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關於戰爭殘酷的詩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1

唐詩中關於戰爭殘酷的詩句得書文化 2022-06-25

1。 感慨戰爭的殘酷的詩句有哪些

(一)邊塞風光 也許我們去過天山,去過玉門關,去過塞外的古戰場,也許我們觸控過古代將士們曾經休憩的石頭,但是,要想穿越歷史的時間隧道,立身在秦時明月下,舉手在漢唐北風中,我們不能不翻開記錄邊塞詩的歷史書頁。

撲面而來的先是邊塞風光的壯闊奇偉。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孤城是戍邊將士的所在,下面自然引出對關塞偏遠。

戍守艱辛的感慨,就連春風都不肯度過玉門關來到這裡。寫愁怨而不明言愁怨,只讓羌笛之聲迴盪在前兩句詩所營造的壯闊天地之間。

寫的雖然是邊塞風光,卻也同時展示了邊塞詩情感的豪邁。同樣涉及玉門關的還有另外一首詩:關 山 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與《涼州詞》相似,詩歌的前兩聯寫了明月、天山、雲海等壯闊的氣象。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與“黃河遠上白雲間”相似,這兩句也是在“雲”的襯托下突出另一意象,且這裡的“出”字與“黃河遠上白雲間”中的“上”字異曲同工,都使詩句充滿動感和力度。詩的整體結構也與《涼州詞》相似,都在後一部分感慨戰爭的殘酷與戍邊將士的鄉思愁苦。

不同的是,這裡的山、月、雲、海結合在一起,開闊中增加了一種湧動的氣勢,下文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與“春風不度玉門關”用意也顯然不同,而是更突出了浩蕩的氣魄。如果說王之渙的《涼州詞》突出了壯闊,那麼王昌齡的《從軍行》則更突出了壯闊中的險峻,同時寄予了蒼涼的感慨。

從軍行(七首選一)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與前幾首詩類似,此詩首聯同樣使用了雲、山、孤城、玉門關等意象,便著一“暗”字,著一“遙望”,則全詩籠罩在陰鬱、荒涼的氣氛中,在連天的陰雲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一座孤城只能遙望著玉門,可即使玉門關也是“春風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遙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勝利,但勝利似乎還遙遙無期,於是剩下的只能是必勝的信念和艱苦的奮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上面幾首詩歌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邊塞詩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壯闊或蒼涼的氛圍。

而邊塞特有的風光又往往是透過一系列特有的意象凸顯的,這些意象包括:邊風、邊月、邊塵、邊角、邊笛、邊雁、邊馬、邊柳、邊草、邊河、邊關……在下面的詩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這一特徵。(二)戎旅生涯 邊塞風光之外,邊塞詩描寫較多的自然是軍旅生活,而軍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戰爭。

塞 下 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黑雲遮月,在這樣一個夜晚,戰鬥開始了,棲息的大雁都被驚飛而去。匈奴的首領單于戰敗逃走,我方將士騎馬追逐,大雪漫天灑落,覆蓋了身上的弓箭和戰刀。

全詩語言簡潔,節奏短促,雖然只寫了戰勝追逐敵人的一個側面,而戰爭的激烈與勝利的喜悅已流露在字裡行間。當然,有勝利的驕傲必然有敗亡的苦澀,再看下面這首詩。

隴 西 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戰士們奮不顧身地與匈奴兵作戰,五千將士倒在胡地的塵土中。陝西北部的無定河邊屍骨遍野,而他們遠方的妻子卻依然在夢中與他們相依相伴啊!後兩句的蒼涼讓人難以勝情。

上面兩首詩都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描寫了戰爭,再看下面一首詩: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被稱為“詩鬼”,他的詩往往使用詭異的意象營造出瑰奇的氛圍。這首詩渲染了戰鬥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同時描寫了行軍場景。

首句是詩人特有的誇張想象,黑雲似乎要將城壓垮,從而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次句寫城內的守軍,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裡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金色的甲衣上。

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一聲號角,漫天秋色為之震顫,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則純乎鋪寫色彩,極力鋪寫戰爭的慘烈,晚霞映照在沙場上,那胭脂般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駭人的紫色。

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紅旗半卷,可能因為夜半行軍,有意半卷,為的是出其不意。

也可能因為天太冷,被凍住而半卷,如岑參“風掣紅旗凍不翻”。“臨易水”三字又帶出荊軻刺秦王前“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蒼涼悲壯。

最後兩句表達了將士們誓死保國的勇氣與決心。戰爭固然慘烈,然而當烽煙暫息的時候,邊塞也並非沒有安閒與快樂。

塞上聽吹笛 [唐]高 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戰事消歇,牧馬而歸,駐守的樓上羌笛響起,月華漫天:“梅花落”本是古代笛子曲名,作者卻將其拆開化用,讓人聯想梅花(笛聲)隨風飄逸,落滿關山。全詩營造了清冷幽美的。

2。 唐代詩歌中關於戰爭的詩有哪些

【標題】:淚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載】:七律

【內容】:——————————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標題】:將軍行

【年代】:唐

【作者】:劉希夷

【體載】:樂府

【內容】:——————————

將軍闢轅門,耿介當風立。諸將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劍氣射雲天,鼓聲振原隰。黃塵塞路起,走馬追兵急。

彎弓從此去,飛箭如雨集。截圍一百里,斬首五千級。

代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古來養甲兵,有事常討襲。

乘我廟堂運,坐使干戈戢。獻凱歸京師,軍容何翕習。

【標題】:將軍行

【年代】:唐

【作者】:張籍

【體載】:樂府

【內容】:——————————

彈箏峽東有胡塵,天子擇日拜將軍。蓬萊殿前賜六纛,

還領禁兵為部曲。當朝受詔不辭家,夜向咸陽原上宿。

戰車彭彭旌旗動,三十六軍齊上隴。隴頭戰勝夜亦行,

分兵處處收舊城。胡兒殺盡陰磧暮,擾擾唯有牛羊聲。

邊人親戚曾戰沒,今逐官軍收舊骨。磧西行見萬里空,

幕府獨奏將軍功。

【標題】:趙將軍歌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載】:七絕

【內容】:——————————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

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

3。 關於戰爭題材的詩句古詩

《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註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裡指白頭髮。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經受,承受。

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髮,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擴充套件資料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註釋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

不教:不叫,不讓。教,讓。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戰士也還沒有回來。 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4。 關於戰爭的古詩,詩句,詞語,精闢語句,名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戰城南

去年戰,桑乾原。

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兇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為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汗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戰無以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誶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器是兇器,

聖人不得以而用之。

這是辛棄疾的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場秋點兵

馬做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前出塞九首

慼慼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士境,

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

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

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

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

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

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

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

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麒麟,

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

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

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

不復同苦辛!

迢迢萬里餘,

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

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

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樸,

幾時樹功勳?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

軍行入高山。

逕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

何時築城還?

浮雲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

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

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

繫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

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餘,

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苟得,

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鬥爭,

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誌,

安可辭固窮?

5。 關於戰爭的古詩大全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北朝民歌《木蘭詩》)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破壯詞以寄之》)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長矣己。(杜甫《石壕吏》)

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還。(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6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7憂心烈烈,載飢載渴。(《詩經采薇》)

8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李賀《雁門太守行》)

9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10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6。 寫4首關於戰爭的唐代詩歌

描寫戰爭的詩在唐朝只有邊塞詩了。你看看詳細資料吧: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

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A、邊塞風光;B、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C、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D、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

此後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七言 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後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如王昌齡有《出塞》、《從軍行》,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

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此後中晚唐並沒有出現邊塞詩的大家,但題材有所擴充套件。

2、初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於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在於 建功立業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

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岑參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邊塞詩的特點,在於以下四個方面: (1)題材廣闊:一方面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面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

(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3)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4)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 就邊塞詩的體裁來看,包括歌行在內的古體詩創作已經成熟,蔚為大觀,代表作品有:李頎《古從軍行》“…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 另一個方面,近體邊塞詩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關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以報生擒土谷渾。”;王之渙《出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二)高適的邊塞詩 1、生平: 高適(701-765)是盛唐邊塞詩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邊塞經歷有密切的關係。

高適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從軍,建立邊功。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

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自天寶十二年(753)開始,高適長期從軍,三度出塞,軍旅生活體驗豐富。高適每次出塞都寫了大量的詩或紀行,或抒懷。

高適邊塞詩題材選取角度的特點是: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的現狀,把戰爭和國家的安危、人民的苦樂聯絡在一起考慮,因此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對邊塞的紛擾不寧表示憂慮:“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他對戰士的勇往無前,作熱烈的歌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燕歌行》)。

他對戰爭的意義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詞》)。角度全面是高適詩歌的獨到之處。

2、詩作風格:風骨凜然 前人評價高適的詩“讀之使人感慨”(嚴羽《滄浪詩話》)“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概括起來就是風骨凜然。“風骨凜然”即突出雄渾悲壯的精神意緒,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慨 ,因而有氣魄,有境界的詩風。

他的詩繼承漢魏古詩的遒勁風格,常用的表現方式是鋪排對比,直抒胸臆。詩作帶著強烈的感情。

譬如表明功名慾望的“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高適在詩中常常抒發議論,穿插在敘事和抒情當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詩以七古見長。

詩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鮮明而又簡潔。故胡應麟《詩藪》稱“音節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

3、《燕歌行》賞析: (1)詩題及創作背景:《燕。

7。 有關戰爭的古詩名句

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也是唐朝邊塞詩中的典範作品。 詩中的前四句,概寫了唐朝開元時期東北部不斷受敵騷擾以及張守珪立功受賞的情況。

它對於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來說,並無重要意義,但它給全詩開闢了一種比較恢宏和開闊的氣勢,而這正是其時的邊塞詩所共有的特色。“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在開放向上的盛唐時期,男兒的赴身邊塞,建功立業的豪邁風采。

從“從金伐鼓下榆關”到‘力盡關山未解圍’十二句,具體描寫了戰鬥的整個過程。這裡有逶迤不斷的行軍陣容,有蕭條淒涼的邊塞景色,還有對敵人的猛烈進攻和戰士的血灑疆場的細緻描摹等等。

語氣逼真,描寫及其生動。富於形象感。

特別詩人借“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句,運用及其鮮明的對比,感情激烈地譴責了邊塞將帥的腐朽生活。 “鐵衣遠戍辛勤久”四句,描寫了徵人們因長期戍守邊防不能回家而產生的苦悶絕望的心情。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詩人把徵人與少婦的相互思念,運用類似蒙太奇的手法連線在一起,在形象上給人以強烈的悲劇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從“邊庭飄颻那可度”到全詩結束,在對邊塞生活的描寫中寄託了詩人的深切感受。

在這裡,詩人既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又表現了他對李廣這樣的安邊將帥的崇拜和渴望;並譴責將帥不體恤兵士,驕奢淫逸的惡劣行為。詩人的感情基調很凝重,在褒貶中 體現了思索的痛苦。

高適的邊塞詩思想內容深刻、風格悲壯,是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優秀代表。 岑參與高適都有過軍旅生活的經歷,都以七言古詩見長,他們的詩都有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奮鬥精神的共性。

與高適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繪了邊塞奇麗多姿的生活。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是岑參邊塞詩的基調。

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尤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物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同時字裡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唐代的邊塞詩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響曲。從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長篇;從內容上看,有的抒發慷慨之情,有的鋪敘異域之景,有的歌頌將士英勇,有的譴責戰爭殘酷;從風格上看,有的詩風淡遠,有的詩風豪放,真可謂是百花齊放。

聆聽完這篇篇不朽的詩文,讓人觸控到了那顆顆不滅的靈魂,記憶雖是凌亂,但那昔日的蒼涼,過眼的繁華,總是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