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詠物詩,邊塞詩,各十首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8-07

急需詠物詩,邊塞詩,各十首呂敬嬌1 2013-09-09

詠物詩:

(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唐)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相思

(唐)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玉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詠物詩就是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詩歌,透過對事物的詠歎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的過程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詠物詩特點在於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箇中有我也。”屠隆在《論詩文》中認為:詠物詩“體物肖形,傳神寫意”,“不沾不脫,不即不離”。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物件。他們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寄託自己的感情。——這就產生了詠物詩。(來自百度)

邊塞詩:

邊詞

(唐)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其五)

(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少年行(其二)

(唐)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塞下曲(其二)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塞下曲(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

(唐)高適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且憑王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日輪駐霜戈,月魄懸琱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衝。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馬篇

(三國魏)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以及表達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邊塞詩一般出自於出征的將領或隨軍文官之手。透過對古戰場的艱辛生活和自然風光的描寫表達思鄉之情以及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在唐代邊塞詩中,多以漢朝喻唐朝的型別。

根據邊塞詩選材的角度和表達的情感內容上的不同,邊塞詩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一、從戍邊戰士的角度,或寫戰爭的慘烈,或寫報國的豪情。如王昌齡的《從軍行》

二、從閨中主婦的角度,批判戰爭破壞了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從思婦的角度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形成獨特的邊塞閨怨詩。如李白的《北風行》;

三、從旁觀者的角度,控訴戰爭的罪惡。如杜甫的《兵車行》;

邊塞詩的主要特點:

一是濃郁的漢代情結。唐代邊塞詩有一種典型的文化現象:以漢代唐,出征的軍隊稱為漢兵,將領稱為漢將,邊塞稱為漢塞,就連天上的月亮也稱為漢月。不僅如此,一般的邊塞詩在提及周邊少數民族時,也往往沿襲漢代的稱謂,把交戰對方稱為匈奴,把其首領稱為單于、左賢。在稱頌戰地英雄時,常常提到的也是漢代的霍去病、李廣、衛青、班超、馬援等,以呼喚英雄精神的迴歸。這種漢代情結既是對歷史的繼承,又是對歷史的超越。

二是鮮明的邊地風貌。自然景觀多是黃沙白雲、冰川雪山,地理區域多是塞外、雁門、漠北、玉關、黃河,異域風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戰馬,人物多是戍卒、將帥、胡人,用典多是投筆、長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濟)、樓蘭,樂曲多是與邊塞軍旅生活有關的《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行路難》等。(來自百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