件,其實是可以看出外臣奪取是十分困難的),另一方面也可使皇帝可以擁有盟友(比如,雍正和鄭親王,果親王),避免皇帝失權。應該說,這個制度,配合雍正的秘密立嗣制度,構成了清朝皇族內部相對穩定,而且保證了皇族一定對其他家族的巨大優勢。至於皇族當官,古來一直是允許,直到明朝朱元璋禁止後裔參加科舉為止,雖然後來又恢復。清朝其實是繼承了古制,更多是唐朝的制度,也就是無實權藩王,但是可以中央為官,譬如江夏王。而且清朝的制度,也是部落制的體現,也就是最初首領的兄弟兒子等都是將領,而且都圍繞首領的周邊。

差不多,是這樣了。可能我的理解還有些錯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