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對聯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1-21

黃鶴樓對聯賞析星恩文化 2022-07-15

導語: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該建築也與湖南嶽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相關對聯

上聯:玉笛吹融兩江雪;

下聯:梅花撒滿一城春。

上聯:羽觴三醉重湖曉;

下聯:鐵笛與聲萬戶秋。

上聯:與誰重訪辛家酒;

下聯:到此難忘崔子詩。

上聯:遊客重來,舉手欲招雲外鶴;

下聯:仙人幾度,臨風催放笛中梅。

上聯:憶曩時黃鶴飛來,曾聞玉笛;

下聯:看此日白雲靄去,難識金丹。

上聯:一樓勝境招嘉客;

下聯:三楚奇觀入畫廊。

上聯: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

下聯: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上聯:一笛清風尋鶴夢;

下聯:千秋皓月問梅花。

上聯:邀鶴談心,雲出常懷油沛志;

下聯:登樓縱目,江流不盡古今情。

上聯:眼底江漢空色相;

下聯:樓頭雲鶴復歸來。

上聯:巖洞出賓,曾樹八仙楷模;

下聯:鶴樓依閣,共增三楚雄風。

上聯:修道何須必騎鶴;

下聯:有緣仍許再登樓。

上聯:醉月幾飛觴,何須擱筆題詩後;

下聯:吟風還弄笛,且喜人歸在鶴先。

上聯:自從大地金雷,闢開光天一片;

下聯:畢竟青霄黃鶴,飛騰世界三千。

上聯:追尋黃鶴千年杳;

下聯:不讓元龍百尺高。

上聯:拄地撐天,千古江山千古畫;

下聯:脫胎換骨,一樓風雨一樓詩。

上聯:雲開天可語;

下聯:詩伴鶴來歸。

上聯:雲淡千秋,崔子留詩曾太息;

下聯:樓高百尺,費公騎鶴定歸來。

上聯:星斗摘寒芒,古今誰具摩天手;

下聯:乾坤留浩氣,霄漢常懸捧日心。

上聯:心遠天地寬,把酒憑欄,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

下聯:我辭江漢去,推窗寄概,問仙人黃鶴,何日歸來?

上聯:向江漢憑欄,作頌願為尹吉甫;

下聯:讓英豪下筆,愛才誰似李青蓮。

上聯:仙鶴立高峰,鸚鵡龜蛇齊舞拜;

下聯:神龍歸大海,波濤風雨盡歡呼。

上聯: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

下聯:茲遊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

上聯:我輩復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

下聯:大江流日夜,此心吾與白鷗盟。

上聯:翁如跨鶴來遊,還記亭邊仙棗;

下聯:我欲凌風飛去,又聽笛裡梅花。

上聯:王粲登樓,猶往昔依然城郭;

下聯:令威化鶴,又歸來如此江山。

上聯:嘆浮世何求,仙人宛在;

下聯:恨知音絕少,玉笛無聲。

上聯:素雲擁黃鶴;

下聯:碧落跨青鸞。

上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恨;

下聯: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上聯:勝蹟重新,不見雲中來鶴影;

下聯:江城如舊,還從笛裡聽梅花。

上聯:三鎮風光來眼底;

下聯:千年雲鶴在心頭。

上聯:氣吞三峽行雲雨;

下聯:襟帶五湖富稻粱。

上聯:騎鶴翔空,一瞬元黃新甲子;

下聯:神龍混跡,旁求忠孝作神仙。

上聯:瓢飲長江,一吞六七千裡;

下聯:笛橫大別,三弄十二萬年。

上聯:偶然一枕遊仙,蝶夢是莊莊夢蝶;

下聯:莫以半生嗜酒,醒人常醉醉人蘇。

上聯:莫嫌我輩題詩晚;

下聯:又見仙人駕鶴來。

上聯:雲開天可語;

下聯:詩伴鶴來歸。

上聯:雲淡千秋,崔子留詩曾太息;

下聯:樓高百尺,費公騎鶴定歸來。

上聯:玉笛吹融兩江雪;

下聯:梅花撒滿一城春。

上聯:羽觴三醉重湖曉;

下聯:鐵笛與聲萬戶秋。

上聯:與誰重訪辛家酒;

下聯:到此難忘崔子詩。

上聯:大江流日夜;

下聯:西北有高樓。

上聯:吹笛聞梅落;

下聯:登樓待鶴歸。

上聯:城郭幾前遊,樓高應來黃鶴;

下聯:江山一長嘯,筆擱何止青蓮。

上聯:長笛一聲,此曲只應天上有;

下聯:大江千古,今朝都到眼前來。

上聯:碧雲朝卷四山景;

下聯:流水夜傳三峽聲。

上聯:三楚雄風驚日月;

下聯:一樓興替寓春秋。

上聯:三楚風雲傳盛事;

下聯:千古江山獨此樓。

上聯:若青蓮來飲一杯,何須擱筆;

下聯:如費禕留連半日,豈敢為仙。

上聯:清江浮暖日;

下聯:黃鶴弄晴煙。

上聯:千古題詩到崔李;

下聯:本朝制義在熊劉。

上聯:抱郭江流,觸耳似聞仙笛弄;

下聯:凌霄樓起,舉頭仍是白雲飛。

上聯:百代題詩至崔李;

下聯:一樓抗勢壓江湖。

上聯:白雲在天外;

下聯:明月滿樓中。

上聯:把酒向雲天,試邀黃鶴千秋上;

下聯:憑樓問江漢,曾歷紅羊幾劫來。

上聯:醉月幾飛觴,何須擱筆題詩後;

下聯:吟風還弄笛,且喜人歸在鶴先。

上聯:自從大地金雷,闢開光天一片;

下聯:畢竟青霄黃鶴,飛騰世界三千。

上聯:追尋黃鶴千年杳;

下聯:不讓元龍百尺高。

上聯:拄地撐天,千古江山千古畫;

下聯:脫胎換骨,一樓風雨一樓詩。

上聯:遊客重來,舉手欲招雲外鶴;

下聯:仙人幾度,臨風催放笛中梅。

  與黃鶴樓有關的詩歌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悽悽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夏送友人》

雪點翠雲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琅玕實,何以贈遠遊。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槌碎黃鶴樓》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雲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我驚逸興,白雲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

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景點介紹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底層外簷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著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說聚訟不決。餘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說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臺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嘆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詠樓詩詞千餘首,楹聯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並稱名樓題詠三傑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並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雲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裡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築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黃鵠磯頭築軍事瞭望臺以降,千餘年間,黃鶴樓多數時段作為登臨遊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製,故屢造屢毀,最後一座木結構古樓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後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為今人交相讚歎的“黃鶴百年歸”。

上一篇:身體靜電從何而來?

沒有下一篇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