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消極影響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10-14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消極影響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0-12 回答

成為封建專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禁錮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個性思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消極影響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0-13 回答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一直深遠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行為、言談、舉止。它為古代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方方面面都做出了相當的貢獻,現在甚至以後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不誇張得說,正是儒家思想才使中國這一文明古國的傳承沒有中斷。

但從辯證的角度來說,它也確實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謂“吃人”的禮教。講禮沒有錯,禮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但儒家把“禮”繁索化、程式化、複雜化,把禮推到無以復加的地位,到了泯滅人性的地步。

儒家講“三綱五常”。“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本身就是一個秩序的概念。

而“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仁。而仁的定義是:“克已復禮曰仁”。這句話有兩重含義:一是“克已”,說好聽就是“有意見保留”,說難聽就是壓制個性,不民主。二是“復禮”,說好聽就是尊守秩序,說難聽就是“無條件服從”。這裡“仁”也是一個秩序的概念。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不難看出,儒家思想核心就是一個秩序的概念,歷代統治者推崇儒家與這一概念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統治階級比老百姓更需要社會的安定和秩序,而儒家思想正好順應了這一意願,儒家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統治者統治的文化思想工具。

儒家核心思想中“禮”是最優先的,但其重視程度已經偏離了儒家中庸思想的軌道,進入了一個誤區。禮變得繁瑣使人虛偽和做作,禮變得程式化使人往往重形式而輕實質,禮變得複雜化也使人到了頭痛的地步。今天“三綱五常”是不講了,但“禮”的流毒依然存在,誰沒有送過不願意送的禮?誰沒有說過不願意說的話?認沒有做過不願意做的事?

中國有句俗話:禮多人不怪。實際上這句話透露出更多的是一種虛偽,即使這種種虛偽是善意的。有個故事,說一個外國人初來中國,不知道當時的中國人一見面問“您吃了嗎?”是客套話,就直接回答“沒吃,你想請我嗎?”這雖然是文化差異,但不可否認中國的禮數屬實讓初來中國的老外摸不著頭腦。

很多中國人,只知道“常回家看看”,不知道看的時候該做些什麼;只知道給同事、同學、朋友隨禮,但不知道結婚的另一方長得什麼模樣?各種各樣繁瑣紛雜的禮早讓人失去了耐心,只好花錢了事。可許多人本來境況就不是十分寬裕,為了送禮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實屬可憐,也屬無奈。

儒家思想重視禮儀的初衷沒有錯,可在千百年間已經被異化、被另類化了,已經走到了背道而馳的地步,這可能也是聖人不願意看到的事吧?

有人要說:今天哪裡還有禮教的影子呀?有,依我來看,禮教只是消失了一部分,相當一部分還仍然存在。什麼時候中國人不說兩套話、辦兩套事了,這禮教就真正消失了,中國人就會過得更好。

我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消極影響 有得必有失 1級 2013-10-13 回答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上的一件大事。 西漢初期,為了統一封建思想,鞏固封建統治,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政策的核心是罷黜諸子百家,只允許通曉儒家學說的人做官,以此來統一思想,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這一政策指導下,漢朝在太學設立五經取士,用儒家經典來教育貴族子弟。選拔官吏,也以儒家學說為標準,從此,儒家思想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統治思想,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從此以後,在學術和仕進上,儒家被定為一尊,統治中國達兩千年之久。 獨尊儒術在最初起到了統一思想、統一輿論、穩定國家的作用,但後來卻成為封建專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禁錮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個性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