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此句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7-31

尋找:“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此句的...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8-09-03

【賞析】:。

有人認為《輓歌》只“表達詩人對死亡的看法,一種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泊、脫俗的態度。”原詩歌除了表達對死亡的豁達之外,卻還有與青山“同阿”的境界。這是詩人對自己一生追求的總結,他自己雖不得志,但卻完全相信自己一生的成就已經足以同阿於青山。“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就是證明,它有“不朽”的意思。

陶淵明的瀟灑和風度千古第一,李白的《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竟不如他。陶潛個性比較收斂,希望自己能同阿於青山,卻並不直接說出來。而李白則只說自比聖人。陶潛是對自己一生“吾願已足”的終結,而李白是“壯志未酬”的感慨。

人生當如陶淵明。我們雖不求萬古流芳,但亦至少要在人類歷史上稍微留下一點痕跡,讓後人感謝你曾經為社會的進步做了一點努力,而不妄來到這個世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如果不能同阿於青山,那麼來到這個世界未免只是一種浪費,或者遺憾。

尋找:“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此句的...匿名使用者 2013-09-21

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

尋找:“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此句的...匿名使用者 2013-09-21

這是一首悼詞

親人們還在傷悲,而淡漠的人們卻開始高歌。已經去世的人將去向哪裡,他的靈魂已然跟山脈同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