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多少大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2-11-01

明朝有多少大將?西安本地知道 2020-04-26

在大明開國以前,死掉了不少人才,比如馮國用、廖永安、花雲、胡大海、趙德勝、丁普郎、胡深、俞通海等。

書生出身的馮國用有點戰略眼光,是掌管朱元璋親軍的人,他在1358年死後其職位由其弟馮勝接掌。

廖永安是廖永忠的二哥,擅長水戰,也是個了不起的將才,早期功勞不小。可惜於1358年時被張士誠部俘,八年後死在監獄中。

花雲是常遇春的同鄉,也很勇猛,早期戰功較大,1360年死於太平。丁普郎和花雲的情況差不多,他與傅友德同時投奔朱元璋,死於1363年時的鄱陽湖水戰。

胡大海有方面之才,功勞也不小,可惜在1362年苗軍反叛時被殺;俞通海則與胡大海的情況差不多,俞通海的才能也跟廖永忠一樣全面,可惜死於1367年的一支冷箭。

趙德勝死於洪都保衛戰時,擁有出眾的將才。胡深是一位學者,但也有將才,是當時一位與眾不同的人物;1365年徵福建時,由於同主將朱亮祖不合,胡深在作戰時不利被俘,最終被殺,年已過五十。

另外,可能還有人會提到朱文正,其實這小子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他是小小年紀就被朱元璋委以重任。

不過他還算勇猛,最終不負老叔重望。洪都保衛戰時鄧愈、趙德勝都在城裡幫襯著朱文正,還有與傅友德齊名的猛人薛顯。其中,按照官方的說法,趙德勝算是功勞最大,把命都搭進去了。

朱文正在洪都戰後不久,因為非常不老實被朱元璋禁閉起來,不久就死了。

大明開國五大軍事家

此前我曾評論說:“除了朱皇帝之外,大概只有徐、常、李、傅四人可以勉強與古之名將相提並論。”

當時是出於一種綜合的考量,所以沒有把廖永忠等人計入。不過若評所謂“軍事家”,可能大多數將領就不夠資格了;光有勇猛和戰績不行,必須是要在軍事上有非凡的建樹:第一就是要有謀略,第二就是在實踐中表現得出色。

根據我的私意,暫時就定了這五個: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廖永忠。

朱元璋是不用說了,是個超一流的軍事天才,也是一位高明的戰略家。

劉基是不能算軍事家的,至多可以算是個戰略家。很多人往往以為他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式的人物,以為朱元璋打仗離不開他,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正像真實中的諸葛亮一樣,可能他的軍事才能還不如劉備。再像張良輔佐劉邦,張子房的軍事才能也不能說有多高,比之韓信還是差一截的(張身體差,也沒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都是比較拉風的,不評個軍事家的頭銜似乎就顯得大明無人了。而廖永忠,實際上在謀略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甚多。

時人所著的《國初事蹟》中就對他推崇備至:“廖永忠以豪雄茂爽之才,虎視鷹揚之勇,濟之以淵深宏遠之略,而成乎光大奇偉之勳。觀其戰鄱陽而殲友諒,靖兩廣而縛明升,降王破國於指顧之間,斬將搴旗於談笑之頃,收聲定價,豈值開國之元勳?雖古之名將不是過也。”

朱元璋曾經還專門寫了“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個字,讓廖永忠掛到自家門上,以獎勵他在破武昌時的突出表現。

明朝有多少大將?阿飛聊生活 2020-04-26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享國兩百七十六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告終。三百多年間內憂外患不斷,起於農民起義,亡於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名將人數是僅此於唐朝的朝代。

一、徐達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開國名將,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參與滅亡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與常遇春率軍消滅張士誠。洪武元年,與常遇春攻入元大都,元朝滅亡。以後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

主要成就:與常遇春率軍滅亡陳友諒,張士誠,攻破元大都;多次北伐元朝殘餘勢力。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明朝開國名將。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出身貧苦,初為盜匪,後來投奔朱元璋,攻佔集慶後,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至正二十年,在龍灣大破陳友諒軍隊。至正二十三年,參與滅亡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與徐達率軍滅亡張士誠,被封為鄂國公。洪武元年,與徐達率軍攻破元大都。洪武二年病卒軍中,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

主要成就:與徐達率軍滅亡陳友諒,張士誠,攻破元大都。

三、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主要成就: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四、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初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因戰功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後升任山西總兵官。曾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萬曆二十五年,出任遼東總兵。萬曆二十六年,在與韃靼騎兵的交戰中陣亡。死後追贈少保、寧遠伯,諡號為忠烈。

主要成就:平定寧夏叛亂、指揮抗倭援朝戰爭。

五、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開國將領。出身農家,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後率部歸朱元璋,跟隨常遇春四處征戰。參與滅亡陳友諒,張士誠,攻破元大都。洪武三年封為潁川侯。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後坐事賜死。

主要成就:平甘肅、定四川、取貴州、下雲南。

六、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明朝著名將領、謀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至正十二年,被朱元璋收為養子。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洪武十七年病逝,追封岐陽王,諡號武靖。

主要成就:攻克大寧、高州,斬魯王。

七、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別號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進士,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正德十四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嘉靖七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

主要成就: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

八、于謙

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跟隨明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叛亂,平叛後,升任巡按江西。正統十一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後來率軍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天順元年明英宗復辟,受石亨等人誣告,被殺。

主要成就:組織北京保衛戰。

九、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十歲時參加了張獻忠起義軍,被張獻忠收做養子,跟隨張獻忠征戰各地。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李定國率軍八萬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分土地;隨後南下廣西,取得桂林大捷,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收復廣西;然後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陽大捷,殺死清軍主帥敬謹親王尼堪。公元1659年,李定國指揮磨盤山戰役給予清軍最後一次沉重的打擊,公元1662年,吳三桂殺死了永曆帝。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不久去世。

主要成就:殺死孔有德、尼堪,抗擊清軍。

十、盧象升

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明末著名將領。天啟二年進士,創立“天雄軍”。崇禎六年,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崇禎七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二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死後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

主要成就:抗擊清軍、鎮壓高迎祥叛軍。

明朝有多少大將?lwl2222 2020-04-27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