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20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芊芊和你說教育 2020-10-09

意思是:願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

一、原文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常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二、譯文

快上西樓賞月,擔心中秋月有浮雲遮擋,不夠明朗。請美人吹笛,驅散浮雲,喚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涼潔爽,剛經玉斧修磨過的月亮,又回又亮。追問月宮裡獨處的嫦娥,孤冷悽寂時有沒有愁恨?應該有很多白髮。

回憶當年歌舞歡聚的情景,長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為之助興添歡。嘆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總是圓時少、缺時多。願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我欲化離恨為聚歡,待人歸時再細細傾訴。

三、出處

宋·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

擴充套件資料:

一、賞析

此詞是一首望月懷人之作,可能是與詞人有著感情糾葛的歌舞女子。這個女子令詞人愛慕不已。美月當空,已能勾起人無限秋思。面對中秋夜月,那懷人之情便愈發濃烈了。於是詞人借月寫意,傳遞了詞人對歌舞女子的怨尤與不忍相舍的複雜感情。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一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土。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教育小百科是我 2020-10-09

意思是:但願像今夜一樣永遠團圓,想人情也未必常常是離別。

《滿江紅·中秋寄遠》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這是一首中秋懷人的詞,上片寫賞月,以“快”、“怕”、“憐”等字領起,點急切之情,現擔心之意,表愛月之心,並暗中感傷自己之幽獨。

下片先寫賞月之宴之酒歌,後述賞月之人之嘆之想,借月圓說團圓,情溢字裡行間。全詞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

擴充套件資料:

採用了一個玉斧修月的神話,把月亮的圓美無瑕之狀也形容了出來。這裡的“誰做”、“最憐”二詞,不僅顯出了詞人對此中秋月的無比賞愛之情,而且形成了相當空靈的意境。

上片末韻由無邊的月色迴轉到月亮本體,追問月宮裡獨處的嫦娥有沒有愁恨,這也是古代賞月者在神話時代容易產生的綺情。

但是透過“應華髮”的自答就可以發現。詞人在這裡問訊嫦娥的目的,並不止於發一發嚴格古典男子的綺情幽思,而有借之訴愁的用意。這就使上片的詞情至此氣脈暗轉,為下文抒發別恨調好了調子。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簡單的快樂就是生活 2017-05-16

滿江紅·中秋寄遠

作者: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常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譯文】

快上西樓賞月,擔心中秋月有浮雲遮擋,不夠明朗。請美人吹笛,驅散浮雲,喚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涼潔爽,剛經玉斧修磨過的月亮,又回又亮。追問月宮裡獨處的嫦娥,孤冷悽寂時有沒有愁恨?應該有很多白髮。

回憶當年歌舞歡聚的情景,長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為之助興添歡。嘆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總是圓時少、缺時多。

願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

。我欲化離恨為聚歡,待人歸時再細細傾訴。

【賞析一】

《滿江紅·中秋寄遠》作於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後),辛棄疾任建康(今江蘇南京)通判。詞中女子的身份有多種說法,一說是與辛棄疾有著感情糾葛的歌舞女子,即情人,一說是辛棄疾的妻子。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是什麼意思?[email protected] 推薦於2017-11-23

但願我們永遠能像今夜這樣,月圓人也圓。這也是人之常情,我想誰也不會例外吧!

看承別:別樣看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