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維之門在山海經中哪篇提到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寵物
  • 2022-10-08

天維之門在山海經中哪篇提到匿名2020.03.09 回答

《天維之門》系列首部:《精衛填海》,子漁非著。

內容簡介:

神界中的天神和魔界中妖魔以及塵中的人間本不相通,在洪荒時代,大地忽然失去了平衡,無邊無際的大洪水衝破了神、人、魔三界相隔的“天維之門”。

神、人、魔界得以相通後,洪水在人間氾濫成災,邪魔從惡水中得到了強大的幽暗之靈,很快就成為大地上的統治者。

天神不能容許妖魔對人類的欺凌,太陽神炎帝和眾神降臨人間,在不周仙山建起了太陽神殿。天神們治理水患,開始了一場驅逐群魔,修復“天維之門”的千年神魔大戰。

在治理水患,消滅邪魔的過程中,神與人結下了同盟,並得到了人間的祭祀。

小說追求唯美,人物關係設定完滿。作者力圖以結構嚴謹的奇幻小說方式一重新闡述中國上古神話,對於原有的神話資源採取了皈依與超越的雙重姿態,以“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戈”“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經典傳說為原型,讓這些眾多零散而互不歸屬的中國神話故事環環相扣,渾然熔融,從而重構一個“神人魔三界大一統”的洪荒時代的奇幻世界體系,再現東方神話浪漫精髓的史詩。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精衛填海)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追日)

《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 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這是《淮南子》根據《山海經》總結的后羿射日的故事,現在《山海經》中關於后羿射日的原文已失傳了。)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刑天舞干戈)

《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人物引自《山海經》中)

從上面的文字記載,加上我自己關於《山海經》的記憶,應該能推測出《山海經》中並沒有提過天維之門,估計是子漁非在創造小說故事架構的原創吧。有錯誤請指正!

天維之門在山海經中哪篇提到匿名使用者2015.12.11 回答

精衛填海……

天維之門在山海經中哪篇提到匿名使用者2015.09.18 回答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髮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葫蘆絲(或葫蘆蕭)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滇西傣族地區,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中也較為流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