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協, 翻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1-08-18

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協, 翻譯匿名使用者 2013-11-27

《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四,上官均,字彥衡,邵武人。神宗熙寧親策進士,擢第二,為北京留守推官、國子直講。元豐中,蔡確薦為監察御史裡行。時相州富人子殺人,讞獄為審刑、大理所疑,京師流言法官竇莘等受賕。蔡確引猜險吏數十人,窮治莘等慘酷,無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獄事詔臣參治,坐是,謫知光澤縣。莘等卒無罪,天下服其持平。有巫託神能禍福人,致貲甚富,均焚像杖巫,出諸境。還,監都進奏院。哲宗即位,擢開封府推官。元祐初,復為監察御史。議者請兼用詩賦取土,宰相遂欲廢經義。均言:“經術以理為主,而所根者本也,詩賦以文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計本末,而欲襲詩賦之敝,未見其不得也。”自熙寧以來,京師百司有謁禁。均言:“以誠待人,則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則人思苟免。願除開封、大理外,餘皆釋禁,以明洞達不疑之意。”遂論青苗,以為有惠民之名而無惠民之實,有目前之利而為終歲之患,願罷之而復為常平糴糶之法。又言官冗之弊,請罷粟補吏,減任子員,節特奏名之濫,增攝官之舉數,抑胥史之倖進,以清入仕之源。詔有司議,久之不能有所省。復疏言:“今會議之臣,畏世俗之譏評,不計朝廷之利害,閔鄙耄之不進,不思才者之閒滯,非策之善也。”因請對,力陳之,宣仁後曰:“當從我家始。”乃自後屬而下至大夫,悉裁其數。 徽宗立,入為秘書少監,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兼《哲宗實錄》修撰,遷給事中。太學生張寅亮應詔論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雖不識忌諱,然志非懷邪。陛下既招其來,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氣。”寅亮得免。時宰相欲盡循熙、豐法度為紹述以風均,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協,以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徙襄州。崇寧初,與元祐黨籍,奪職,主管崇禧觀。政和中,復集賢院修撰、提舉洞霄宮。久之,復龍圖閣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八。翻譯:有的巫醫自託神靈能給人禍福,他得到的錢財很多,上官均燒燬了神像、杖打巫醫,驅逐使他出境。得遵從這個法律和制度,不能有有第二種說法。(盡循熙、豐法度)

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協, 翻譯匿名使用者 2013-11-28

翻譯成什麼 英文日 文,法文,,還是古今,,老大問個問題也問清楚點嗎,看來又是一個懶惰的學生

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協, 翻譯匿名使用者 2013-11-27

有的巫醫(自稱)能讓神靈致人禍福,(因而)得到的錢財很多,都被燒燬了神像和巫杖,逐出了國境。法律和制度必須得遵從,沒有第二種說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