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對抗生素敏感試驗有何臨床意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5-19

細菌對抗生素敏感試驗有何臨床意義2018.09.16 00:00 回答

在正常人的血、尿、腦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均無細菌存在。細菌對抗生素敏感試驗有一下三種方式。 1.擴散法 瓊脂加上細菌所需要的各種養料,將培養基融化後,倒入無菌培養皿中,冷卻,凝成一個平面或叫平板(平皿)。這時將含有少數細菌的菌液塗到平板上,培養後細菌就會分別在平皿上裂殖,如果在平皿的培養基內事先加入抗生素紙片,由於藥物在培養基中擴散,起了抑(殺)菌作用,形成了不長菌落的抑制圈。抑制圈的大小,反映某一抗生素對該菌抑菌的程度。 2.稀釋法 常用藥敏稀釋法可分試管稀釋法、瓊脂稀釋法兩種: (1)試管稀釋法 先將測試抗菌藥物作一系列倍比稀釋,然後各試管加入適當稀釋的試驗菌液,搖勻,經培養後觀察,以抗菌藥物最小抑菌濃度(MiC)管,即為試驗菌株的敏感度。 (2)瓊脂稀釋法 將不同劑量的抗菌藥物,分別加於融化並冷至45℃的定量瓊脂培養基中,混勻,傾注成無菌平板,即為含有藥物濃度遞減的培養基,接種測試菌於該培養基上,經培養後觀察,被檢菌生長情況,最低藥物抑制細菌生長者,即最小抑菌濃度(Mic)。 3.自動分析法 國內採用AUTOBAC儀器作細菌藥敏測定,儀器由測定環藥物低片,培養振盪機及光度計主機等來檢定資料,按耐藥、中等耐藥、敏感,並把最小抑菌濃度都打印出來。該儀器僅適用於測定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不適於專性厭氧菌及結核分枝桿菌的測試。 試驗結果反映某一抗生素對該菌抑菌的程度,對指導醫師正確用藥具有重要意義。炎症反應嚴重、經驗用藥無效的患者均可進行該試驗。

細菌對抗生素敏感試驗有何臨床意義2015.04.06 00:00 回答

我在醫院細菌室工作。

藥敏實驗步驟:

方法一:kb法,將菌液(0。5mac)在mh平板上密集劃線,均勻帖上相應的藥敏紙片,放孵箱一天後看抑菌圈大小。每個藥有不同的s。i。r值的。具體參考最新的clsi文獻。

方法二:mic法。就是配製不同濃度的抗生素試管,接種細菌,一天後看細菌生長情況,不長為s,長的話為r。

方法三:利用藥敏卡片。現在醫院裡為了最佳化工作流程,很多醫院都用藥敏卡片來簡化工作流程。不過原理是mic法。如:生物梅里埃的vitek 2 compact或atb都可以。

ps:s為敏感,i為中介,r為耐藥

你要是做實驗的話,一般用kb法或mic法。因為醫院的量大,才用機器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