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力做功問題應如何求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1-08-16

http://www。hgxx。cbe21。com/subject/physics/printer。php?article_id=2457

變力做功求解方法歸類例析

王仁俊

恆力做功可用公式W=Fscosα來求解,但如果是變力做功,即力的大小、方向在做功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就很難套用該公式了.那麼,在高中知識的範圍內如何處理有關變力做功的問題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一、用動能定理求解

?動能定理告訴我們,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即W外=ΔEk,W外係指物體受到的所有外力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和,ΔEk是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例1如圖1所示,質量為2kg的物體從A點沿半徑為R的粗糙半球內表面以10m/s的速度開始下滑,到達B點時的速度變為2m/s,求物體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圖1

?分析物體由A滑到B的過程中,受重力G、彈力N和摩擦力f三個力的作用,因而有f=μN,?N-mgcosθ=mv2/R,即N=m(v2/R)+mgcosθ.式中μ為動摩擦因素,v為物體在某點的速度.分析上式可知,在物體由A到C運動的過程中,θ由大到變小,cosθ變大,因而N變大,f也變大.

?在物體由C到B運動的過程中,θ由小到變大,cosθ變小,因而N變小,f也變小。

由以上可知,物體由A運動到B的過程中,摩擦力f是變力,是變力做功問題.

?解根據動能定理有

?W外=ΔEk.

?在物體由A運動到B的過程中,彈力N不做功;重力在物體由A運動到C的過程中對物體所做的正功與物體從C運動到B的過程中對物體所做的負功相等,其代數和為零.因此,物體所受的三個力中摩擦力在物體由A運動到B的過程中對物體所做的功,就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則有

?W外=Wf=ΔEk,

即Wf=(1/2)mvB2-(1/2)mvA2=((1/2)×2×22-(1/2)×2×102)=-96J.式中負號表示摩擦力對物體做負功.可見,如果所研究的物體同時受幾個力的作用,而這幾個力中只有一個力是變力,其餘均為恆力,且這些恆力所做的功和物體動能的變化量容易計算時,此類方法解決問題是行之有效的.

?二、用機械能守恆定律求解

?我們知道,物體只受重力和彈力作用或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時,所研究的系統的機械能守恆.如果重力和彈力中有一個力是變力,這個變力所做的功就可用機械能守恆定律求解.

?例2一條長鏈的長度為a,置於足夠高的光滑桌面上,如圖2所示.鏈的下垂部分長度為b,並由靜止開始從桌上滑下,問:當鏈的最後一節離開桌面時,鏈的速度及在這一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為多少?

?分析長鏈在下落過程中,下垂部分不斷增長,因此,該部分的質量也在不斷增大,即這部分所受的重力是變力,整個長鏈的運動也是在該變力作用下的運動,是變力做功問題.

圖2

?解取桌面為零勢能面,設整個鏈條質量為m,桌面高度為h,下垂部分質量為m0.則有

?m0/m=b/a,m0=(b/a)m,

?開始下滑時鏈條的初動能Ek1=0,

?初勢能Ep1=-m0g·(b/2)=-mg·(b2/2a),

?機械能E1=Ek1+Ep1=-(b2/2a)mg.

?設鏈條全部離開桌面的瞬時速度為v,此時鏈條的勢能Ep2=-(a/2)mg,

?動能Ek2=(1/2)mv2,

?機械能E2=(1/2)mv2-(a/2)mg,

?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有E1=E2,即

?-(b2/2a)mg=(1/2)mv2-(a/2)mg,

解得v=.

?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為

?WG=ΔEk=(1/2)mv2-0=(mg/2a)(a2-b2).

?三、用功能原理求解

?機械能守恆定律告訴我們,在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時,系統的機械能守恆.言下之意,如果除重力和彈力之外的其它力對物體也做功,系統的機械能就會發生變化,而且這些力做了多少功,系統就有多少機械能發生轉化,這就是功能原理.如果這些力是變力或只有一個變力做功,而其它力對物體做的功和系統機械能的變化量容易求得,就可以用功能原理求解變力做功問題.

?例3如圖3所示,一人用定滑輪吊起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繩子每單位長的質量為ρ,試求人將物體從地面吊起高度為L的過程中所做的最小功.

圖3

?分析假定物體被勻速吊起,人將物體從地面吊起的過程中,人的拉力可表示為

?T=Mg+ρxg,

式中x為豎直方向繩的餘長.當物體上升時,繩的餘長x減小,T減小,因而T為變力,故本題屬變力做功問題.

?解設繩的重量全面集中在它的重心上,物體升高高度為L時,繩的重心上升L/2,則系統機械能的增量為

?ΔE=ΔE1+ΔE2

?=ΔEp1+ΔEk1+ΔEp2+ΔEk2,

式中ΔE1、ΔE2分別為物體和繩的機械能增量.

?由功能原理知,人的拉力所做的功為

?W=ΔE=ΔEp1+ΔEk1+ΔEp2+ΔEk2,

?當ΔEk1=ΔEk2=0時,即緩慢提升物體時W最小,即

?Wmin=ΔEp1+ΔEp2

?=MgL+(L/2)ρLg=[M+(1/2)ρL]gL.

?可見,在涉及重力、彈力之外的變力做功問題時,只要系統的機械能的變化容易求得,用功能原理求解該變力所做的功比較方便.

?四、用公式W=Pt求解

?例4質量為5×105kg的機車,以恆定功率從靜止開始起動,所受阻力是車重的0.06倍,機車經過5min速度達到最大值108km/h,求機車的功率和機車在這段時間內所做的功.

?分析因機車的功率恆定,當機車從靜止開始達到最大速度的過程中,牽引力不斷減小,當速度達到最大值時,機車所受牽引力達到最小值,與阻力相等.在這段時間內機車所受阻力可認為是恆力,牽引力是變力,因此,機車做功不能直接用W=Fscosa來求解,但可用公式W=Pt來計算.

?解根據題意,機車所受阻力f=kmg,當機車速度達到最大值時,機車功率為

?P=Fvmax=fvmax=kmgvmax

?=0.06×5×105×10×(108×103/3600)

?=9×106W.

?根據P=Wt,該時間內阻力做功為

?Wf=P/t=9×106/300=3×104J.

?根據動能定理W外=ΔEk得牽引力做功

?WF=ΔEk+Wf

?=(1/2)mvmax2+Wf

?=(1/2)×5×105×302+3×104

?=2.25×108J.

?五、用圖象法求解

?例5用錘子把鐵釘打入木塊中,設每次打擊錘子時給鐵釘的動能相同,鐵釘進入木塊所受的阻力跟打入的深度成正比.如果釘子第一次被打入木塊的深度為2cm,求第二次打入的深度和需要幾次打擊才能將鐵釘打入4cm深處.

?分析鐵釘進入木塊所受的阻力f跟鐵釘進入木塊的深度x之間的關係為f=kx,由此可知,阻力是一個變力.鐵釘得到錘子給予的動能後,克服木塊對它的阻力做功的問題,是一個變力做功的問題.

?解(1)依據題意做出f-x關係圖線如圖4所示.

圖4

?第一次打擊時鐵釘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1等於圖4中三角形AOC的面積的值.

?設第二次打擊時鐵釘被打入的深度為x0,第二次打擊時鐵釘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2等於圖4中梯形ABDC的面積的值.

?因f=kx,由圖可得

?=2k,=(2+x0)k,

則W1=(1/2)·=(1/2)×2k×2=2k,

?W2=((+)/2)×=((2k+(2+x0)k)/2)×x0

?=(kx02+4kx0)/2,

?因每次打擊時給鐵釘的動能相等,故

?W1=W2,

則2k=(kx02+4kx0)/2,

解得x0=2(-1)cm.

?(2)設打擊n次可將鐵釘打入4cm深處,此時克服阻力做功為W3,即圖4中三角形OEF的面積的值.

?由圖可知,當x=4cm時,=4k,則

?W3=(1/2)··

?=(1/2)×4×4k=8k.

?每次打擊時克服阻力做功(即給鐵釘的動能)為W1=2k,所以

?n=W3/W1=8k/2k=4次.

?一個看似複雜的變力做功問題,透過圖象變換,使得解題過程簡單、明瞭.

?六、用平均法求解

?例6將一根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長為6m、質量為200kg的粗細均勻的金屬棒豎立起來,至少要做多少功(設所施加的力始終垂直於棒)?

?分析如圖5所示,用一始終垂直於棒的力將棒的一端勻速提起,由於力的方向和大小時刻在發生變化,因而也不能直接用公式W=Fs來求解,但如果能求出變力F在棒豎起的過程中的平均值,就可用W=s來求解這一變力做功的問題.

圖5

?解如圖5所示,在棒轉動到與地面成θ角時,以B為轉軸,可列力矩平衡方程

?FL=G(L/2)cosθ,即F=(1/2)mgcosθ,

?由數學知識可知,當θ由0°到90°的變化過程中,F的平均值為

?=(2/π)Fmax=(2/π)·(1/2)mg=(1/π)mg,

?因此,變力F所做的功為

?W=s=(1/π)mg·(1/4)(2πL)=(1/2)×200×10×6=6×103J.

?變力做功的問題是一教學難點,在上述例項中,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闡述了求解變力做功的問題.在教學中,透過對變力做功問題的歸類討論,有利於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闊學生解題的思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