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8-02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青史大大 2020-12-18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先是打敗了遼國,迫使遼國投降,而後他們又平定了田虎,踏上了剿滅王慶的征程。在一次戰爭中,盧俊義被王慶麾下的寇烕(miè)打敗。按書中所言,寇烕是個法師,他直接召喚出了大火,燒得盧俊義將士焦頭爛額。盧俊義麾下兩三萬士兵,在過河逃命時,把橋踩踏壞了。

這時候,幸虧燕青提前讓士兵砍伐樹木,搭建了浮橋,這才救了盧俊義及兩萬士兵。即便如此,大將卞祥還是被燒死了。

幸得燕青砍伐樹木,於橋兩傍,剛搭得完浮橋,軍士得渡,全活著二萬人……盧俊義幸得浮橋接濟,馳竄去了。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這裡的浮橋,到底是什麼樣的橋?為什麼燕青會選擇搭建浮橋,來幫助盧俊義及士兵渡河?宋代浮橋有哪些種類?接下來,就說一說宋代的浮橋。

浮橋的歷史

早在3000多年前,周文王就曾在渭水搭建浮橋,迎娶商朝的一位姑娘。這件事,後來的《詩經》中記載了。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這句話中,“親迎於渭,造舟為梁”的意思是:周文王來到渭水河邊,親自迎接這位姑娘,也就是他的新娘子。為了方便渡河,周文王還讓人把船打造為橋樑,修成了橋。周文王或許不知道,他“造舟為梁”,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浮橋就這樣出現了。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所謂“造舟為梁”,其實就是把船排成一排,固定住之後作為橋樑,之後再在船上面鋪上木板,這樣就成了橋。因為這種橋是浮在水面上,所以稱之為浮橋,也叫舟梁、舟橋等。

浮橋的使用,在最初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比如《爾雅》記載: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從乘泭。意思就是,天子所乘之船,是許多船隻(一說七隻船)並列的而成;而諸侯所乘之船,則是四船並列;大夫所乘之船,只有兩船並列;士就是單體船;老百姓只能乘竹筏木筏。

在出行、迎娶等方面,從天子到老百姓,都有嚴格的禮儀等級,不可僭越。身份不同,所乘坐的渡河工具也不同。由此推測,浮橋亦如此,等級不同,浮橋下面的船隻數量也不同。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當然,浮橋不一定都要用船來作為橋樑,也可以用木箱、木頭甚至竹子等。到後期,為了使用安全,浮橋下的船還會換成石頭,形成了石樑橋。

從“浮橋”這二字能看出來,古人一下就看到了這種橋“浮於水面”的特點。除此之外,浮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架設起來很快,不會花很長時間,所以在軍事中常常使用。

此後,直到明清時期,浮橋還應用於軍事上。其實,浮橋現在也還在使用,碰到洪水或者其他緊急情況,浮橋可以作為臨時交通工具。

宋代的浮橋

宋代戰爭頻仍,所以常會搭建浮橋。比如北宋末南宋初,宋金戰役中,劉錡還曾修五座浮橋,請金兀朮過河,最後大敗金兀朮。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訓曰:“太尉非但請與太子戰,且謂太子必不敢濟河,願獻浮橋五所,濟而大戰。”兀朮曰:“諾。”乃下令明日府治會食。遲明,錡果為五浮橋於潁河上,敵由之以濟。——《宋史》

一夜之間就搭建了五座浮橋,由此可見浮橋架設之快。

明清歷史小說中,每逢戰事,先鋒軍常常負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其實這裡的“遇水搭橋”,指的就是架設浮橋。因為浮橋架設很快,後面的大部隊很快就要趕上來並過河,若是修建其他橋,就太耽誤時間了。

水滸中,燕青已預料到盧俊義會敗。他勸盧俊義不要出戰,結果被拒。無奈之下,燕青就要了五百士兵,砍伐樹木,快速搭建浮橋,這才救了盧俊義及二萬士兵。燕青之所以選擇搭建浮橋,也是因為浮橋搭建方便,省時省事。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當然,浮橋不僅可以用於軍事,也能作為長期使用的橋樑。

比如修建於南宋時期的贛州浮橋,是以100多隻小舟用纜繩相連而成,至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完全算得上重要文物了。可即便如此,它並沒有被保護起來,至今依然在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穩固,浮橋下的船需要大索來固定。大索可以用鐵製成,也可以用竹子甚至葛茅製成。這種大索不但要緊緊繫在船上,還要系在兩岸的柱樁上。

浮橋的種類

對於普通的河流,直接架設浮橋就可以使用。但是,對於水位經常發生變化的河流來說,浮橋就沒那麼順利了。

比如每到一定的季節,水位就會漲落的河流,就必須透過靠增減船隻等方法,來調整浮橋的高度。不這麼做,浮橋可能就會淹沒在水中,或者因為水位太低而懸空。

水位季節性變化倒還好,起碼調整後就能用一段時間,一些沿海的河流,每天都要潮漲潮落,水位也不一樣。這種河流上搭建浮橋,又該怎麼辦呢?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這個難題,早在九百多年前,蘇軾就解決了。

蘇軾被貶惠州期間,為了方便東江和西枝江的人們,聽從道士鄧守安的建議,修建了東新橋。雖然每天都有潮漲潮落,但是這座浮橋卻能適應潮水的漲落。這是為何?答案在蘇軾的詩中。

蘇軾在《惠州東新橋》中寫到過,“機牙任信縮,漲落隨高低;轆轤卷巨索,青蛟掛長堤”。原來,這座浮橋的大索在轆轤之上,上面還有“機牙”,轆轤和機牙能夠讓浮橋隨著潮水的漲落而升高降低,實在是高明。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南宋淳熙八年,即公元1181年,浙江省臨海縣南門城外的靈江上建起了中津橋。

中津橋也屬於潮汐浮橋,由唐仲友主持建造。他用活動引橋的辦法,解決了潮汐水位不同的問題,因為活動引橋可以隨潮水漲落而升降。在建造之前,唐仲友還先用模型反覆試驗,直到大家都看明白後才動工。

乃分官吏,囗工徒,度高下,量廣深,立程度,以寸擬丈,創木樣置大池中,節水以桶,效潮進退。觀者開喻,然後賦役。——《修中津橋記》

“以寸擬丈”,其實就是1:100的模型。在大池子裡搞模型,既能驗證這種浮橋是否可行,又能讓大家都看個明白,不至於稀裡糊塗完工了,還不知道有問題。八百多年前的人們,當真是有智慧。

可能你會問:如果船隻需要透過浮橋,要怎麼辦呢?

彆著急,古人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如果是矮船,可以透過解開浮橋的大索,移開木板下面的部分船隻即可。當然,也可以提前在浮橋下設定可活動的木板,需要過船時就移開木板。

可如果鐵索不能解開,遇到的又是高船(比如桅杆高),怎麼辦呢?古人依然有辦法。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宋代浮橋的種類和智慧能從水滸裡的“浮橋”看出嗎?

若逐處有岸,即將高腳船從岸鋪使,漸次將低腳船排使。如無岸處,即兩邊用低腳船以次鋪排,中間使高腳船八隻作虹橋。其過往舟船,於水深洪內透放,並具樣進呈。——《宋會要》

意思就是:如果船是靠岸穿過浮橋,就把高腳船從岸邊開始鋪設;如果是從浮橋中間穿過,那就在浮橋中間下方使用八隻高腳船做橋樑,兩邊依次用矮一些的船。說白了,就是把浮橋撐高,再讓船透過。

這種浮橋,便於通航,所以在宋代稱之為“通航浮橋”。

當然,浮橋種類不止這些,還有直浮橋、曲浮橋甚至浮橋城等,限於篇幅,本文不再細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