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8-15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小蘋果傳03 2022-04-19

不同的語言可以賦予不同的認知技能,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20世紀3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和本傑明·李·沃夫(Benjamin Lee Whorf)就對不同語言間的差異進行了研究,提出不同語言的使用者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雖然他們的假說一開始大受歡迎,卻遇到了一個問題:幾乎沒有任何證據支援這種假說。到了70年代,多數科學家對薩丕爾-沃夫假說已經不抱希望,隨著一系列聲稱語言和思維是普適性的新理論登上舞臺,他們的假說也最終被人遺忘。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但是如今終於出現了大量根據研究得來的堅實資料,顯示了語言塑造思維的過程。這些證據逆轉了人們長期堅持的有關普適性的信條,對知識的起源和現實的構建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認識。這些研究結果對法律、政治和教育都可能會產生重要影響。

使用有賴於絕對方向的語言的人更擅長掌握自己的位置,哪怕身處陌生環境,無論室內室外。比起那些生活在同樣環境但所用語言不同的人,他們能更好地掌握方向。事實上,他們這種能力之強,已經超出了科學家過去設想的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正是在語言的強化訓練下,他們獲得了這種認知能力。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語言會影響我們能記住什麼,自然就會影響人們學習新事物時的難易程度。比如,有些語言中表示數字的詞可以很清楚地顯示基本的十進位制結構,比如漢語裡的11和13記起來就不像英語那樣費力,小孩在學習這類語言時就能比較快地理解認識十進位制。而根據數字音節的多少,背電話號碼或進行心算也會有難易之分。語言甚至還能影響孩子對自己性別的理解。美國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亞歷山大·吉奧拉(Alexander Guiora)曾比較了三組分別以希伯來語、英語、芬蘭語為母語的孩子。希伯來語對性別有多種指代方式(就連“你”字也根據性別有不同的形式),而芬蘭語中沒有對性別的指示,英語則介於兩者之間。結果,成長於希伯來語環境中的孩子對自己性別的理解,要比講芬蘭語的孩子早一年,講英語的孩子則恰在兩者中間。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人類智力的標誌性特徵是它的適應性,也就是創造和重新整理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目標和環境的能力。這種靈活多變的一個結果就是,全世界湧現出了豐富多樣的語言。每種語言都提供了一套獨特的認知“工具箱”,囊括了一種文化歷經數千年發展得到的知識與世界觀。每種語言都包含一種在世界裡如何感知、歸類和實現意義的方法,這是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一代代發展改良而成的無價指南。研究語言塑造人類思維的方式,有助於科學家揭示人類如何建立知識體系、構造真實世界,以及我們如何變得像今天這樣智慧和成熟。反過來,這種認識又會幫助我們理解最本質的問題,即人何以為人。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文刀王月 2022-04-21

語言藝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它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包括文學、播音、演講、辯論等藝術形式。它的表達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語言速度、單人、多人、混聲等多種形式。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語言藝術和語言表達技巧不同。如同我們說領導藝術、交流藝術、管理藝術中的“藝術”含義不同。

語言是人類敞開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類搭架心靈橋樑的快捷方式;是人類情感交集的抒發模式;是人類釋放悲喜的表達公式。如何淋漓盡致、唯美完善地運用語言這門深奧的哲學,是一種深內涵、高層次的學問。語言是一門藝術。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語言藝術褒貶皆納:金玉良言、讒言、忠言、流言、美言、誹言、隱言、明言

於是乎,有很多人運用語言藝術完成著自己的追求。在商場上,他們運用語言藝術天馬行空、所向披靡;在情場上,他們運用語言藝術無堅不摧、心想事成。

然而,人性最大的弱點其實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弱點。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因此,形形色色的人在掌握髮揮語言藝術之同時,亦將自身的優點或弱點赤裸裸地呈現於他人的面前了。

人類語言再有多少不同,語素之間都是呈線性排列的,差別主要是語序、詞形變化、成分標記方式的各種排列組合,即使複雜如複綜語,長一些的句子中也能分割出線性排列的意群,一段話總是要從頭讀到尾的,絕不可能從任何位置開始讀都一樣。

語言和思維的關係,恐怕並不像一些人簡單描繪的那樣:使用屈折變化繁複的語言就思維縝密嚴謹,使用孤立語素排列的語言就思維發散靈活…… 這些刻板印象,迄今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撐。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嫿嫿學姐 2022-04-23

“學會了第二種語言,就擁有了第二個靈魂。”

這正是我們學外語的原因之一。世界上有7000多種語言,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它們有著不同的發音、詞彙和結構。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世界上不是隻有一種語言,全球有大約7000種語言。這些語言有著各式各樣的區別。有些語言有不同的發音,不同的詞彙,還有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結構很重要。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於是,我們會問:我們說的語言是否塑造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這其實是個很古老的問題。人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與英語或漢語不同,在土著文化裡面,他們沒有“左”和“右”這樣描述相對空間位置的詞,而是用東、南、西、北等詞來描述絕對的基本方位。比如 “哦,你西南方的那條腿上有一隻螞蟻”,或者“把你的杯子往東北偏北邊移一下。”他們打招呼的方式也是如此——問 “你往哪裡去?”回答 “遠處東北偏北處,你呢?”而結果就是,說這種語言的人

有著非常好方向感,甚至超出我們所認為人類能夠擁有的方向感。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對我來說,如果我面向這邊,時間就是這樣走的;如果我面向這邊,時間就是這樣走的;如果我面向這邊,時間就是這樣走的—— 完全以我為中心,我每次一轉身,時間也要跟著我改變方向。對庫塔人來說,時間是跟地理有關的。

這是一種思考時間的截然不同的方式。

科學家的研究已經證實,使用有賴於絕對方向的語言的人更擅長掌握自己的位置,哪怕身處陌生環境,無論室內室外。比起那些生活在同樣環境但所用語言不同的人,他們能更好地掌握方向。

事實上,他們這種能力之強,已經超出了科學家過去設想的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正是在語言的強化訓練下,他們獲得了這種認知能力。

研究發現,語言差別會影響人們對事件的理解,造成目擊記憶(eyewitness memory)的差異。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可以從日常接觸到的語言中找到許多例子。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在描述事件時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因此他們對到底是誰做了這件事的記憶程度也不一樣。

當一位英語使用者和一位西班牙語使用者同時看到一件事情時,英語使用者或更加關注“誰做了這件事”,而西班牙使用者會更容易記住“這件事是什麼”。

如果我給英語使用者看一個人不小心打碎花瓶,然後我說“他打碎了花瓶”,而不是說“花瓶碎了”,即使你自己親眼看到了事件的經過,你看了那段影片,你可以看到花瓶的“罪行”,但是你卻會更傾向於懲罰、 責備那個人——僅僅因為我說“他打碎了花瓶”,而不是“花瓶碎了”。

語言會引導我們對事件的認知。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到底是語言差異造成了思維不同,還是思維不同導致了語言差異?事實證明,答案是兩方面都有:

我們思考的方式影響了所說的語言,但語言又會反作用於思維。語言的確是塑造認知的原因之一。

多項研究顯示,

如果改變人們說話的方式,他們思考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

例如,人們在學到了描述色彩的新詞彙後,分辨色彩的能力也發生了變化。而教會別人一種表達時間的新方式,也會在同時賦予他們一種新的思考時間的方式。

每種語言都提供了一套獨特的認知“工具箱”,囊括了一種文化歷經數千年發展得到的知識與世界觀。

每種語言都包含一種在世界裡如何感知、歸類和實現意義的方法,這是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一代代發展改良而成的無價指南。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語言的差異還體現在我們如何分辨顏色,那些視覺的東西。

有些語言有很多的顏色詞彙,有的則很少,就只有“淺色”和“深色”。這些語言差異體現在不同顏色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比如,在英語裡面,我們有藍色這個詞,它包含了你在螢幕上看到的所有顏色。但是在俄語裡面,卻沒有這樣的一個詞。相反,俄語使用者要把淺藍色 “goluboy”和深藍色“siniy”區別開來。所以俄語使用者一生都會在語言上區別這兩種顏色。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當我們測試人們辨別這些顏色的能力的時候,我們發現俄語使用者能夠更快地進行這種概念切換,他們能夠更快地分辨淺藍色和深藍色。當你觀察人們在看這些顏色的大腦時,假設你給他們看從淺藍色到深藍色的漸變,那些用不同詞形容“淺藍”和“深藍”的人的大腦會在顏色從淺到深的轉換時表現出驚訝,彷彿“哦,某些事情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不做這種分辨的英語使用者的大腦則不會表現出驚訝,因為沒發生什麼根本的變化。

研究語言塑造人類思維的方式,有助於科學家揭示人類如何建立知識體系、構造真實世界,以及我們如何變得像今天這樣智慧和成熟。

反過來,這種認識又會幫助我們理解最本質的問題,即人何以為人。

語言多樣性的魅力在於它向我們揭示了人類的大腦是多麼巧妙和靈活。

大家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我能換種方式思考嗎?” 還有,“我想創造什麼樣的想法?”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載體,語言多樣性即思維多樣性,而多樣性是世界多元化發展的起點。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我們保護語言的意義:我們要保護的不僅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獨特文化,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愛超超呀呀 2022-04-23

認知科學家Boroditsky說:

“語言多樣性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思維的獨創性和靈活性。”

我們人類擁有一種神奇能力,正是因為這種能力, 我們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將我們的思想互相傳遞下去。

這種神奇的能力就是語言。全球大約有7000種語言,而且有著各種區別。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相信語言會創造現實,他曾說過:

“學會了第二種語言,就擁有了第二個靈魂”,

而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又說,

“名字本來沒有意義, 一朵玫瑰花換個名字也照樣芬芳。

” 這就指向也許語言不能創造現實。

Boroditsky講了這麼一個事實:

澳大利亞有一個土著社群,在這個土著文化裡面,

他們沒有“左”和“右”這樣的詞, 所有的東西都是透過基本方向來表達的。

比如,他們的日常對話是這樣子的,你可以說: “哦,你西南方的那條腿上有一隻螞蟻”, 打招呼的方式也是: “你往哪裡去?” 而回答會是: “遠處東北偏北處,你呢?”事實上,說這類語言的人他們的方向感非常好, 遠比我們以為人類可以做到的要好。在這個土著文化裡面,

因為沒有“左”和“右”這樣的詞,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空間思維方式上與我們的差異,

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語言在形成某些能力方面的差異,比如,他們那裡的5歲小孩的方向感比我們成年人都要好,作者認為,好的方向感是可以透過語言和文化訓練出來的。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一)語言影響我們思考空間和時間的方式

在這個土著文化裡面, 因為沒有“左”和“右”這樣的詞,他們思考時間的方式也非常不同。 為了說明這點,作者做了一個實驗:她邀請土著民和英語使用者按時間順序對其祖父不同年齡段的照片進行排列。 結果英語使用者會從左到右排列, 這跟寫字的方向有關, 所以每次一轉身, 時間也要跟著“我”改變方向。

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

(二)語言會給我們的思維開啟一個新世界

作者給我們舉了一個數字應用的例子。比如,假設我們要算出這裡有多少隻企鵝,我們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地 數過去,讓每一隻企鵝對應一個數字, 念出的最後一個數字就是企鵝的總數。而對那些語言裡沒有數量詞的人來說,這就將會變得困難, 可見,這小小的數字,給我們提供了踏進一整個認知領域的墊腳石,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數學世界。

(三)語言影響著我們做的微小決定

作者舉了分辨顏色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差異對我們大腦的影響。 在英語裡面, 我們有藍色這個詞, 它包含了你在螢幕上看到的所有顏色。 但是在俄語裡面, 卻沒有這樣的一個詞。 相反,俄語使用者要把 淺藍色 “goluboy” 和 深藍色 “siniy” 區別開來。

我們已經瞭解了不同語言的使用者思考的方式是不同的,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