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9-11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夏花之起 2021-01-12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是建設人才強國的基礎。我們的國家要是想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就必須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是多面的,我們不僅要讓他成為理化生都精通的科技型人才,也要讓他有極高的文學素養。

在義務教育的階段,每一門學科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語文學科作為主科之一,教給我們讀書認字,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讓我們擴充許多文學知識。語文這門課,主要就是透過讀一些文章來學習新的知識,所以,選什麼作品收進教材,就至關重要。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開頭這一段話出自現當代一位著名的作家——莫言。莫言絕對是現當代最火的一位作家了,他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這份榮譽讓莫言迅速在國內出名,許多人因此認識到了中國這位優秀的作家,爭相去購買他的書籍。一時之間洛陽紙貴,人人手裡都有一本莫言的著作,提到他每個人都能交談幾句。

諾貝爾文學獎是極具權威性的大獎,能夠獲得這樣的獎項,代表著他的文學作品已經到達了殿堂級別,獲得了國際的認可。就連老舍、魯迅都並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可見,莫言的文學水平很高,也具備了世界範圍的影響力,他的作品應該很值得我們學習。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從莫言獲獎到現在八年了,他的作品從未被選入義務教育的語文課本。語文課本改版過很多次,每次魯迅都是常駐,卻一直都不見莫言的身影,這是什麼原因呢?

“審醜”視角下的鄉土文學

莫言出生在山東高密農村,農村的生活貫穿了他的幼年時期。莫言之後的作品,也大都是反映農村生活的。文學史上一般把描寫農村生活的文學作品稱為鄉土文學。比如孫犁的荷花澱、沈從文的《邊城》,都是描寫他們熟悉的家鄉生活,充滿了一種溫馨的氛圍。

鄉土文學的作家喜歡在作品中表現農村的淳樸,在他們筆下農村生活是充滿溫情的,像古代描述的世外桃源一樣,遠離了城市的勾心鬥角。很少有人會在作品中揭露農村生活的醜惡面,更不會大規模地批判農村的現實。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所以我們會在語文的教科書中看到諸如《白洋淀》之類的作品,作品的語言優美,文風質樸,用大量的篇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以及對抗外族侵略的智慧。這樣的文章,可以讓青少年在欣賞美的文字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民族觀,培養他們愛國的意識。

語文課本選用了不少鄉土文學,帶領孩子們走進鄉村,感受數十年之前的鄉村文化。那麼,莫言有關鄉村文學的作品,為什麼不能入選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莫言不同於其他鄉土文學作家,對農村的生活加以美化,而是十分露骨地對那個年代的鄉村生活進行了描寫。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莫言筆下的農村,讓人感覺不到桃花源的美好,也幾乎感受不到鄉下人的質樸與純情。他用一種“審醜”的視角,對農村陰暗又醜陋的一面進行了揭露。他的文字是赤裸裸的,不加任何唯美的修飾與包裝。他的作品文學成就雖然很高,但弘揚真善美的篇幅實在太少了。

青少年需要的積極取向

我們知道,弘揚真善美一直是我們想要傳遞給青年的世界觀。在語文課本中,大部分都是這樣積極向上的文章佔優勢。我國的教育一直在探索該如何引導未成年人形成正確的三觀,在他們心智還沒有如同大人一般成熟的時候,他們還不具備對任何文章進行判斷的能力。

我們應該合理地把握他們能夠接觸到的文章範圍,不讓他們接觸一些超出了年齡範圍的文字,以免他們從中學習到一些暴力血腥的知識。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莫言的作品為了揭露農村一些醜惡的現實,用的筆觸就十分地灰暗粗俗。莫言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大師,他的作品特色就是透過一些“不舒服”的語言,來刺激讀者,引起讀者重視當時農村醜惡的現實。他的文章如同一盆冷水,澆透鄉土文學粉飾的溫情,將骯髒的一面完全展露在讀者的視野下。

《蛙》、《豐乳肥臀》等,從標題來看就充滿著暗示的意味。莫言為了揭露農村現實中一些男權社會思想,用的關於兩性之間的描述語都十分低俗,這並不適合讓本身就處在青春期的初中、高中生閱讀。如果放在語文課本里,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魯迅的作品也大都是在批判現實,但他的文章就經常出現在語文書中。很多人會感到匪夷所思,心想難道魯迅揭露的那些現實,就不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嗎?這其中的原因是,魯迅用的筆觸比較含蓄,具有很強的個人風格色彩。

魯迅並不會採用一些粗俗的話語來進行直白地表達,而是多用象徵的手法,來批判那個時代一些醜惡的社會現狀。他和莫言有著截然不同的表達風格,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大受語文課本歡迎,一個完全不予採用的原因。

諾貝爾文學得主莫言,為何沒有作品沒有選入教科書?

當然,文學的表達沒有對錯之分,我們不能說莫言這樣粗俗的表達就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文學,畢竟莫言的著作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認可,是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的。莫言的作品沒有花哨的辭藻堆砌渲染,也沒有溫馨的表達,但他的筆鋒直指現實中醜惡的一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

一個作品能否取得殿堂級別的成就,能否流傳到後世,取決於它的思想深度。我們不能用“有沒有收錄到語文課本里”來判斷這個作品的好壞。因為在選擇作品加入教材的時候,是需要多方考量的,我們要考慮未成年是否能夠吸收理解在粗俗的語言背後的思想內涵。

未成年不能一直看真善美的文學,但也不能接受超出他們範圍的批判文學。否則,我們的教育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學生們學到了裡面血腥暴力的外殼,卻忽略了其中傳遞的思想內涵。我們可以等到他們進入大學,再讓他們去讀莫言的小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