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詩句高興點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6-01

月亮詩句高興點的2019.04.25 00:00 回答

你好: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湖光秋月兩相和,譚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劉方平《月夜》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月亮詩句高興點的2016.12.15 00:00 回答

一、李白筆下的月光世界 從歷史上看,我們是個特別喜歡月亮的民族。入晚,我們抬頭望月,想起住在那裡面的嫦娥、張果老、吳剛、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詩詞中有關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如果這也算是一種民族心理,那麼最善於表現這種心理的詩人就是李白了。 李白詠月,不象別的詩人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還用多不勝計的篇句構織出一個特殊的世界。李白筆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掛席西江上待月有懷》) 滿月如鏡,新月如鉤,這是說月的形狀。 “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這是寫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圍環境。李白寫得最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間月,視野開闊,月的動態使人頓生清新明媚的舒暢之感。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別是一種迷濛幽冷的景象: “玉蟾離海上,白露溼花樹。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初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雨後望月》) 有時月掛松梢,給人以窅緲古奧之感: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送楊山人歸嵩山》) 有時月亮透過藤蘿窺見,則又令人心清神爽: “閒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廬山謠》) “搖盪女蘿枝,半掛青天月。”(《憶秋浦桃花舊遊》) 以上所舉山、水、松、蘿,是為說明月出的位置,其本身又是李白詠月詩中常見的景物,或幽冷雋永,或刻削古峭,無不具有一種非人間的童話般的幻想色彩。景物是真實的,極為尋常的,卻又好象是在夢幻中看見的。有時還能看見些在月光下活動的小動物——猿和鷺,也使人產生同樣感覺: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醉歌驚白鷺,半夜起沙灘。”(《送殷淑》其三) 白猿飲水、白鷺受驚起飛,都是從現實裡捕捉到的真實動態。有趣的是,這些動態並未破壞,反而增強了月光世界的靜謐和神奇。甚至是人的活動,也很難打破上述的意境。李白的月光世界裡人物形象為數不多,均出自下層社會,如: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越女詞》其四) “鏡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同上其五) 前寫月下等待幽會的男女,後寫月夜從遠處看見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潑的生活氣息,卻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動中有靜。後首僅以月比水,其實寫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產生那樣的透明感。在這神奇的世界有時還傳出勞動者的歌聲: “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蓮女,一道夜歌歸。”(《秋浦歌》其十三)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採蓮女已很傳神,冶煉工寫得尤有聲色。火光映臉、歌聲遠播,何等熱烈!但妙處還在畫外有畫:月夜、寒川。熱烈的勞動場面出現在靜謐的月光世界,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可謂畫中之神品! 以上舉例未必能概括李白筆下月光世界的全貌,卻也可以從中看出其基本的特點了。總的說來,李白筆下的月光世界,是一個遠離喧囂塵世的未受汙染的世界,它無論怎樣變化,永遠是那樣幽冷而靜謐,使人產生達到透明和空靈程度的純潔感。這個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實的,而它在李白詩中出現又具有特殊的意義。李白寫過許多遊仙詩,也寫過不少歌詠隱逸的詩,這些作品經常是借題發揮,以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但他卻很少把自己的苦惱和憤懣帶進筆下的月光世界。李白象別的不滿現實的詩人一樣也需要有個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園,而在與汙濁現實截然分開的月光世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這個世界無處不在。 二、月光世界裡的李白 我們從前面引詩中所看見的,主要還都是客觀的景物。李白筆下的月光世界充滿靈機異趣,關鍵還在於能從中看見詩人自己的活動。 李白最喜愛的月下活動是泛舟,用他自己的說法,叫做泛月: “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 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魏萬還王屋》) 李白泛月詩畫面均極美,閒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懷。泛月時他還經常想起王徽之乘興訪載的軼事,並藉以表達自己的情致: “日落山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東魯門泛舟》其一) 不用說,李白寫得最多的還是月 下飲酒——即所謂醉月!此類名篇不勝列舉,僅錄一首: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其一) 一般說來,李白飲酒詩突出一個“豪”字,詠月詩突出一個“逸”字,一旦二者結合,便表現出一種既豪放又飄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獨酌》四首,名篇如《襄陽歌》、《謝朓樓餞別》等均屬此類。這種清狂性格一方面說明詩人的驕傲和對汙濁現實的輕蔑,同時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獨感。李白還有些寫他步月而歸的詩,心情平和,於閒適中同樣流露出極深的孤獨感: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下終南山》) “對酒不覺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自遣》) 以上所說泛月、醉月、步月,意境均極優美,要之還在寫實。另一類作品則是完全寄興於想象,如: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謝朓樓餞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明月可乘,可攬,可寄,都是李白的發明;大膽的想象傳達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但最有趣的發明還是賒月: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曄及賈至遊洞庭》其二)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與君傾。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淵明。”(《送韓侍御之廣德》) 李白詩中從無賒酒,卻有賒月。酒是要用錢買的,沒錢的時候就用五花馬、紫綺裘、龍泉劍去交換。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即使要錢,也可以賒。這種妙趣橫生的想象,表現出詩人以天地為衾枕的襟懷。李白還有一首問月詩,其藝術成就與後世蘇軾問月詞堪稱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遠過蘇詞: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若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青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禱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把酒問月》) 除中間兩句用神話點綴之外,整首句句寫實,語言樸素猶如兒歌,卻又通篇貫穿哲學的沉思。造化的無窮(永恆)與人生的短暫,乃是人類永遠無法克服的矛盾。李白問月詩表述的正是這種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並由此產生的苦惱;表述得巧妙生動,又極為質樸,從而使我們對詩人倍感親切。我們讀詩時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寫詩時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樣,會產生一種莫可名狀的感傷,同時也能得到難以言喻的慰藉。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來的人都要面對同樣的矛盾和苦惱,這共同的矛盾和苦惱也就使世世代代的人彼此溝通,產生某種感情上的共鳴;溝通的媒介便是大家都能見到並會由它引起遐想的月亮。詩的奧妙往往就在把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用獨特的方式說出來。 以上舉了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攬月、寄月、賒月、問月,未舉例的還有弄月、玩月、宿月……對月亮感興趣的詩人固然不少,可誰能象李白一樣翻出這許多花樣?所有這些作品,乍一讀都是觸目成吟之作,而細加玩味,便覺出其中蘊含著奇妙的思想和豐富的情趣。不僅如此,李白在月光下還經常產生一些別的聯想,抒發一些別的情感。先說月夜思鄉,這類作品甚多,僅舉一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再有月夜思友: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懷》) 李白歌詠徵人思婦的兩地相思,亦多在月夜,如: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其三) 月亮還經常引起詩人懷古之幽情: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官里人。”(《蘇臺懷古》) 以上所述思鄉、思友、男女相思和懷古,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情。這些感情在李白詩中多由見到月亮引起,這是值得注意的。就拿思鄉來說,本是歷代抒情詩中常見的主題,但各人思念的內容很不相同:有的是“雕欄玉砌”,有的是“草屋八九間”;而引起李白思念的卻是故鄉的月亮(有時是故鄉的山水花草)!在人所接觸的自然萬物之中,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月亮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恆性了i此時此地與彼時彼地,什麼東西都有變化,唯獨月亮沒有變化,因此很容易由月亮引起各種念舊的感情。太陽也具有這種普遍而永恆的性質,但太陽刺眼,平時看不清楚,很難使人產生纏綿的感情。而在月明如洗的夜晚就容易想入非非,想起遙遠的故鄉、朋友、親人甚至古人,產生真摯而美好的懷念之情。所以說,李白這類作品抒發的感情既是人們生活中常有的,而抒發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實足以代表李白性格的純樸的一面;《靜夜思》成為千百年來婦孺皆知的名篇便是最好的證明。不過,為了充分揭示李白的這種性格,最後還要舉一首他暮年時期的作品: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飡。”(《宿五松山荀媼家》) “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李白,在一個普通農民家裡竟如此虛心下氣,這並不能由暮年的寥落解釋。同一時期,當他談起自己接受一些地方官吏的饋贈時,詩裡是這樣寫的:“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贈微所費廣,鬥水澆長鯨。”(《獻從叔當塗宰陽冰》)不但口氣很大,而且仍然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到了農婦荀媼跟前,他卻顯得多麼溫和而誠摯!對待上層人物的饋贈可以漫不經心,對待勞苦農民的接濟卻真動了感情;這隻能由詩人的平民性格去說明。這是李白詩中最感人的畫面之一,真希望有畫家把它臨摹下來! 綜上所述,月光世界裡的李白,從他的活動(泛舟、喝酒、歌舞……)、他對自然美的感受、對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產生的各種奇情異趣的體念和洞悉、對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懷念,以及他對勞動、愛情和女性美的欣賞等等,均無不呈現出天真純樸、平易近人、熱愛生活和富於情趣的性格;這是一種雅俗共賞、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會喜愛的性格。本文以上的全部徵引和分析均為說明李白的這種性格,而說明這種性格又是為以下的論點提供論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