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為何青黃不接?21處傷痕的成龍,沒人可以替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10

功夫片為何青黃不接?21處傷痕的成龍,沒人可以替代好聲音1718 2022-07-13

功夫電影是以表現 中華武術 技藝為主體的 影片 ,以奇妙的武術技藝,給人們以藝術享受。功夫片亦稱

武打片

武術片

,是中國首創的表現 中華武術 技藝的影片。

華人對於功夫電影都有一種痴迷,而在國產功夫電影中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以李連杰、吳京、甄子丹、趙文卓等為首的年輕武打演員;而另一類是以洪金寶、成龍、樊少皇等為首的老一輩武打演員,他們是華語武打片的先驅者,這些前輩將武打片融入喜劇元素,觀眾們愛不釋手。

20世紀20年代初期 無聲電影 階段,中國銀幕上就開始出現根據神怪武俠小說改編的武術打鬥影片,但多為離奇荒誕、宣揚神功奇術之作。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工作者拍攝了具有濃厚中國民族特色、講究實戰技擊功夫的《 黃飛鴻 》後,功夫片的概念開始在人們心目中形成。

70年代香港影星 李小龍 主演的、以中華武術為主體、以真實武功為表現手段的《 精武門 》,對功夫片作出了貢獻。

80年代,由優秀武術運動員參加、以武林勝地實景拍攝的《 少林寺 》,把功夫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國際影壇受到歡迎。

後來成龍、甄子丹、洪金寶、吳京等人呈現群英亂鬥之局,不知道這些演員還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等來新人報到,將中國功夫繼續發揚光大。

為什麼功夫電影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位功夫片殿堂級人物——成龍。大家可能對“大哥”特別熟悉,他的電影都是幾十刷起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透過這篇文章進一步瞭解他,來解答為什麼功夫電影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提到成龍你先想到什麼?激烈中夾雜笑點的打鬥?跑酷般極限的動作戲?還是那張魅力十足的笑臉?

幾十年來,這位影壇巨星用一個個作品帶給我們無數經典回憶,如今已經67歲的他卻仍未停下拍電影的腳步。

成龍之所以能夠一步步走向神壇,有時勢造英雄的運氣,而更為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努力。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壇的,相信觀眾們都一清二楚,因為不管成龍多老,只要他肯拍戲,觀眾們就肯看,因為大家都信任大哥,他的電影很少讓人失望!

他成功的過程我們都知曉了,今天為大家解析: 為什麼成龍能夠走上神壇?從成龍本身的努力上看,他做到了以下3點。

1、成龍的真功夫

要說到功夫明星,就不得不提享譽國際的偶像人物李小龍先生,他創立了截拳道,還全力弘揚了中國功夫。 娛樂 圈中我們還知道了功夫皇帝李連杰、功夫巨星成龍和著名功夫影星甄子丹、吳京等等,而唯獨成龍的功夫最為花俏。

很多網友都好奇,成龍大哥到底有沒有真功夫?

李連杰是一個有真功夫的人,從8歲就開始練武,練童子功,曾連續五年拿下全國武術全能冠軍。

曾經著名主持人楊瀾就採訪過功夫皇帝李連杰,問成龍武術的套路是不是花架子,李連杰很肯定的回答“當然是花架子”。

但是,隨後李連杰表示: 建國以後定的方針就是說武術是一種運動,是用來表演和增強人體質的一種運動,因為我們國家的制度本來是不提倡搏鬥的,所謂的搏鬥是隻要在一個 遊戲 規則裡面可以,不傷害到身體的一個方法,而真功夫就是S人最快的方法。

言下之意是:成龍武術的是不是“真功夫”,是後來新定義的武術運動。

而實際上,成龍是京劇武術出身,有一定的真功夫,但是更多的是舞臺表演功夫。重點在於“表演”。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成龍或許沒有S人技,但確實有“真”功夫,紮實的舞臺表演功夫。

事實上,我們也能從成家班的刻苦訓練中看到,沒有刻苦的訓練,沒有一定的底子,是無法登場表演給大家看的,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2、成龍功夫電影的特色

作為和成龍同時代的功夫巨星,李連杰和成龍在各自電影中所展示的功夫元素是不同的。成龍的功夫是喜劇化的,他總會巧妙地將一些 搞笑 元素、一些喜劇元素、一些驚險場面滲透到他的武打動作中。

1973年李小龍辭世,這位百年英雄偶像的消失在當時造成了英雄真空,香港功夫片的成龍時代開始了。

成龍自幼學習京劇,很小就在電影中擔任龍套。當成龍1970年從戲校畢業後,正趕上香港功夫電影的熱潮。

在師兄洪金寶的介紹下,成龍開始進入電影公司擔任武師,也曾在李小龍的電影中擔任替身。1973年李小龍去世後,成龍開始成為諸多李小龍翻版之一,拍攝了幾部票房反響都很普通的功夫片。

1978年,已經開始擔任武術指導的成龍獲得吳思遠的青睞,主演了《蛇形刁手》一片,正是開創了功夫喜劇片的先河。

《蛇形刁手》作為掀起香港功夫喜劇風潮的石破天驚之作。就是從這一部電影開始,成龍逐步確立了諧趣功夫的動作風格。

成龍大膽地在功夫電影中改進和借鑑了京劇舞臺表演的特點,利用動作增強電影本身的敘事,同時製造出了漫長複雜的見招拆招的格鬥辦法,並不著痕跡地逐步強化動作節奏。

在找到自己的動作特點後,成龍又結合好萊塢默片時期的喜劇動作特點,將其融入自己的肢體表演經驗。

經過十年的 探索 ,成龍忍受寂寞,獨自一人看著前輩的影片,一遍一遍覆盤,不停地分析、總結、嘗試、創造和實踐,最後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動作風格,並引領著香港功夫喜劇風潮三十年之久。

3、成龍的敬業

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龍拍電影的效率降低了不少,他也更頻繁地出鏡到訪談節目中去,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體會。

是在這些場合中,成龍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時下一些不敬業的小鮮肉的不滿。也是因為大哥的這些言論,讓我們開始了對“功夫電影青黃不接”這個命題的思考。

成龍的敬業是業內知名的。大家都知道,拍動作片會有一定的受傷風險,甚至嚴重的會威脅到生命 。

為什麼我們會重複地去回顧成龍的電影,因為有太多的經典畫面。

比如《寶貝計劃》中的跳空調;《紅番區》中跨樓跳躍;《我是誰》中21層高樓速降;《A計劃》中鐘樓下落;《 警察故事》中商場跳吊燈;《龍虎兄弟》中從懸崖跳向熱氣球。。。。數不清的名場面。

帶給觀眾震撼的不僅僅是電影畫面呈現效果,還有成龍在這些經典場面中沒有用替身的的敬業態度。

有網友在電影《絕地逃亡》上映的時候,將宣傳海報P成了一張“成龍受傷標示圖”,滿滿的21處傷痕鋪滿整張海報,而這21處傷,也僅僅是有跡可循被記錄在冊的,還有無數的磕磕碰碰是我們看不到的。

這樣的敬業態度,也難怪成龍大哥在談及片場有“小鮮肉”因受了點小擦傷而大驚小怪的事情時,露出那麼不屑的表情!

為什麼功夫片會青黃不接? 最為致命的一點,是整個 娛樂 產業都不再重視功夫演員了。

隨著電影技術提升,演員不再需要真功夫就能演高難度動作戲,自己完成不了,可以用替身,摳個臉做個特效也不是難事。

旋又受到日韓偶像文化的影響,培養藝人的產業鏈意識到年輕群體更容易喜歡氣質出眾的偶像。

炒作包裝出一個偶像派,比挖掘培養出一個實力派要簡單多了。

功夫電影如果只是擺擺pose,無疑等於失去了靈魂。 年輕人不再崇拜類似李小龍這樣實打實的男子漢也就算了,怎麼會變成崇拜文弱不堪的“小鮮肉”呢?

在小鮮肉文化的惡劣影響下,功夫巨星要重新煥發生機,任重而道遠。

21處傷痕的成龍,至今沒人可以替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