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之襄州的作品鑑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4-05

送李中丞之襄州的作品鑑賞Delete1級2020-11-17 回答

此詩抒發作者對主人公被斥退罷歸的惋惜不滿與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嘆發出,“徵南將”點明歸者以前身份,就是這位南征北戰的將軍,如今卻被朝廷罷斥遣歸,投老江頭,蕭條南歸,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發領起,總冒全首,含裹通體,撞心觸眼,是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與別者連綴紐結,開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從眼前事寫起,次句敘其人先前軍職顯要,重兵在握。“驅”意為統率,下得有力。“十萬師”而能驅遣自如,表現其叱吒風雲的才幹,足見其人的不凡。不過這些都成為過去,一個“曾”字,深深地蕩入雄壯的歲月,飽含唏噓惋嘆。首聯今昔對比,敘其身世處境,感慨難以名狀。

頷聯寫友人困頓坎坷,仍眷戀朝廷。“罷歸”“老去”指出將軍“流落”之因,“歸無舊業”說明題目的“襄州”,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馬,為國征戰不解營生。在“古木蒼蒼離亂後,幾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時代,老去投歸,景況可想。兩句上二下三,前後轉折,意義上中間含個“而”字在,頓挫而沉鬱,有杜詩風神。所謂“明時”,實則為作者對時局的微詞。戎馬一生、屢樹戰功的將軍,卻被罷斥,足見朝廷之“不明”。兩句為對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觸。次句語由直尋,羌無故實,但“老去”猶“戀”,則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頗老矣還希重用的史實,而同情這位被迫退職的軍人。

頸聯兩句又蕩回過去,承“曾驅”來,追憶將軍昔日獨鎮“三邊”(泛指邊防),敵寇生畏,關塞晏然,有功於國。次句為“一劍知輕生”的倒句。“一劍知”,意謂奔勇沙場,忠心可鑑,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場,也只有隨身夥伴——佩劍知道。有感於時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語,這是感慨系之的話。兩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穩。謂語“靜”“知”殿在句後,以示其人的功業與赤心。獨靜三邊,為國輕生,以示“罷歸”,尚非其時。

以上六句都可視為揮手別後所思,尾聯“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結到眼前,以實景束住,念及其故居舊業無存,因此有“欲何之”的憂問。既罷歸而無所可去,傷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這末尾回首一問,既關合“罷歸”句,又與起手“流落”語意連成一片。日暮蒼蒼,漢水茫茫,老將白髮,歸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漢江也似乎吞沒了詩人關照的疑問,“欲何之”的關注之情,也使人思緒波盪,觸動讀者深切的尋思和懸念。 陸時雍《唐詩鏡》:三、四老氣深衷。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章法明練,句律雄渾,中唐佳品。

喬億《大曆詩略》:清壯激昂,而意自渾渾。

搜狗問問

送李中丞之襄州的作品鑑賞土豆土豆我是地瓜1級2016-06-01 回答

詩人來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這一聯寫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點和時間:日暮時江邊渡口。因為詩寫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聯從此著筆,起得非常自然。頷聯緊承上聯,寫人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於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詩人自己)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這兩聯所寫景物都是詩人待渡時岸邊所見,由遠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靜而動,井然有序。

接下來,頸聯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隻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一聯巧用數量詞,不但屬對工穩,而且深化了詩境。群鷗棲息沙草之間,可見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這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後來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詞句,其境界正與此聯上句所展示的畫面相類似,而下句江田白鷺的空闊悠深和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積雨輞川莊作》)更是神韻同出。

前面三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利州南渡圖,作為餬口四方、疲於奔走的詩人摹然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不能不觸景生情,遐想聯翩。所以尾聯偶然興起了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願望。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遺世,忘卻機心之志,也沒有人能夠理會。

溫庭筠的詩中曾有“自笑謾懷經濟策,不將心事許煙霞”(《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的自負與自嘲,這裡卻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後的無奈之語。“獨忘機”,其實並不能忘機。這一點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兩個人都可謂是極有機心的人。

這首詩描寫行旅在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景物描寫江中,岸上交遞著墨,層次分明,色彩清麗,靜中有動,栩栩如生,特別是頸聯,是被人們傳誦的寫景名句。最後觸景興感,自然真切。全詩八句,無不與“水”相關,但清雋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詩別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詩的一般規律,前後四聯,起承轉合,各有所歸。此詩前三聯卻遞相承接,景物描寫得很充分,意境幽遠淡雅。尾聯由寫景轉而遐思,但仍從“舟”、“水”絻結,以致轉中有合,脈絡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說,溫庭筠的以山水、行旅為題材的詩多感慨深切,氣韻清澈,以這首詩來看,確實如此。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水帶斜暉加“淡然”字,妙!分明畫出落日帖水之時,不知其是水“淡然”,斜暉“淡然”也。再加“曲島蒼茫”字,妙!曲島相去甚近,而其蒼茫之色,遂與翠微不分,則一時之荒荒抵暮,真更不能頃刻也。三、四,“波上馬嘶”、“柳邊人歇”,妙,妙!寫盡渡頭勞人,情意迫促。自古至今,無日無處,無風無雨,而不如是,固不獨利州南渡為然矣(首四句下)。日愈淡,則島愈微;渡愈急,則人愈譁。於是而鷗至鷺飛,自所必至。我則獨不曉其一一有何機事,紛紛直至此時,始復喧求歸去耶?未以范蠡相諷,正如經雲:如責蜣螂成妙香,佛固必無是理矣(末四句下)。

《唐詩鼓吹箋註》:朱東巖曰:一二寫是日南渡晚色,三四寫渡頭勞人,情意迫促,自古至今,無日無處而不然者,不獨一利州為然也。五六即“鷗散”、“鷺飛”,以逼出八之“獨忘機”三字耳。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水帶斜暉”以下十一字,只是寫天色將暝,妙在“水”字上加一“空”字,而“空”字上又加“淡然”二字,以反挑下文之“棹去船歸”,見得水本無機,一被有機之人紛紛擾亂,勢必至於不能空、不能淡而後已,則甚矣機心之不可也。三四寫日雖已晡,人馬不堪並渡。五六寫人方爭渡,禽鳥為之不安。吾不知人生一世,有何機事,必不容己,碌碌皇皇,至於如此,真不足當範少伯之一哂也已!

《古唐詩合解》:此聯野渡如畫(“波上馬嘶”二句下)。“獨”字與“一”字應,與“誰解”字相呼,言獨有范蠡忘機,而世人不但不能學,且不能解也(末二句下)。前解寫渡,後解因所渡之事而別以興感也。

《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樑》:高曠貞優之致,落落不群。

搜狗問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