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10-23

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網友971bf30ba 2006-02-17

馬奈/畢沙羅/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修拉/高更/塞尚/凡·高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創始人之一。最初從師布丹學習,後轉向外光的描寫。馬奈和透納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物件作多幅的描繪,在色彩運用上很有建樹。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蓮》,《魯昂大教堂》等。

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革新技法,善於運用鮮明響亮的色彩,簡潔準確的筆觸,以及減少中間色調,加強明暗對比等方法來作畫。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現外光方面和肖像畫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奧林匹亞》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於從不尋常的角度描繪物件瞬間的動態,描繪在燈光下、日光下人物與物體的溫和色彩。題材多取自於芭蕾舞劇院、咖啡館和賽馬場等。他除了用油畫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後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課》,《巴黎歌劇院樂隊席》,《洗衣婦》,《舞臺上的舞女》等。

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曾從師于格萊爾,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派方法相結合。以絢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與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作品有《包廂》,《陽光下的裸婦》,《加萊特磨坊的舞會》等。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以躍動的線條,凸起的色彩表達主觀感受和激動情緒。作品有《向日葵》等。

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lingdianyimiao 2006-02-17

印象派繪畫的發展

印象派有兩位女性畫家莫莉索(Morrisot)和卡莎特(Cassatt)。莫莉索(Berthe Morrisot)代表作品有「從卓卡德羅看巴黎」……等等

莫莉索是第一個加入印象派的女性畫家,莫莉索的作品,早期受到拉突爾(Fantin Latour),與柯洛(Corot)的鼓舞、影響。1868年遇到馬奈(Manet),1874年嫁給馬奈的弟弟尤金(Eugene)為妻;因此,間接促成與影響了馬奈與印象派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由於莫莉索與印象派畫家們來往密切,參加他們的聚會與展覽,因此,畫風與題材深受印象派畫家們的影響。1885年以後的作品,受雷諾亞的影響尤甚。

莫莉索的畫作題材,表現女性優雅閒靜的一面特別專擅,男性畫家較少碰觸的描寫家庭生活,母子親情等題材,擅於營造溫馨親切的氣氛,明亮清麗的光彩,捕捉剎那間的歡愉場面,彰顯其女性特質。摩裡索愛以女性與孩童在室內、室外活動、婦女社交為主的景觀描繪為主。在她以縫紉、划船、飲茶、園藝、嬉戲、閱讀,及省親訪友等活動為主,上流社會優雅生活為背景的創作中,她所要表達的,常常只是些溫馨快樂洋溢的小品佳作,而非像男性藝術家那樣,有旺盛的企圖心繪製圖龐雜繁瑣的鉅著偉構。卡莎特(Mary Cassatt 1845-1927)。

卡莎特(Cassatt)代表作品有「縫衣少女」……等等

卡莎特生於美國,7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在印象派兩位女性畫家中成就較大,不過在她的印象派繪畫裡,她並不避免使用線條,這些線條頓然受到日本浮士繪的影響。卡莎特對於印象派之能在美國大受歡迎,頗有貢獻。

新印象派的理論及畫家

前述印象派,實際是憑各人眼睛,將他對於各種色彩的感覺,直觀地表現出來的一種繪畫;而新印象派則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把各種色調分析,使其體系化(也更機械化),把前述「外光派」(亦即初期印象派)的「經驗主義」朝更理智的方向前進,因此,同樣是分析色彩的小筆觸,但新印象更更加細密整齊,而其結果則變成具有堅實的構圖及裝飾風的作品。

此派的代表人物為

秀拉(Seurat,1859-1891)

代表作品有「阿涅爾的浴場」、「星期日下午的嘉得島」、「擺姿勢的女模特兒」……等等

秀拉在印象派的作者開第8次展覽時,他提出一幅「午後的嘉德島」堪稱不朽的傑作。,他以原色的小色點,來表現光與色的一種特殊效果。秀拉拋棄了印象派慣用的色調的分割法,而依據科學的實驗,採用了點描法(Pointillism)。秀拉藝術科學化的根據,是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路特(Rood教授的視覺上的實驗記述。路特將兩個旋轉圓盤,先將甲圓盤並列的塗上兩種原色的色彩,而再將乙圓盤塗上同樣的兩種,在調色盤上調勻了原色色彩,當甲圓盤旋轉時,上面所塗的那兩種並列的原色色彩,即映入我們的眼睛,像這樣迴旋的結果,所生的色彩,與乙圓盤上的混合過的色彩,要鮮明而強烈。

秀拉的描畫順序是,依照物體的固有色,選擇鮮麗的純色當固有色的色面,而後觀察明暗的變化,和色光的反射,再用緊密精緻的色點來表現其光線變化。譬如有影子的草地,首先用純色的綠打底子,然後依光線的強弱,點上綠色影子的色彩;綠色影子的色彩,並不是綠色加黑色。而是和綠色有補色關係的紅色,也就是點上暗一點的紅色做影子。然後再點上其他反光的色彩;如有天空的反射,便點上藍色以示反光。至於明亮部分也是不調上白色。只是在固有色上面選極度明亮的部分,點上白色,以避免由混色後引起的彩度的減退。秀拉就如此在科學、現象及幻影中,得到神秘而調和的畫面。當然其製作的經過,是不可能在野外像印象派那樣,於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而是要靠一點一筆,有耐心的把色點添滿畫面。所以秀垃的作品少的原因,固然和其早逝有關,但是一方面也不能說和這種製作態度無關的。以此可窺出秀拉在工作上的嚴肅態度。

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代表作品有「紅色浮標筒」、「井邊打水的女子」、「肖像」……等等

席涅克是秀拉點描畫法的繼承者,不過他的書風比較自由豪放些,他沒有秀拉的嚴謹,筆觸長短結合比較靈活,色調也較明澈。

秀拉因英年早逝,雖首創點描派,但理論的推動,學理印證全景席?克去實踐。著有「從德拉克窪到新印象主義」這本理論著作,可以說是新印象主義,也是點描畫派的經典著作,按他的說法,新印象派並不是如一般所謂的「點描的」(Pointillist)而是「分割的」(divisionist)。它對科學的色彩分割和點彩點描的想法,更做了學理的建樹。

新印象派由於過度依賴規則,所以在一些末流的模仿作品裡,都流於平板乏味了。

後期印象派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運動,甚至不是一個團體,也沒有一致的主張。一般稱後期印象派,通常只是指塞尚、高庚和梵谷等三人的繪畫而言,他們的共同點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一段印象派時期,反對把物體分解成支離破碎的「光」和「色」,而代之以更綜合的觀點,回覆到事物的「實在性」。

高庚(Gauguin,1848-1903)

代表作品有「我們來自何方?我們是什麼?我們走向何方?」、「兩個大溪地婦女」、「有黃色基督的自畫像」、「禮拜後的幻想」、「白日夢」……等等

高庚早期受到印象派及竇迦影響,但他對於科學化的色彩分析並不感到興趣,他喜歡形象的平面色彩效果。其成熟期的作品,人物造形都簡化了,而平塗的強烈色彩則充分表現了大溪地島的原始風味及神秘性。

圍繞著高庚的繪畫觀念,發生了兩個小的團體。其一是所謂「斷橋」畫派(Pont d‘Aven),他們主要地是走看高庚的色彩平塗,輪廓線?勒及裝飾性的風格的,代表畫家為貝那爾(Bernard,1863-1931)。另外一個是「那比斯派」,或叫「先知派」(Nabis),他們也是以色彩平塗,使用輪廓線,放棄實體感等為出發點,再加上一些具有宗教氣息的裝飾味,使他們的作品其實與高庚有了一段距離。此派代表為德尼(Denis)和維依雅(Vuillard)。

梵谷(VanGogh,1853-1890)

代表作品有「自畫像」、「吃馬鈴薯的人」、「星夜」、「歐維爾教堂」、「兩顆絲柏樹」、「夜間咖啡屋」……等等

梵谷的畫是印象派寫實主義的反動。印象派客觀地看這個世界,而梵谷則不在乎正確地描寫。不過他的塗色法多少是由印象派演變來的,他喜歡印象派育家所表現的頭動的色光效果。他使用厚塗大筆觸.讓顏色看來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旋渦般打轉。

梵谷的作品是激烈的個性反映,不安而神經質,對於表現主義和野獸派都有影響。後期代表作為阿爾魯(Aries)的鄉村景色。

塞尚(Cezanne,1839-1906)

代表作品有「蘋果和柳橙」、「水果籃靜物」、「聖維克多山」、「吊死鬼之屋」……等等

通常研究現代繪畫都從塞尚開始,他的作品對於現代繪畫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布拉克曾說:「我們都從塞尚開始」。塞尚對於印象派手法感到不耐,認為他們並沒有把握到自然的實體,而只是在畫布上塗了一層顏色悅目的帳幕而已;而在他的畫裡,他試圖表現自然物的結構和量感,而不是氛圍氣。在塞尚的大部分畫裡,空間性的暗示是較少的,前景的樹和遠山看來似乎在一個面上。此外,他又喜將物件分割成色面。第一個受到這些表現法影響的是立體派。

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Marie-Raymond de Toulous Lautrec,1864-1901)

改革了海報製作的藝術,他採取日本藝術風格將虛構的空間加以平坦化,結合影象元素的圖形與文字。石板印刷發展到彩色石版畫,帶動了海報藝術的重大變革。早期的海報主要乃限於排印佈告,如今則演進成為一種大眾藝術的形式,而羅特列克將這項藝術帶進突然成熟的階段。在他的《巴黎花園裡的珍.阿苻裡》(Jane Avril au Jardin de Paris)作品中,沒有立體感,精簡的線條及將留白納入整體構圖等,皆源自於日本藝術。大提琴被裁切並明顯地向後縮減,將之用作邊框,地出自日本的手法。影象元素與邊框和文字融合成一片平面的圖形,使得舞者活潑、目光果滯的身體猶如葛飾北齋(Hokusai)的書法裝飾,與向上傾斜的舞臺和腳燈同在前方的平面上。

最後的印象派畫家

波那爾(Bonnard,1867-1947)

波那爾與維依雅為好友,原本也是先知派一員,但1905年後,改變作風,採取更加正統的印象派畫法,以中產階級的樂天派氣質,描寫家居生活的情趣,而非莫內式的風景,故又稱「親情主義」(Intimisme)。有些學者把他當做是印象主義最後的畫家。

第五節印象派雕刻

印象派一方面雖然是一種繪畫的方式,但雕刻家羅丹(Rodin,1840-1917)的作品也被稱為印象派,其雕刻即在表現表面的活力,因此常有許多小面的處理,將光線以不同的角度,作各種不同方向的反射。如此,雕刻像的表面看來便如印象派繪畫般的,具有光和顫動的效果。

羅丹的雕刻也注意它所佔據的空間,此外他還發掘一些新觀念,如:只做一隻手,有時使人半埋於石材中,只刻出一部份,如此便把雕刻的形式提高到與內容同等高的地位。羅丹的速寫也頗值注意,有極高的藝術性,常能把握物件最自然,最不造做的一剎那之姿態。

除羅丹以外,同時的布魯德爾(Bourdelle,1861-1929)和馬約爾(Maillol,1861-1944),雖然不一定叫印象派雕刻,但後者跟印象派畫家,特別是雷諾瓦有來往,並顯出互相間的影響,也是很明白的。馬約爾反對羅丹的粗糙而沒有修飾的表現,而改採光滑的表面處理,在造形上也從誇張的動感歸於安靜的姿態。至於布魯德爾,則在他的作品裡又重新發出了哥德藝術的傾向。

與繪畫比較,自從十七世紀以後,西洋雕刻似乎變得不重要了。它幾乎總是以古典的手法表現人體一途而已。而羅丹則使這瀕臨死亡的藝術復活,他的作品是自然而戲劇性的。對於十九世紀以後、雕刻藝術之再生是具有大影響的。

象徵主義

繪畫的象徵主義(Symbolism ),有時候也被認為與高庚的綜合主義(Synthetism)同意,但它主要的是興十九世紀後半,法國的話之象徵派運動有關的。

在繪畫上,象徵主義是印象派及庫爾貝的寫實主義之反動,它反對繪畫只是在於描寫具體的、看得見、摸得看的事物的觀念。象徵主義的繪畫要表現理念、情緒、甚至要冥想。其作品的用色鮮明,採取黑色的輪廓線也具有裝飾味,這幾點與高庚或先知派大同小異。唯一差別的是,象徵主義的題材已逐漸遠離現實而進入幻想的境界了。但就事實來看,象徵主義背後的觀念是乏味的、貧血的。代表畫家有魯頓(Redon)、摩羅(Moreau)和夏梵納(Chavanne)等。

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匿名使用者 2006-02-17

克洛德·莫奈 《日出印象》

馬奈 《吹笛男孩》

德加 《舞臺上的舞女》

凡高 《向日葵》

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gikyo 2006-02-17

一、愛德華·馬奈(3幅)

1、《吹短笛的男孩》1866 愛德華·馬奈 161×97cm 奧賽博物館

2、《酒館女招待》1879 愛德華·馬奈 77。5×65cm 奧賽博物館

3、《白色牡丹花》1864 愛德華·馬奈 31×46。5cm 奧賽博物館

二、埃德加·德加(4幅)

4、《舞蹈課》1873-1876 埃德加。德加 85×75cm 奧賽博物館

5、《咖啡館,又名苦艾酒館》1875-76 埃德加。德加 92×68cm 奧賽博物館

6、《證券所人像》1878-1879 埃德加。德加 100×82cm 奧賽博物館

7、《年輕女人像》1867 埃德加。德加 27×22cm 奧賽博物館

三、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4幅)

8、《半身像,陽光的效果》 1865 雷諾阿 81×65cm 奧賽博物館

9、《躺著的背面裸像》1909 雷諾阿 41×52cm 奧賽博物館

10、《彈吉他的女人》1897 雷諾阿 81×65cm 里昂美術館

11、《達拉斯夫人》1872-1873 雷諾阿 47×39cm 奧賽博物館

四、早期的保羅·塞尚(6幅)

12、《三浴女》1875-1877 塞尚 22×19cm 奧賽博物館

13、《白楊樹》1879-1880 塞尚 65×80cm 奧賽博物館

14、《蓬圖瓦茲的加萊山坡》1880-1881 塞尚 60×75。6cm 路威酩軒集團藏品

15、《自畫像》1875 塞尚 64×53cm 奧賽博物館

16、《田園》1870 塞尚 65×81cm 奧賽博物館

17、《靜物:糖罐、梨和藍色的杯子》1865-1866 塞尚 30×41cm 奧賽博物館

五、弗雷德裡克·巴齊耶(2幅)

18、《粉色的裙子》1864 巴齊耶 147×110cm 奧賽博物館

19、《戴牡丹花的黑女人》1870 巴齊耶 60×75cm 蒙彼利埃 法布林博物館

六、局斯塔夫·卡耶博特(2幅)

20、《賽艇》 1878 卡耶博特 155×108cm 雷恩美術館

21、《亨利。科爾迪耶》1883 卡耶博特 65×82cm 奧賽博物館

七、尤金·布丁(2幅)

22、《圖維爾的沙灘》 1864 布丁 26×48cm 奧賽博物館

23、《安特衛普的港口》 1871 布丁 31。3×46。7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八、約翰-巴爾洛德·容金德(1幅)

24、《塞納河和巴黎聖母院》 1864 容金德 42×56。5cm 奧賽博物館

九、貝爾特·莫里索(1幅)

25、《芭蕾舞女演員》1879 莫里索 71×54cm 奧賽博物館

十、卡米耶·畢沙羅(7幅)

26、《蓬圖瓦茲:埃爾米塔日的坡地》 1873 畢沙羅 61×73cm 奧賽博物館

27、《赫米達致花園一角》1877 畢沙羅 55×46cm 奧賽博物館

28、《塞納河和盧浮宮》1903 畢沙羅 46×55cm 奧賽博物館

29、《蒙福科的收穫季節》1876 畢沙羅 65×92。5cm 奧賽博物館

30、《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 1874 畢沙羅 55×92cm 奧賽博物館

31、《艾拉尼的瘋人院》1885 畢沙羅 73×60cm 格勒諾布林美術館 奧賽館存放

32、《雪中的林間大道》1879 畢沙羅 54×65cm 巴黎馬爾莫當-莫奈博物館

十一、克勞德·莫奈(11幅)

33、《睡蓮,晚間效果》1907 克勞德。莫奈 100×73cm 巴黎馬爾莫當-莫奈博物館

34、《蒙特戈依街道:1878年6月30日節日》1878 克勞德。莫奈 81×50。5cm 奧賽博物館

35、《隆弗洛爾雪天的馬車》1867 克勞德。莫奈 65×92。5cm 奧賽博物館

36、《戈迪拜爾夫人》1868 克勞德。莫奈 217×138。5cm 奧賽博物館

37、《阿爾讓特依》1872 克勞德。莫奈 50×65cm 奧賽博物館

38、《阿爾讓特依的塞納河》1873 克勞德。莫奈 50。5×61cm 奧賽博物館

39、《魯昂大教堂,從正面看到的大門,棕色的和諧》1892 克勞德。莫奈 107×74cm 巴黎馬爾莫當-莫奈博物館

40、《魯昂大教堂,陽光的效果,傍晚時分》 1892 克勞德。莫奈 100×65cm 巴黎馬爾莫當-莫奈博物館

41、《維特依教堂》1879 克勞德。莫奈 65。5×50。5cm 奧賽博物館

42、《維特依,早晨》1901 克勞德。莫奈 89×92cm 里爾美術館

43、《艾特達的馬納博特:水中倒影》1885 克勞德。莫奈 65。8×81。5cm 卡昂美術館 奧賽博物館存放

十二、阿爾弗萊德·西斯萊(5幅)

44、《莫瑞橋》1893 西斯萊 65×73 cm 奧賽博物館

45、《魯弗申的花園小路》1873 西斯萊 1873 奧賽博物館

46、《展翅的鷺》1867 西斯萊 100×79cm 蒙彼利埃,法布林博物館

47、《從巴迪儂的花城望去得蒙馬特高地》1869 西斯萊 70×117cm 格勒諾布林美術館

48、《拉賽勒聖克羅的栗子樹林蔭路》1865 西斯萊 129。5×208cm 里昂美術館

十三、亨利·凡汀·拉圖爾(1幅)

49、《巴迪儂畫室》1870 拉圖爾 204×273。5cm 奧賽博物館

十四、斯坦尼斯拉斯·雷皮那(2幅)

50、《風景》 1869 雷皮那 30×58。5cm 奧賽博物館

51、《塞萊斯坦碼頭,瑪麗橋》 1868 雷皮那 30×50cm 奧賽博物館

印象派:是1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興起的一個以反官方藝術沙龍壟斷地位為基本出發點的藝術流派。1874年,以莫奈、畢沙羅、雷諾阿為代表的一群藝術家,在一個攝影師的工作室裡舉辦了一個畫展。畫展名為“獨立的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藝術展”。在標題中出現的“獨立”二字,就是不願與官方藝術沙龍合作。

一位保守派藝術評論家名字叫路易·勒魯瓦。他在1874年7月25日的《噪聲》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次展覽的評論,題目就叫“印象派展覽”。據說,他的靈感來源於莫奈的一幅名為《日出·印象》的參展作品。

沒想到,印象派畫家們倒是十分樂於接受這個說法。他們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透過強化意識來統一風格,並決定今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印象派的畫展,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1886年。

印象派的前兩次展覽,所受到的來自社會輿論的非難,是難以令人置信的。在當時的一份報紙上,登出了這樣一幅嘲笑印象派的漫畫:在“印象派畫展”的門前,一位懷孕的大肚子婦女要進去參觀。一個門衛攔住她,說:“請考慮一下您後代的健康。”

但印象派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鉅製,除了這次來華展出的著名畫作外,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繪畫的最重要成就,就是發現和表現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借用“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他們的使命便是忠實地刻畫在變動不居的光照條件下的景物的“真實”,這種瞬間的真實不恰恰就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印象”嗎?而印象派畫家把這種“瞬間”永恆地記錄在了畫布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