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能提供一下:乒乓球生膠中的套膠有哪幾款比較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7-18

有誰能提供一下:乒乓球生膠中的套膠有哪幾款比較好???!!!小早川杏子 2013-11-09

膠皮粒子向外貼上使用的膠皮視為正膠,由於貼上球拍時膠皮粒子向外,膠粒直接受到球的衝擊而產生彈性變形(同一種膠粒的變形程度受來球速度和力量的影響而不同),變形越大,瞬時的反彈力越大,回球的速度越快,但其缺點是缺乏旋轉。長膠作為正膠膠皮中比較特殊的膠粒,其膠粒長而且柔軟,韌性佳,受到衝壓斜向一側,致使回球線飄忽不定,擊球下沉,在業內素有“魔術膠粒”之稱。生膠是一種介於長膠與正膠之間的一種膠皮,其效能也集兩家之優,具備了長膠膠粒反旋轉性、擊球下沉的特點,又具備了正膠膠粒善於快攻的優點。 膠皮粒子向內貼上並可正常使用視為反膠,由於膠面的粒子在擊球的瞬間受到壓衝,產生變形,在回覆的過程中,粒子的彈性變形加大了膠面對球的反彈力度,提高了球速,與正膠相比,反膠膠皮的摩擦面加大,增加了摩擦力,加強了旋轉度。

速度:生膠--正膠--長膠

旋轉:正膠--生膠--長膠

反旋轉:長膠--生膠--正膠

控制上這些套膠都要比反膠難一些,而且這幾種顆粒膠皮的用途都不太一樣,雖然都可以進攻和防守,正膠在防守上比較怕加轉弧圈,長膠就比較容易,而進攻中正膠可以運用小上旋,生膠比較突出速度,長膠的進攻就比較被動,只能從變化上來搞了

生膠的種類,每一種生膠的特點。生膠之種類劃分,有明察暗思二法。明者,廠家所制,商家所售是也。暗者,硫化程度,回彈速度是也。倘若談及每一種生膠,身為業餘喜好,定不能試遍所有(以下僅以個別為例)。然分析器材之品質,認識膠皮之效能,亦是解決問題之根本,標註型號之依據也!生膠,實為正膠之一,只因硫化程度極低,而接近天然橡膠,質地柔韌,反應靈敏,回彈快速而不易控制。故使用者一定是快攻打法,而且要搶攻、搶打。不可以緩,不可以守,一旦球速慢下來,輕起來,這球就輪不到你控制,而手執利器,卻任人擺佈了。說到生膠的具體種類與效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分析:一是膠皮的生熟程度,這關係到膠皮回彈與控球效能;二是膠皮顆粒的密度與形狀,這關係到膠皮對來球的反應和作用;三是膠皮搭配海綿的方案。關於底板和膠水,限於篇幅,這回暫且不談。因膠皮、海綿的種類很多,所以在分析膠皮時,暫不考慮海綿的變數,而假定其為固定的一種,反之亦然。1、關於膠皮的生熟程度。生膠的效能如前所述,擊球時回彈較快。如對方快攻或拉衝,生膠可順手快帶,借力回球,以快制快,伺機反攻;如對方回搓下旋球,生膠則可從容掌握擊球時機,準確發力,擊打來球中下部,造成對方因回球下沉,而處於被動的局面。生膠膠皮雖反應靈敏,不易控制,但只要能發上力或借上力,特別是球能撞到底板再彈出,球的執行就會因快速而穩定。反之,若對方快擺臺內短球,且輕而飄,生膠因匆忙應對,未及悉心合力或借力,使膠皮吃球過淺,回球飄乎不定,就易出高球,若盲目發力,又極易使球飛出界外。在生膠的諸多種類之中,生味兒十足的型號當屬出產多年的友誼563,對光觀其紅色底皮,極其透亮,而以手隨意抻之,延展性極好,前述生膠特性便是以此型號為例。其他國產生膠品種當是以此為基礎發展而來。而傳統正膠型號都不具生膠特性,如紅雙喜651、652,及友誼802等,比起生膠來,硫化程度高,彈力足,速度快,效能也要穩定得多。還有一類進口生膠,如下面列舉的TSP和STIGA,硫化程度介於兩者之間,屬於半生半熟性質,效能也是兩邊兼有。2、關於膠皮顆粒的密度與形狀。生膠與其它正膠一樣,不同的型號,顆粒的密度與形狀就可能不同。密度大的膠皮顆粒較細、較多,反之顆粒較少、較粗。膠皮顆粒除粗細之外,還有長、短之分,而膠皮顆粒從側面看,還有圓柱形,圓柱與圓臺結合型,近似圓臺形。一般顆粒分佈較密的生膠,顆粒多為圓柱形,相對稍細、稍長,也很軟,因此回球的彈力弱一些,接近長膠的效能,有人稱之為“小長膠,”如友誼563,DONIC yang或XuShaoFa 988等。一般長膠怕生膠,就是怕在這裡,對生膠來講,有點以夷制夷的味道。一般顆粒分佈較疏的生膠,顆粒多為近似圓臺形,都較粗、較短,也硬一些,因此回球的彈力更足,效能亦接近傳統正膠,擊球時輕球的飄忽感和重球的下沉感都不是很強,對球的旋轉也有明顯的反應和作用。圓臺形的膠皮顆粒,上細下粗,當受到來球擠壓觸及底板時,較粗的根部可以減緩底板對球體的直接壓力,從而減小球體的變形,使球的執行相對穩定。有些進口生膠不如國產生膠的味道足,這是原因之一。3、關於膠皮搭配海綿的情況。針對生膠的基本特點,一般是配以較薄、較軟的海綿,如厚度1。5-1。8mm,硬度35度。這樣可以使生膠吃球淺,迴避旋轉,及以海綿輔助底板擊球,發揮出生膠擊球輕快上手、飄忽下沉的特長。但有些進口生膠的海綿較厚,如王濤使用的TSP spectol,海綿雖然較軟,但厚度為2。15mm,,一般業餘選手在主動發力與擊球合力方面有較大差距,在使用中存在打不到底板的現象,使膠皮顆粒短粗、出球速度飛快的特點也得不到發揮,因而只是一味吃球卻打不出生膠快速、下沉的味道,形不成威脅。另一種STIGA Clippa生膠的海綿就稍薄一些,擊球略帶下沉,膠粒呈近似圓臺形,粗短稀疏,出球極快。你適合用生膠嗎?爆發力從學名上講,橫板一面反膠一面生膠這種打法叫橫板快攻結合弧圈,而兩面反膠叫弧圈結合快攻,兩者在名稱上只是把“快攻”與“弧圈”對調了一下,但內在含義卻大有不同,尤其近臺速度要比兩面反膠快。以往像滕毅、王燕生這樣的橫板生膠名將,打反膠時都顯得相持能力還可以,但是進攻能力偏弱,跑動範圍較小,特別是絕對力量(能發出的最大力量)稍遜,因而用反膠感覺比較吃力,但爆發力集中,也就是瞬時發力好,所以改用生膠後更容易發揮自身的強項。變化能力概括地看,兩面反膠擊球基本就是一種旋轉,一個節奏,而生膠則不然。比如王濤,他用的球拍有幾個之最——Avalox P700底板可算是當時世界上最硬的型號之一,反手的生膠海綿差不多是世界上最軟的,正手的海綿則是最硬的,再貼上海的紅雙喜反膠,兩面出球的性質差異特別大,反手發力過來的球很快很沉,正手拉球卻特別轉,而且拉出來的球弧線較低,我們叫“發賊”,不像國外套膠出球那麼正。動作規範膽量大的人適合打生膠,但並不是所有膽量大的人都能打好生膠。如果動作太硬,身體協調性不佳,或許還是用兩面反膠更合適。在比較快速的情況下,用反膠即使動作差點也可以把球摩擦過去,“一摩能遮幾醜”,但是生膠不一樣,動作必須自然,手形注重規範。比如饒靜文,當時我為什麼給她提出來改生膠?一個競爭對手太多,用反膠她在裡面又不是出類拔萃的,再就是看中她反手擊球的手形,壓得不是太狠,這就有利於彈擊,不容易打滑。要是小孩子反手摩擦太多、板形壓得太狠,或者有點像正手單面攻,那用生膠還有什麼意義?個高未必好我個人認為,用生膠的選手,身高最好適中些,因為他屬於快攻打法,需要有一些低球突擊或者搶衝,如果你重心偏高,拉弧圈時有摩擦無所謂,但突擊時無論從你的視覺還是擊球的感覺上,用生膠可能都不是太適合,像王濤、鄧亞萍、劉國樑……都不算人高馬大型的。

生膠的兩大難題接弧圈容易打滑?一打滑就會下網,即使像王會元、施之皓這樣已經打到很高水平的橫板生膠選手,儘管對歐洲強手的整體勝率高,但從單打上看,比賽中關鍵時刻這個問題解決得還是不夠徹底。王濤的解決之道 很多人反手擊球時,無論來球性質如何,都常常有一個摩擦的動作,而王濤基本就不摩擦,以撞擊為主,板形亮一點。接弧圈無非兩大要素——擊球時間固定:借力的點基本與球網等高,發力的點約在一個半網高,因為來球在上升期時,旋轉沒有完全出來,你可以借上對方的力,利用對方的旋轉。把握用力方向:身體含著的勁,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卻至關重要。有些人球板都快壓到180度了,那沒法接弧圈,只能是個個打滑。通常所謂“平球”,我們指的是旋轉不強的球,對此幾乎所有的橫板選手都能發力,這屬於基本功,但面對弧圈球時,不少人就抬、就架,而王濤呢?遇到最高質量的弧圈球,他會“飄”一板,與他的快能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並且回球下沉的質量高、執行軌跡比較飄;對於中等或中上旋轉強度、弧線稍微高點的球他都可以打,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了,別人往往只能防。更進一步地,有的選手幾乎全是消極防禦,但王濤是一種積極防禦,能夠合上來球之力,以借力為主,借力中發力,出手集中,不是“散”的,雖然自身發力不多,但是出球的速度、力量與主動發力差不多,顯示出良好的技巧,這就是反手的高階之處。正反手顧此失彼?兩面反膠的選手,可以在中臺迂迴,拉加轉、打防禦,攻守較為自如。而橫板生膠打法一旦退到中臺,正手問題不大,但是反手的生膠就很難施展,基本只能放棄抵抗了。這種打法的選手,往往反手比較強,都拼命想把生膠的特性打出來,站位就比較近,反手發力比較多,快速球比較多,擊球點比較前。很多選手正手的擊球動作幅度大,正手站位相對靠後,反手擊球點特別前,正手擊球點特別後,這就形成了矛盾。王濤的解決之道 他比較成功地兩個點結合到了一塊,反手前,正手稍後,我看最多也就差個50公分左右,這樣正反手擺速以及技術結構的合理性就可以統一起來。近臺快帶並不是王濤發明的,在他之前也有,但真正將之發展為一項技術系統和主要得分手段的,王濤還是走在了前面,把近臺快攻的速度和意識透過弧圈球反映出來,快攻能在近臺強打,轉攻在近臺還能反拉。[連結〕橫板生膠生存現狀·國家男隊唐鵬 我帶過他幾次比賽,他打得好的場次真是非常好,去年亞洲錦標賽,那是莊智淵勢頭正猛的時候,唐鵬贏了,對柳承敏以前他也沒贏過,那次也拿下了。我個人覺得,他的打法應該還算可以,關鍵在於提高穩定性。他的進攻能力,從某種意義看強於王濤,力量大,儘管個子高但是很能跑,進攻時正手擊球的旋轉沒王濤那麼強烈,但速度力量還不錯。他的發球搶攻打出來很漂亮,但是搏殺性質太重,接發球時搏殺成分也偏大,這就會令大賽中的穩定性打折扣,再者相持能力不突出,相持轉攻完全是在搏殺,積極防禦也平平無奇。臨場比賽,你攻人家再積極主動也只有50%~60%的成功率,通常能有55%可能就算頂到頭了,若是對方水平高,還可能同你輸贏各半,要是控制不好,前三板至少會賠掉一半,相持防禦也連帶著要吃虧。最好的打法,就是我進攻人家能打死,人家進攻我有的球我能防過去,唐鵬現在卻是人家攻他時他防不過去,他攻人家若再有一些失誤……相比之下,王濤的技術運用還是比較合理的,該發力的球發力,該借力中發力的球借力中發力,整體上技巧性強,因而既保證了殺傷力又有不錯的相持能力。為什麼稱王濤為速度實力變化型?他有實力。唐鵬不妨叫力量兇狠型,我也跟他說過,怎樣加強技術的全面性,很大程度上要兇中求穩。他發展的方向與王濤不太一樣,王濤實力比較足,當年可以在兇狠上更進一步,相反唐鵬就需要在變化與實力方面下功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