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10-03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網友73daca5 2018-10-21

主要是關羽身上被人賦予忠義的價值觀,而這一點是很多人希望獲得的。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enjoy樂在溝通 2018-11-21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

現代人拜關羽,一是由於歷史傳統文化和演義的影響,二是因為歷朝歷代出於統治的需要對關羽的“造神”影響。

歷史演義的影響首先就是《三國演義》了,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襄樊之戰,水淹七軍”被塑造成了“忠、勇、義、信”的英雄,因此在《三國演義》出來後影響了當時很多人。

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塑造,符合了統治階級統治的需要,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面: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

從表中可以看到,從北宋到清朝,關羽的封號從忠惠公到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封號越來越大,影響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逐漸的,關羽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保護神。

警察拜綠袍關公,因為綠袍無戰事,代表天下太平。

黑社會拜紅袍關公,綠袍變為紅袍,代表血戰沙場,收穫頗豐。

警察拜的是道義,黑社會拜的是忠義。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

而且相傳關羽把曹操封授 的“漢壽亭候大印”,懸掛在大堂上。緊接著,將曹操賞賜的金銀、珠寶、布帛等財物,都一樣不少的悉數清點留下。為了不落人口實,他附上了一本依照“原、收、出、存”四個專案記載得一清二楚的帳冊。這其中的“原”,就是曹操原本送給了關羽多少禮物;“收”就是關羽如實收到了曹操多少件禮物;“出”,就是關羽在這段時間支出了多少件禮物;“存”,就是關羽臨走之前還結存多少件禮物。關羽這種簡明的記帳法,後世的傳統商人都照搬照用,被世人稱為“商用薄記法”的設計發明者。

所以到後來,也就越來越多的人拜關羽了,因為關羽是“忠、義、信、勇”的化身。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11-26

希望對你有幫助關羽為什麼被神話?北京有句老話兒: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實際情況卻是:武有第二、文也有第一。說到文,孔夫子穩坐了文聖人的寶座;說到武,關夫子也坐穩了武聖人的位置。後一種說法最有力的支援地區就是北京。有人統計過在寺廟最齊全的清代,北京城裡有將近百分之六十的廟是跟關夫子有關係。像熟悉的三義廟、白廟、紅廟這些現在還在使用的地名,得名兒原因就是因為這裡有過一座關帝廟。而關羽不僅讓各代帝王“由人而聖”而且“由聖而神”了。關羽稱帝,憑什麼?中國的寺廟多,是因為中國的神仙多。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可以分成兩撥兒:一部分古來有之像盤古、女媧。一部分是歷史上確有其人像呂洞賓、張三丰。在後一部分神仙裡這位關羽生前既沒有修煉也沒吃過仙丹,可誰也沒有關羽登峰造極。論武功北京人對三國武將的武藝是這麼排名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馬、五關、六張飛。關羽排在老五。論文采關羽一生沒有著述立說記載,唯一跟書有關的事兒就是夜讀《春秋》。難怪有學者覺得《三國演義》關羽形象塑造的最成功,因為這個人物有血有肉,有起有落。而後人最推崇的並不是他的文韜武略,而是他敢於單刀赴會的“凜然正氣”和千里走單騎的“忠肝義膽”。恰恰在他戰死疆場的800多年後,北宋皇帝宋徽宗也發現了關羽這些優點,宋徽宗連續提拔關羽,使得“漢壽亭侯關羽”一躍成為“義勇武安王關羽”。比起書畫皇帝宋徽宗,明朝的木匠皇帝萬曆更大方,儘管前朝帝王對關羽也有不少冊封,到了他這兒乾脆給推上帝王的寶座,並且還給了一個滑稽的封號“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關羽被神化過程關羽的神話,從宋朝逐漸開始到明清時達到頂峰,是宗教,帝王,演義等多方勢力花了好幾百年時間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方面的資料有十幾萬字,以前就想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可惜一直因為手邊沒有掃描器而作罷。現在看來,為了日後不再出現這樣的謬誤,我不得不捨身取義,埋首抄書了,呵呵~ 先不談宗教和演義對關羽的神話,只從帝王方面順著年代抄點簡單的,如果大家看了本篇後有興趣,我再繼續。 關羽在公元219年被殺,生前的最高官位只到了前將軍,俸祿不過“比二千石”。他死後的第一個封諡是孫權給的(很意外,也很可笑)——“忠義侯”;公元260年,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壯”是“克亂不遂”的意思;“繆”同“穆”,是“執義佈德”的意思)。在這以後的幾百年裡,關羽的名聲僅在“萬人敵”的層面上,是勇將們的參照物而已,並沒有引起帝王們的注意。 唐代的帝王熱衷於僧道,這時候已經故去的良臣猛將們比起天上的菩薩神仙來說,就差的遠了。一直到了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隆基才開始建武廟。唐代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姜尚),以張良等名將十人為配享(稱為十哲),祭祀的規格同孔廟等。十哲名單——右邊依次是: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左邊依次: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勳(從這個名單來看,怎麼沒有曹操?唐皇們是不是把他歸納入帝王級別去了?嘿嘿,但三國時期的只有諸葛亮——他的歷史地位誰都認可……)這時候,遠沒有關羽的份。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追封太公望為武成王,跟文宣王孔老二的規格齊平——-既然是規格齊平,太公望只有十哲,而孔夫子有七十二弟子,聲勢上差的太遠了,不合適不合適!結果在唐德宗的建中三年(782年),根據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奏章,開始大肆招兵買馬。史官們在皇帝老兒的逼迫下,絞盡了腦汁,才拼湊了64個人跟在十哲後面!古代的良將象孫臏,廉頗,衛青,霍去病等人和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飛,周瑜,鄧艾等人終於能夠側身武廟。雖然關二哥可能覺得和周瑜鄧艾等人站在一起,心裡不爽,但好歹也成了配享者之一,也就罷了。這是關羽在唐代官方祀典中的正式亮相。

但是,縱觀整個唐代,關羽在官方眼裡還是無足輕重,這時候雖然在民間,全國都有關羽祠,但劉備張飛諸葛亮等都和他一樣,甚至連周瑜鄧艾也有——當時有很多英雄人物被民間當成神來崇拜,關羽並沒有脫穎而出。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五代。

後唐長興三年(932年),有個官兒上奏,說祭祀武廟時,只有姜尚和十哲有吃的,孫臏等64人面前沒有一點酒菜,請求給他們面前各設一豆一爵把享——-呵呵,原來關二哥他們是長期看別人吃,只能幹吞口水的份呀,幸虧託這個官兒的福,肚皮才有了保障——-由此看出,關羽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低!

唐朝三百年二十幾個皇帝,沒有一個給關二哥封諡,如果他們在泉下得知後世關羽是如此的紅火,不知會有什麼想法,嘿嘿

難怪清代的歷史學家趙翼也想不通:“鬼神之享受廟祭血食,它的盛與衰,長久與暫時,也好像是命中註定的,不可意料。凡是人死後能成為神的,大概死後的幾百年裡,則靈著顯赫,時間長了就漸漸廢棄了,唯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都沒有凐圮。” 北宋初年,關羽仍然不走運,宋朝皇帝曾以“為仇國所擒”為名,一度把他老人家請出了武廟的配享隊伍(悽慘哪,二哥他走出武廟的悽惶場景可真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啊)。北宋中葉以後,在佛道二教把關羽納入自身神系的影響之下,朝廷才開始注意到了紅臉關公,於是,敕封開始了。

關羽的神話過程

宋徽宗第一個發現了關公,他覺得有勇力又講義氣忠心的關老二,實在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工具,於是在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羽為“忠惠公”——-二哥從侯爵進到了公爵,可喜可賀!

第二年(1103年),宋徽宗以“教主道君”的身份,封關羽做了“崇寧真君”——這個封號使關羽在道教正式的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大觀二年(1108年),他又提拔關羽做了“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在金兵南下的危機中,這個皇帝有改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可惜一直到他和他兒子欽宗一起被金兵抓走,關二哥都沒有為這個提拔他的大恩人有所表示。南宋的高宗皇帝趙構,在建炎二年(1128年),封諡關羽為“壯穆義勇王”,想借重關羽的義勇來激勵士氣,對抗金兵。

宋代最後一個封諡關羽的皇帝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孝宗加封關羽為“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得,把他幾個先帝的封號全歸納了一遍)。而且,還在詔書裡把關羽大大的吹捧了一番:“……” 既然有了名分地位,那麼配套設施也應當跟上:就是關廟的建設。

宋代最初沒有關羽廟的(唐和唐以前有關羽祠,但祠實在無法同廟相提並論),關羽仍然只能呆在太公望武廟黑黑的角落裡。

太祖建隆三年(962年)詔修武成王廟,趙匡胤從廟裡開除了殺人魔王白起,讓其他人等一切照舊。到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就不一樣了:這時候的趙佶可真好說話,不僅把白起請回了廟裡,還把一向冷門的李廣也封為“懷柔伯”,當然,關羽的“武安王”就不消多說了。於是,與太公望並列為王的關羽就從武成王廟裡獨立了出來,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坐到了屬於自己的廟堂之上——真是大大的揚眉吐氣啊。從上面可以看出,關羽在趙佶上臺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確實貌不出眾。而後來拜道君皇帝趙佶之賜,才開始顯山露水,有了王的頭銜。但認真去分析,這時候的他只不過是被統治階級簡單的利用一下罷了,就拿趙佶來說,他封關羽為“崇寧真君”——這是什麼樣的一個神祗?道教的神仙多如牛毛,最高的是“三清”,後面是“三天君”“五老君”等等,再後面還有大量的神仙集團。“真君”的頭銜在其中,實在排不上號——-其神話的程度還不過分。這時候官方和民間的評價也逐漸開始集中在“忠義”方面,老百姓對他的崇拜(主要表現在關廟的建設上),也並不十分熱烈。所以只能這麼說:“關羽的神話是從宋代中葉開始的”。 到了元代,蒙古人覺得關羽既然被佛教尊為“伽藍護法”,而且被宋朝推重,也應當好好利用一下。於是,忽必烈封關羽為“藍壇之神”,以官方的名義將關羽,神權,佛教結合起來。

天曆元年(1329年),元文宗做了一件意義深遠的事:加晉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這“顯靈”二字很重要呀,等於正式把關羽作為政府的偶像推向的社會,以忠義武勇來約束子民。

於是乎,全國大建關廟,據各個方誌記載,幾乎在元代的各個時期,都有關廟的興建,有“義勇武安王祠遍天下”的說法,建廟的人也很複雜,有官員,有百姓,更有道士之流。在官府的提倡之下,對關羽的祭祀活動日漸頻繁,關羽作為神的形象也逐漸的深入民心了(關於元代祭祀關羽儀式的隆重程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元人郝經的《重建廟祀》,裡面描寫的很具體詳盡。)

在元代皇帝的推動下,關羽在官方和民間的地位高漲,可是後來。。。 到了明朝,朱元璋似乎對忠義雙全的關羽沒有什麼好感,他在位期間,不僅沒有對關二哥加官進爵,反而剝奪了宋元兩代的封號,讓關羽官復原職,回到了“漢壽亭侯”的最初爵位。更可笑的是,他不知道“漢壽”是地名,省略了“漢”字,只讓關公回到了“壽亭侯”這樣一個讓人不知所云的位置上。下面的官兒明知道錯了,卻不敢糾正皇帝的錯誤,讓這個錯誤沿襲了一百多年。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和後來的幾個皇帝也一樣,對關羽不感冒,其中只有世宗在嘉靖十年(1531年)訂正了他祖宗朱元璋的錯誤,讓關羽仍官“漢將軍漢壽亭侯”。

這種不受重視的局面,到了神宗皇帝時,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變。萬曆十年(1582年),關羽第一次被封為“協天大帝”;萬曆十八年(1590年),又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更加封關羽為“三屆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完了,造神運動開始就誰也阻擋不了了)

雖然元朝就有人稱關羽為“帝”,但那畢竟不是官方的記載。而在這裡,關二哥進入“帝”的行列,位居人神之首了!不僅如此,這位萬曆皇帝還為關羽舉行了盛大的慶典……(省略細節上千字)。關羽的夫人封后,兒子封王,就連扛大刀的周倉,也封了個“威靈惠勇公”——-簡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最佳詮釋!(嘿嘿,徐晃曹仁呂蒙陸遜地下有知,恐怕也會後悔當初為什麼沒到關二哥手下搶個洗馬之類的活兒幹,否則,這時候起碼也能撈個公爵噹噹。。。。。) 與皇上的尊崇相對應,明朝的關廟遍地都是,享盡了人間的煙火。其廟宇的範圍,迅速擴張。當時凡是有府州縣衛衙門的,必興建官立的關廟,而民間的私祠,更是不可勝數!萬曆時有人作了一個統計,僅宛平縣區區一縣就有關廟51座(譁~~)

明代以前,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關羽只能敬陪末座。明王朝把關羽定為武廟的主神,關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武廟。在祭祖上,規格也很隆重。《明史》記載,京師所祭者九廟,關廟就是其中之一。祭掃時都是太常寺官主祭。

相比而言,文廟的孔子就差關二哥太遠了。徐渭就說過:祠孔子者,止於郡縣,關羽則居九州之廣,上至都城,下至墟落。祭祀關廟時,即使婦女兒童也無不歡呼踴躍,唯恐落後,而祭祀孔子時,就沒那麼熱鬧了。

明朝上下為什麼如此熱衷於關羽呢?答案是“忠”和“義”。統治階級看中了他這一點,收到了十分明顯的功效。

在明代,關羽的地位超過了一般鬼神,也超過了孔子,能夠與人間帝王平起平坐,其地位是相當的崇高的了,可與清代比起來,卻又差了很多。 清朝對關羽的崇拜,可以說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地位不僅僅與人間帝王平起平坐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代的歷朝皇帝,除了康熙,幾乎所有的都給了關羽新的封號。最後,其封號居然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你們暈不暈啊?)除了關羽本人,他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也都被追封了王爵。

清政府之所以對關羽這麼青睞,主要原因是他們是滿人,屬於異族人統治中原,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他們深知人心的向背決定自己的政權能否長久。關羽自唐宋以來,已經取得了極大的名聲,他的忠義武勇,早已深入人心。用漢人的神靈來約束漢人的身心,何樂而不為?結果,關羽再次閃亮登場!

官府的的大肆封贈褒獎,完全決定了老百姓的價值取向,況且,漢人在異族的統治下,揹著沉重的民族恥辱感,在他們的心裡,也需要一個精神的支柱。關羽的“義”與“勇“,使他們看到了光明與希望(許多幫會崇拜關羽,就是最好的說明。)

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出於不同的需要,在對待關羽的問題上取得了驚人的一致,這也算今古奇觀了!於是乎,有確切記載關二爺顯聖的故事比以前哪一朝那一代都多。因為,誰都要借他老人家的名頭的麻痺一下普通老百姓嘛。

其中更有極端的例子:乾隆皇帝為了“捧”關羽,不息篡改歷史!他覺得陳壽對關羽實在不公,所以要求在抄錄《四庫全書》的時候,把《三國志》中所有有關關羽的諡號,統統改為“忠義”。

乾隆以後,清朝皇帝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外有列強窺視,內有百姓造反,在這個內外交困的時候,更是把關羽抱的緊緊的,嘉慶皇帝封的“神勇”就是想借關羽的神靈來幫他平亂。好像後來道光皇帝也受了關羽的恩惠,有關於他專門下了一道詔書褒揚關羽顯靈打垮亂軍的記載。

咸豐,同治以後,農民起義的狂飈席捲全國,這時的關羽也更加威風,更加忙碌,不停的出來幫清廷韃子收拾亂局(當統治者的工具可真累)…… 關廟的香火在清朝當然絕頂的鼎盛:“凡有人煙處,一片褒揚聲”。關廟的黃色琉璃瓦頂,只有宮殿,帝王寢殿,佛殿,孔廟大殿才能夠使用,可見其規格之高。清廷最重要的祭典“堂子祭天”和“坤寧宮祭神”,都少不了關羽一份。咸豐年間,更把關羽的祭祀列入了國家的祭典中的中祀(與天神,地祗,太歲,朝日,夕月,歷代帝王,先師,先農同),以太宰(祭祖的最高規格)的規格祭祀。

一位中華幾千年裡算的上不是特別出眾的名將,在千年後的清代,一躍成為至尊之神,享受著甚至歷代帝王和先師孔子都享受不到的殊榮。 關羽,生前雖曾轟轟烈烈,但他建立的功業,相對於許多先賢來說,並不突出,可是為什麼其他人死後大多聲名不顯,唯獨關羽卻喧傳後世,登峰造極呢?我看佛道,帝王,演義雖各有企圖,但他們共同相中的,是關羽的“資兼文武,志存忠義”,所以,在古人看來,忠臣良將雖多,但能夠集“忠,義,勇,壯”的卻是獨此關羽一家,別無分號。這樣,宗教帝王老百姓都一致認可了這尊大神。也就形成了今天關二哥燦爛的形象。

其他的不說,從上面分析的來看,在現代的今天,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怎樣的努力去還關羽本來的面目,都將是白費力氣的,哈哈。。。。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網友d5b7734 2018-11-22

主要有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三國演義中只有關羽被神化,尤其是曹操砍樹流血,及其終生頭疼神化的關羽,所以百關羽;

第二、關羽是忠義的象徵,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的身邊,現代社會通常幫派供奉關二爺的比較多。

為什麼現代人拜關羽?dymm2006 2018-10-31

除了華夏大地,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羽的膜拜之風也歷歷不衰。 香港黑社會拜他,是因為關公是忠義的保護神。香港的警察拜他是因為關公代表正義,他們拜的是道義。商人拜他是為了表達自己做生意的作用。旁人會認為拜關公的人,會遵從某些行為規範,當然就樂意和這種商人做買賣了。所以商人拜的是信義。 《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使關羽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民眾中的威望日益攀升。明朝萬曆年間的三次加封,使關羽晉升帝位。 明朝末年,他正式取代過去的武聖人姜太公,成為中國第二任武聖,與文聖人孔子一起,接受世人膜拜。 瀋陽故宮,滿清入關前的大本營,它的南門旁邊曾經建有一座關帝廟。這說明早在入關以前滿清就已經非常崇拜關羽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頻繁的征戰途中,最喜愛讀《三國演義》。 而此時民間社會中關羽的形象又發生新的變化,這種變化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財神關公。清朝中期時,關羽成為眾多行業的保護神和祖師。他們的理由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惟一相同的是他們都確信關羽能給他們帶來財富。市井百業爭相供奉關公為本行的開山祖師和保護神。 由於關羽在社會各個階層都深受愛戴,又在佛教和道教裡身居高位,更因為他是傳播孔孟儒家仁義禮智信****道德觀念的最佳榜樣,從清朝中期開始,歷任皇帝都對關羽推崇備至。 乾隆三十三年,關羽被賜封號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十個字,此後一百多年間,歷代皇帝屢次加封。光緒五年最後一次被皇帝加封時,他的封號繁雜而冗長有二十六個字之多,清末時的統計,全國記錄在冊的關帝廟不下幾萬座,遠遠多於孔廟的數量,而他在普通民眾的影響更是超過了孔子。一時間“關公廟貌遍天下,五州無處不焚香。” 歷經一千七百年,時光侖奐,改朝換代,尊卑起伏,關羽最終被人們塑造成至神至聖,萬世人極的神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