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藝術大師,10個人生啟示,帶你領悟人生真諦,駛向美好的彼岸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7

10位藝術大師,10個人生啟示,帶你領悟人生真諦,駛向美好的彼岸愛元素文化 2022-07-12

羅曼·羅蘭說:“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

藝術史上每一件經典的畫作,都是藝術大師靈感和激情迸發的產物,它們喚醒我們的心靈,帶我們到身體無法抵達的遠方。

一個人的藝術修養越高,對美、對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也就越深刻,而藝術大師們往往有著更敏感的心靈,對人生的真諦有著更敏銳的洞察力。

在此將與你分享 10位藝術大師 的畫作和人生故事,願你能夠有所領悟。

01

列奧納多·達·芬奇:為求知而求知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芬奇,堪稱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思想深邃、多才多藝,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達·芬奇的繪畫作品有一大一小兩幅最為著名:不到3張A4紙大的 《蒙娜麗莎》 和4米高、9米寬的 《最後的晚餐》 。

達·芬奇的古怪性格概括起來就是: 任性的完美主義 。他拖延著不交稿,一生都攜帶著《蒙娜麗莎》這幅畫,不斷修改完善,想起來就畫幾筆,直到死去。經現代技術分析,這幅畫的顏料有二十多層,“色彩透視法”和“暈塗法”都是在修改《蒙娜麗莎》的過程中被髮明的。達·芬奇在題材上、技法上的探索和不斷創新,推動西方美術前進了一大步。

達·芬奇給我們的啟示是:為了探索而探索,為了求知而求知。他並非為了生存等原因去做這些,他測量了人體的每一個部分,計算了它們的比例關係,他研究啄木鳥的舌頭……這一切只是因為好奇,純粹的好奇。

02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關注自我

Albrecht Durer

1471—1528

德國中世紀末期、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油畫家、版畫家、雕塑家及藝術理論家丟勒,他在二十多歲時的高水準木刻版畫就已經使他稱譽歐洲,被普遍認為是北方文藝復興中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丟勒一生創作了 近10幅自畫像 ,涵蓋了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各種不同的手法,清晰地勾勒出他的一生,他也因此被稱為 “自畫像之父”。

丟勒的自畫像之所以能聞名世界,不僅僅是因為他英俊的容貌和高超的繪畫技巧,要知道,從中世紀以來,在西方基督教藝術裡,畫像只能描繪神,而人被認為是醜陋卑微的,當時自畫像被認為是對藝術的褻瀆。丟勒卻認為: 藝術家是揹負使命的天選之人,絕不能被世俗的輿論淹沒。 13歲的丟勒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幅自畫像,這也是西方美術史上的第一幅自畫像。

丟勒用他的自畫像向世界宣告著他是誰,在文藝復興時期,這是關注自我價值的一種強有力的證明。關注個體,充滿顛覆的勇氣,是丟勒這樣的文藝復興先驅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03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文藝復興後三傑”。他追求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代表作有 《大衛》《創世紀》 等。

與達·芬奇生在同一時代的米開朗基羅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好勝的他即使拼盡全力,也想要跟達·芬奇爭個高下。創作西斯廷天頂畫的時候,他隻身一人在腳手架上,挺著脖子昂著頭,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才留下了這幅 面積大約500平方米,超過300個人物的史詩級鉅作 。他用行動告訴我們,追求藝術不僅僅是靠天賦,克服孤獨和勞苦帶來的磨難也同樣重要。正如他所說的:“如果知道我為精通技藝所付出的努力,就不會感覺如此神奇了。”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精神的有力證明,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身體力行地去實踐看似不可能的想法。

04

拉斐爾·桑西:跨越式成長

Raffaello Santi

1483—1520

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在他僅有的37年的生命歷程中,創作了300多幅精彩絕倫的作品,特別是他那些以聖母為主題的畫作, 在神性之餘賦予瑪利亞母性的光輝和女性的溫柔之美 ,將古典主義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經過後人的考證,拉斐爾在作畫的時候使用了“暗箱”技術,暗箱是一種光學儀器,類似於現在的投影儀,可以把影象投放到指定的平面上,這樣可以大大提升繪畫的效率。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有時候不一定非得死磕,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也正是拉斐爾在短暫的生命中如此高產的原因所在。

我們並不否認高手的才華與努力,但真正讓他們成為大師的,是他們有意無意地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以及選擇背後隱藏的規律的偉力,這放大了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實現了跨越式成長。

05

讓 - 弗朗索瓦·米勒:迴歸平凡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讓 - 弗朗索瓦·米勒,法國巴比松畫派創始人之一,以表現 “農民題材” 而著稱,他是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畫家之一,他創作的鄉村風俗畫,在法國畫壇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米勒的作品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農村的面貌,歌頌了農民,描繪了勞苦階級的命運和悲傷,既描繪了他們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了他們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

當時,法國剛剛經歷了工業革命,工業的風頭完全蓋過農業。可是這時,米勒卻反過來,俯下身關注那些被時代拋棄的農民,認認真真地描繪平凡的人和平凡的生活。在米勒的畫裡,有最原始的人對大地,對自然,對生活的感念,只有迴歸到平凡,我們才能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06

克勞德·莫奈:敢於顛覆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國著名畫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尤其擅長光與影的表現,“印象”一詞便是源於他的名作 《印象·日出》 。

莫奈身上最突出的標籤便是“顛覆”,莫奈顛覆了傳統的繪畫技法,顛覆了繪畫的題材,甚至顛覆了畫家的作畫習慣,創作了全新的繪畫形式。

莫奈發明了一種叫作“色彩分割法”的作畫方法,把本來應該調和在一起的顏料,不經過調和就直接畫在畫布上,站遠一點看他的畫,那些色塊會因為我們眼睛的“視覺混合”調和在一起,渾然一體,十分亮麗。

醉心於大自然的莫奈還顛覆性地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形式——連作,他會圍繞一個主題連續作畫,表現同一個場景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的不同樣貌。一個乾草垛,他就不知疲倦地畫了30多幅,還有他的集大成之作 《睡蓮》 ,一共有近200幅。憑藉對大自然的愛和對藝術的創新追求,莫奈翻開了西方美術史新的一頁。

07

皮埃爾 - 奧古斯特·雷諾阿:美是永恆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印象派著名畫家雷諾阿最擅長人物畫,他筆下的人物甜美、悠閒,有著明亮的臉龐和細膩的雙手。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見到人間疾苦,大多充滿著溫暖和微笑,他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創作帶給人們愉悅和滿足。

但雷諾阿在47歲的時候就患上了風溼病,此後30年,他每一天都飽受風溼骨痛的折磨,69歲時,他甚至全身癱瘓,再後來僵硬變形的手指連畫筆也夾不住了,他不得不讓家人把畫筆塞進他的指縫裡,靠轉動手腕作畫。但他沒有被病魔打敗,而是繼續著他對美好的追求,他說: “痛苦易逝,但美永恆。” 只有內心感受到世界美好的畫家,才能用筆把歡樂帶給世人。

既然痛苦總是不可避免,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朝美的方向看呢?只要心裡有光,光就會照進我們的心裡。

08

亨利·盧梭:超越規則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盧梭,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他40歲才開始自學畫畫,他的畫作帶有天真和原始的特色,大名鼎鼎的畢加索和馬蒂斯都是他的忠實追隨者。

盧梭的畫看起來十分粗糙,未經科班訓練的他不擅長處理人物的四肢,甚至會扭曲他們的比例,但有評論家說:“自學成才的盧梭因為笨拙的構圖和透視而受到嘲笑。但如果他受過訓練,我們所知道的現代藝術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有人困於生活的瑣碎庸庸度日,也有人不甘平庸,在彷徨中奮力向前。盧梭在他的畫中為我們開闢了一個逃離單調現實的夢幻世界,這就是藝術創作的魅力所在。

09

保羅·高更:仰望月亮

Paul Gauguin

1848—1903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高更,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高更的畫作呈現 單純樸實的平面化特徵 ,形象高度概括、簡潔又形神兼備,富有形式感、秩序感、韻律感及節奏性,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形式美感,他對色彩的使用啟發了綜合主義,也為原始主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高更後來去了遠離都市的塔希提島,在那裡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在塔希提島,高更找到了一直追求的東西——一種沒有經過規則和文明束縛的生命力。他畫中有五顏六色的熱帶叢林和熱帶島嶼原住民,他的畫彷彿脫離了西方美術史,將我們捲入另一個時空。

在文明不斷前進時,也許只有回溯原始,我們才能認清自己,找到繼續前行的動力。毛姆把高更的故事寫成了一本值得反覆品讀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當人人都在看著地上的六便士時,總要有人先抬頭看到月亮。

10

文森特 • 梵高:絢爛燃燒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荷蘭後印象派著名畫家梵高的畫作帶有強烈的力量和感召力,色彩豔麗奔放,造型狂野誇張,筆觸粗獷厚重,直率而又單純的表現方式,好似在激情的支配之下隨意揮灑而得,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20世紀的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繪畫。

生命的許多時間裡,梵高貧病交加,但透過他的畫作,我們看到的是他飽滿而熱烈的心靈,是最純粹的情感流淌,是源源不絕的熱切期待和渴望,梵高說: “完美的作品,是從藝術家的靈魂中誕生的。 我寧願在激情中死去,也不願在平庸中苟活。”世人愛梵高,是因為他用短暫的生命,詮釋了對生活的無盡熱愛。

叔本華曾說:“生命的痛苦無法避免,但它是生命的肯定因素,人經歷過痛苦反而能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苦難並不完全是讓人悲傷的壞東西,一切的苦難都為梵·高點燃了藝術生命裡熊熊燃燒的火焰。

生命短暫,藝術永恆。歷史上的名畫浩如煙海,每個時代都有著動人心魄的作品。如何知道哪些名畫值得看,並看懂這些動人心魄的名畫呢?在此給你推薦一部很有分量的圖書——《致敬大師》系列。

《致敬大師》系列全四冊

色彩風景+色彩靜物+速寫人物+素描肖像

致敬西方大師經典

欣賞臨摹常備工具

全綵高精印刷

千幅大師畫作

這是一套適合臨摹和欣賞的西方藝術大師畫冊。全套書包含四本,分別為《致敬大師:色彩風景》《致敬大師:色彩靜物》《致敬大師:素描肖像》《致敬大師:速寫人物》。作者團隊曾前往歐洲,考察歐洲各大博物館,拍攝了幾千張歐洲名畫及建築的實景照片,最大限度還原世界名作。本套書可用於欣賞,也可作為繪畫訓練的實用手冊,更能當作一部簡明的西方繪畫史閱讀。

畫作按照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流派順序編撰,全面呈現西方近500年來的大師作品,我們將順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去遇見許多藝術家。

全書12開精彩呈現,全綵高精印刷,讀者可近距離觀看大師們高超的繪畫技巧與風格,從而提升繪畫技巧與藝術鑑賞力。把這套書帶回家,就像擁有了一個全世界藝術藏品的小小博物館。

參考資料:

《致敬大師》系列(出版:江蘇人民出版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