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毛"的由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09-21

姓氏"毛"的由來斛瑞G9 2006-09-07

據史料記載,“毛”姓的起源有三:

1) 出自姬姓,以國為姓。

文王多子女,其中有個叫鄭的是武王姬發的弟弟,跟隨武王伐紂,滅商後被封於毛(今河南宜陽),於是被稱為毛鄭、毛叔鄭(與周文王子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鄖叔武一樣)。因為他是王、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伯爵,享受世襲特權,所以又被稱為毛伯、毛伯鄭。後世毛姓主要是毛伯這一支派生下來的。

2) 以封邑為姓。

周文王姬昌的兒子伯聃(一作明),受封於毛邑(今河南宜陽一帶),爵位為伯,故世稱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載: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為周卿士,食採於毛,子孫因以為氏”。

3) 賜姓及少數民族該姓。

因功賜姓毛,《明史·毛忠傳》載: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統三年(1438年)與都督蔣貴徵討尕兒只伯,大獲全勝,升都指揮僉事,堅守邊疆十年,皇帝為表彰他,賜予毛姓。另《明史·毛勝傳》:毛勝,初名福壽,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孫子,因討還湖廣、巴蜀等處有功,賜姓毛。

《姓氏考略》注:“明有伏羌侯毛忠,為賜姓。”

毛姓在少數民族中的氐族、羌族、回族、蒙古族、滿族、瑤族、土家族、維吾爾族、侗族、壯族、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哈尼族均有,在金時女真人中也有毛姓,其中以氐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毛姓名人為多。

姓氏"毛"的由來林逸煙 2006-09-07

姓氏:毛

祖宗:毛公

分類:以封邑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叔鄭(文王第 八子)於毛國(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世稱毛公。清道光年間在 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班殷、毛伯敦、毛公鼎等均是毛國 的遺物。其中,“毛公鼎”為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銘文共497字, 記述了周宣王告誡和褒獎其臣下毛公厝之事。這說明西周晚期陝西毛 國還存在。毛公子孫在周朝世襲卿士,稱為毛氏。

2、亦出自姬姓,以封邑名為氏。周文王的第九子伯聃被封在毛 邑(今河南宜陽縣東北一帶),世稱毛伯聃,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 任司空,掌管建築工程。毛公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稱毛 姓。

郡望:

1、西河郡:漢時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縣境)。東 漢時移治離石(今山西離石)。

2、滎陽郡:三國魏時分河南郡置郡,治所在今滎陽。 河陽縣:漢時置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孟縣西。

3、 北地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治所在義渠(今甘肅省寧縣西北 ),西漢移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吳忠 西南)。

堂號:

“舌師堂”:戰國時平原君有食客毛遂。秦國攻趙,平原君向 楚國求援,毛遂跟著平原君出使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判,直到中午 未能達成出兵援趙的協議。毛遂就拔劍脅迫楚王,曉以利害,遂訂了 楚國出兵援趙的條約回趙。平原君誇獎毛遂說:“毛先生餓三寸舌抵 百萬之師!”毛氏因以“舌師”為堂號。

遷徙分佈

毛姓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早在春秋時期,毛氏家族由於 發生內亂,就有徙居江南者。唐末五代以後,毛氏除居於河南、河北 、北京、山東、山西、甘肅者外,主要是稱盛於江南。因此,自北宋 至今的一千多年間,毛姓的著名人物絕大多數都出在南方。其分佈地 為:今浙江衢縣、黃岩、杭州、餘姚、江山、溫州、諸暨、遂安、松 陽、寧波、蕭山、吳興、遂昌,江蘇武進、崑山、常熟、宜興、吳縣 、嘉定、陽湖、太倉,上海,安徽合肥、定遠,江西南昌、新昌、豐 城、吉水、鄱陽,湖南長沙、平江、湘潭,福建長泰、建安,湖北公 安、麻城,廣西富川,雲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夾江、仁壽等地 ,幾乎遍佈江南。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毛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 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