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03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生活常識百事通 2019-09-18

修建長城是為了對抗北方的匈奴、林胡、東胡、樓煩等少數民族入侵。

戰國時,為了對抗北方的匈奴、林胡、東胡、樓煩等少數民族入侵,秦、燕、趙等諸侯國就已經開始修築長城。不過戰國諸國在修築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長城的同時,在互相之間的邊境上也修築了長城。

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一方面將各國北方長城加以修繕,並連線成為一體;而另一方面,則將中原諸國之間的長城加以毀壞,讓地方割據勢力再也無法憑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國內統一。

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7年),派蒙恬率軍30萬北逐匈奴,然後因地形,用險制塞,花了9年時間,耗費無數人力,建起了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因地形,用險制塞”七個字,非常精煉地概括了設計長城線路的基本原則,因為這樣可以用最少的人力、資金和材料,取得最好的防禦效果。這一原則在後來歷朝的修建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90%正在死亡:

近年來長城的現狀不斷受到外界的關注。儘管自長城1958年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上億的遊客,還作為國家外事禮賓接待場所,但對外的是北京內八達嶺的長城,還不到長城的十分之一。長城真正的主體恰恰是那些蜿蜒在高山峻嶺之間的殘垣斷壁,它們佔90%。

鐵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長城保護的首要威脅。有些地方在進行基礎建設時,若與長城遺存衝突,直接將長城牆體破壞。

比如公路、廣場的建設等;有的地方為了引資建廠,大規模破壞長城遺存搞區域開發;不少居民為了開墾田地,擴大種植面積,或修建生產路,將長城牆體鏟削破壞;或利用長城夯土的堅固性在牆體中掏挖窯洞,用於居住或圈養牲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關於長城的那些事實:最先修它的不是秦始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長城官網-你知道嗎?萬里長城90%正在死亡!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程321321 2019-09-18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係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併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 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長城

諸少數民族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遊牧、狩獵為生。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餘年。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以遊牧、狩獵為生,牲畜以馬、牛、羊為最多,其次則為駱駝、驢、騾等。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男子從小就學習騎射。“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因此,一到成年,“盡為甲騎”。戰國之際,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並且有了國家政權機構。國王稱為單于,其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賢王外,其餘大臣都是世襲。東胡、林胡、襜襤、婁煩與匈奴基本相同。 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裡,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國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於是,下令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於其子惠文王何,自號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內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致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於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將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於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瞭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佈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里。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於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僕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長城是由城、堡發展而來。作為軍事上的防禦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開始了。由於它能起有效的防禦作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得到了普遍的發展。長城,最早出現於春秋,如楚國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陽地區)。到了戰國,魏西河郡有長城,趙漳水上有長城,中山國西部有長城,燕易水有長城,齊沿泰山山脈有長城。這些長城,在戰爭中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北方遊牧民族行動迅速的騎兵,行蹤莫測,諸國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無法阻止他們襲擊和擄掠。只有修築長城,加上駐軍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們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築長城,才能抽調主要兵力,用於列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和保衛戰爭,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網友817354e 2019-12-15

萬里長城是秦朝秦始皇時候修建的,耗費了很多的民力物力,為的是抵禦外來民族的侵略,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奇蹟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列星隨旋 2019-09-18

為了防禦疆土。

主要是為了抵禦遊牧民族的騎兵,長城上還設有烽火臺,及時傳遞資訊。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修建長城的目的是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9-09-18

抵禦外侵者 ,劃分疆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