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好不好看哪些引數?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10-05

電腦好不好看哪些引數?西瓜汁2020.03.15 回答

CPU 一般主流的是I5之類, 有I7就更好了。然後記憶體,現在低於4GB好像都拿不出手了硬碟嘛 反正越大越好 常見的是500-1000GB 這個對效能影響不是很大,除非他還有個固態硬碟顯示卡就是筆記本至關重要的環節了。I7配個GT610M 明顯是非常蛋疼的。想玩遊戲 至少GT630級別以上。

電腦好不好看哪些引數?匿名使用者2015.02.25 回答

處理器和記憶體

顯示卡和視訊記憶體

其次,顯示器的效能,音效卡的效能。

另外:

如果是買電腦,那要綜合考慮一下,主要確保主機板的擴充套件性,其次CPU+記憶體+硬碟(這三個是比較影響效能的),如果喜歡玩遊戲就再加上顯示卡,再然後是其他的配件。

如果是已經買到手的電腦,那最簡單的辦法是用軟體測試

電腦常見效能指標

一、CPU主要效能指標

(1)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

一般說來,一個時鐘週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效能。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我們通常說的賽揚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頻而言的。

(2)記憶體匯流排速度或者叫系統總路線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頻。

記憶體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由於記憶體速度的發展滯後於CPU的發展速度,為了緩解記憶體帶來的瓶頸,所以出現了二級快取,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記憶體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快取記憶體和記憶體之間的工作頻率。

(3)工作電壓。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

早期CPU(386、486)由於工藝落後,它們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發展到奔騰586時,已經是3。5V/3。3V/2。8V了,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經採用1。6V的工作電壓了。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這對於膝上型電腦尤其重要。

(4)協處理器或者叫數學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建協處理器的。

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效能都相當落後,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建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侷限於增強浮點運算。現在CPU的浮點單元(協處理器)往往對多媒體指令進行了最佳化。比如Intel的MMX技術,MMX是“多媒體擴充套件指令集”的縮寫。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為增強Pentium CPU在音像、圖形和通訊應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為CPU新增加57條MMX指令,把處理多媒體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5)流水線技術、超標量。流水線(pipeline)是 Intel首次在486晶片中開始使用的。

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這樣就能實現在一個CPU時鐘週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運算速度。超流水線是指某型 CPU內部的流水線超過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線就長達14步。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數越多,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鐘週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象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這是因為現代的CPU越來越多的採用了RISC技術,所以才會超標量的CPU。

(6)亂序執行和分枝預測,亂序執行是指CPU採用了允許將多條指令不按程式規定的順序分開發送給各相應電路單元處理的技術。

分支是指程式執行時需要改變的節點。分枝有無條件分支和有條件分支,其中無條件分支只需要CPU按指令順序執行,而條件分支則必須根據處理結果再決定程式執行方向是否改變,因此需要“分支預測”技術處理的是條件分支。

(7)L1快取記憶體,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快取記憶體。在CPU裡面內建了快取記憶體可以提高CPU的執行效率。

內建的L1快取記憶體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效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衝儲存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複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快取記憶體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快取記憶體。它對讀和寫操作均有可提供快取。而採用寫通(Write-through)結構的快取記憶體,僅對讀操作有效。在486以上的計算機中基本採用了回寫式快取記憶體。

(8)L2快取記憶體,指CPU外部的快取記憶體。

Pentium Pro處理器的L2和CPU執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但成本昂貴,所以Pentium II執行在相當於CPU頻率一半下的,容量為512K。為降低成本Intel公司曾生產了一種不帶L2的CPU名為賽揚。

(9)製造工藝。

Pentium CPU的製造工藝是0。35微米, PII和賽揚可以達到0。25微米,最新的CPU製造工藝可以達到0。18微米,並且將採用銅配線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CPU的整合度和工作頻率。

二、記憶體主要效能指標

記憶體對整機的效能影響很大,許多指標都與記憶體有關,加之記憶體本身的效能指標就很多,因此,這裡只介紹幾個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標。

(1)速度。

記憶體速度一般用於存取一次資料所需的時間(單位一般都 ns)來作為效能指標,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只有當記憶體與主機板速度、CPU速度相匹配時,才能發揮電腦的最大效率,否則會影響 CPU 高速效能的充分發揮。FPM 記憶體速度只能達到 70~80ns,EDO 記憶體速度可達到 60ns,而 SDRAM 記憶體速度最高已達到 7ns。

儲存器的速度指標通常以某種形式的印在晶片上。一般在晶片型號的後面印有-60、-70、-10、-7等字樣,表示起存取速度為60ns、70ns、10ns、7ns。ns和 MHz之間的換算關係如下:

1ns=1000MHz 6ns=166MHz 7ns=143MHz 10ns=100MHz

(2)容量。

記憶體是電腦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對於外存而言的。而 Windows 系統、打字軟體、遊戲軟體等,一般都是安裝在硬碟等外存上的,必須把它們調如記憶體中執行才能使用,如輸入一段文字或玩一個遊戲,其實都是在記憶體中進行的。通常把要永遠儲存的、大量的資料儲存在外存上,而把一些臨時或少量的資料和程式放在記憶體上。記憶體容量是多多益善,但要受到主機板支援最大容量的限制,而且就是目前主流電腦而言,這個限制仍是阻礙。單條記憶體的容量通常為 128MB、256MB、最大為 512MB,早期還有 64MB、32MB、16MB 等產品。

(3)記憶體的奇偶校驗。

為檢驗記憶體在存取過程中是否準確無誤,每 8位容量配備 1位作為奇偶校驗位,配合主機板的奇偶校驗電路對存取資料進行正確校驗,這就需要在記憶體條上額外加裝一塊晶片。而在實際使用中,有無奇偶校驗位對系統性能並沒有影響,所以,目前大多數記憶體條上已不在加裝校驗晶片。

(4)記憶體電壓。

FPM 記憶體和 EDO 記憶體均使用 5V 電壓,SDRAM 使用 3。3V電壓,而 DDR 使用 2。5V 電壓,在使用中注意主機板上的跳線不能設定錯。

(5)資料寬度和頻寬。

記憶體的資料寬度是指記憶體同時傳輸資料的位數,以bit為單位;記憶體的頻寬是指記憶體的資料傳輸速率。

(6)記憶體的線數。

記憶體的線數是指記憶體條與主機板接觸時接觸點的個數,這些接觸點就是金手指,有 72線、168線和184線等。72線、168線和184線記憶體條資料寬度分別為 8位、32位和64位。

(7)CAS

CAS 等待時間指從讀命令有效(在時鐘上升沿發出)開始,到輸出端可以提供資料為止的這一段時間,一般是 2個或 3個時鐘週期,它決定了記憶體的效能,在同等工作頻率下,CAS 等待時間為 2 的晶片比 CAS 等待時間為 3 的晶片速度更快、效能更好。

(8)額定可用頻率(GUF)

將生產廠商給定的最高頻率下調一些,這樣得到的值稱為額定可用頻率 GUF。如 8ns 的記憶體條,最高可用頻率是 125MHz,那麼額定可用頻率(GUF)應是 112MHz。最高可用頻率與額定可用頻率(前端系統匯流排工作頻率)保持一定餘量,可最大限度地保證系統穩定地工作。

三、顯示卡主要效能指標

顯示卡的主要效能指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重新整理頻率:指圖象在螢幕上更新的速度,即螢幕上每秒鐘顯示全畫面的次數,其單位是Hz。75Hz以上的重新整理頻率帶來的閃爍感一般人眼不容易察覺,因此,為了保護眼睛,最好將顯示重新整理頻率調到 75Hz以上。但並非所以的顯示卡都能夠在最大分辨綠下達到 75Hz 以上的重新整理頻率(這個效能取決於顯示卡上 RAM-DAC 的速度),而且顯示器也可能因為頻寬不夠而不能達到要求。一些低端顯示卡在高解析度下只能設定重新整理頻率為 60Hz

(2)色彩位數(彩色深度):圖形中每一個畫素的顏色是用一組二進位制樹來描述的,這組描述顏色資訊的二進位制數長度(位數)就稱為色彩位數。色彩位數越高,顯示圖形的色彩越豐富。通常所說的標準 VGA 顯示模式是 8位顯示模式,即在該模式下能顯示 256種顏色;增強色(16位)能顯示 65 536種顏色,也稱 64K色;24位真彩色能顯示 1677萬種顏色,也稱 16M色。該模式下能看到真彩色影象的色彩已和高畫質晰度照片沒什麼差別了。另外,還有 32為、36位和42為色彩位樹。

(3)顯示解析度(ResaLution):是指組成一幅影象(在顯示屏上顯示出影象)的水平畫素和垂直畫素的乘積。顯示解析度越高,螢幕上顯示的影象畫素越多,則影象顯示也就越清晰。顯示解析度和顯示器、顯示卡有密切的關係。

顯示解析度通常以“橫向點數×縱向點數”表示,如1024×768。最大解析度指顯示卡或顯示器能顯示的最高解析度,在最高解析度下,顯示器的一個發光點對應一個畫素。如果設定的顯示解析度低於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則一個畫素可能由多個發光點組成。

(4)視訊記憶體容量:顯示卡支援的解析度越高,安裝的視訊記憶體越多,顯示卡的功能就越強,但價格也必然越高。

四、CRT顯示器主要效能指標

(1)映象管的尺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14、15、17英寸,注意,這裡說的長度是指顯示器螢幕對角線的長度,單位為英寸(1英寸=25。4毫米)。雖然顯示器通常用15英寸、17英寸這樣的指標來衡量螢幕大小,實際上它們的顯示尺寸並不一樣。最大的可檢視像尺寸(Viewable Image Size,縮寫VIS)大小取決於CRT的可用顯示尺寸和顯示器前面板開口大小。一般15英寸CRT的VIS在13。8~14英寸左右,17英寸CRT的VIS大約為15。5~16英寸左右。因此,在選好顯示器的尺寸時,還要注意看一下它標稱的最大顯示面積。

(2)點距:點距(或條紋間距)是顯示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硬體指標。所謂點距,是指一種給定顏色的一個發光點與離它最近的相鄰同色發光點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不能用軟體來更改,這一點與解析度是不同的。在任何相同解析度下,點距越小,顯示影象越清晰細膩,解析度和影象質量也就越高。如今家用顯示器大多采用0。28mm點距,採用0。25mm有SONY的特麗瓏和三菱的鑽石瓏,0。26mm(明基和部分飛利浦)和0。27mm的也不少,象三星750S採用0。22mm的點距,完全可以滿足各種行業的需要。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點距在0。28mm以下的顯示器就可以考慮了。

(3)解析度:解析度(Resolution)就是指構成影象的畫素和,即螢幕包含的畫素多少。它一般表示為水平解析度(一個掃描行中畫素的數目)和垂直解析度(掃描行的數目)的乘積。比如1024×768,表示水平方向最多可以包含1024個畫素,垂直方向是768畫素,螢幕總畫素的個數是它們的乘積。解析度越高,畫面包含的畫素數就越多,影象越細膩清晰。顯示器的解析度受顯示器的尺寸、映象管點距、電路特性等方面影響。

電腦好不好看哪些引數?匿名使用者2015.02.18 回答

CPU主要看幾代的,比如英特爾 I5-4xxx的

顯示卡也差不多主要看GTX6xx之類的 開頭第一位就是幾代的意思顯示卡現在在9代,CPU在5代

電腦好不好看哪些引數?匿名使用者2015.02.08 回答

G;2G;3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