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簡介】杜甫生平資料介紹 杜甫的詩詞全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27

【杜甫簡介】杜甫生平資料介紹 杜甫的詩詞全集星恩文化 2022-10-20

【杜甫簡介】杜甫生平資料介紹 杜甫的詩詞全集

杜甫作為我國唐代年間傑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一生坎坷,雖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經歷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社會動盪,政權不穩,他一心報國卻沒有門路,心繫百姓卻流離戰亂,中年仕途不順,老年病無所依,留下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的詩文,感動了世世代代後人。

杜甫 畫像

杜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不錯,家境優越富足,家族文化氣息濃厚,自小就在文學詩歌方面深有天賦,且為人勤奮創作,據悉他私底下的習作能足足裝滿一麻袋。杜甫早年間也如李白般縱情四海,十幾二十歲時到處遊歷,也是在此期間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對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兩人分離後,杜甫也還是常常在詩文中提及這位年長的大詩人。

此後,杜甫在官場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終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當時由於宰相李林甫排斥賢士,因此杜甫無論參加科考或者轉投權貴之門均無果,後來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職。他的小兒子也在那個時候餓死了,後被授予一個無用小職,國家爆發戰爭,杜甫也就四處漂泊,躲避戰亂,在友人們在幫助下,暫居於成都草堂。

此後嚴武的職位調動,杜甫一家也隨之流離,最終嚴武去世後,杜甫也就沒了依靠,生活得很艱辛。大曆三年,由於倍思鄉,杜甫踏上歸鄉的渡船,可惜生活艱險,社會動盪,最後病死在一條小船上,享年59歲。

揭秘杜甫的三個兒子

杜甫為唐朝著名詩人,但在其生前和死後一些年內並沒有很大的影響,而關於杜甫的孩子們記載也不多,只能從杜甫的詩歌中得出一二,關於他孩子的名字有些都沒有流傳下來。關於杜甫的兒子我們可以從資料中有所瞭解。

且說杜甫有一個還未長大便夭折的幼子,這是從杜甫所寫之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的一句“入門聞號,幼子飢已卒”得知,這首詩作於其幼子病逝之後。當時杜甫從長安回鄉探親,路途中所見使其深受撼動,百姓苦於戰亂,民不聊生,死病纏身,苦不堪言;相反當他路過驪山時,感受到清宮內夜夜笙歌,深感統治者的腐朽與悲哀。

不料當他心懷悲痛回家的時候便看到幼子已餓死在床上,家中嚎啕聲不斷,使其甚是自責。杜甫一向自命清高,雖家貧卻不願受嗟來之食,一句“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表明了杜甫的自責之心,和對現狀的無聲控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的長子為宗文,雖為長子卻鮮為杜甫提及,可能是宗文讀書不好,不得杜甫喜愛,而其次子宗武與長子相反,深得杜甫疼愛,而在歷史資料中可得知,杜甫次子宗武在湖、湘一帶流浪的時候便去世了,原文為:“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欣賞

《江畔獨步尋花》是杜甫所作的七首絕句組詩,講的是在一個春色無限、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杜甫獨自一人在錦江江邊散步,欣賞這春天裡花枝招展、彩蝶翩翩、鶯鳥歌唱的美麗景色。

江畔獨步尋花

這七首詩中,杜甫在描述了自己獨遊江畔時所欣賞到的美景之餘,也表達了詩人本身對於美好安寧生活的熱愛。此外,在這首詩中,也包含了詩人在久經戰亂後重得安定的愉悅心情。全詩的描述中動靜結合,儘管沒有聲色,字裡行間卻栩栩如生,甚有風味。

第一首詩是從杜甫獨步尋花的起因寫起,主要講的是他惱花;第二首詩寫的是當詩人獨自一人漫步到江邊時,看到了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象;第三首講的是某些別人家的花,紅白錯落,目不暇接;第四首表達的是詩人遙望少城中的花,在腦海中浮現出花開之盛以及大眾之樂的景象;而第五首詩寫的是黃師塔前面的桃花;第六首主要講述的是杜甫成都草堂附近的鄰里黃四孃家開滿花的春光景色;最後一首則是詩人對賞花、愛花以及惜花的總結。

杜甫這組組詩的上四首分別描述了詩人自己因為惱花、怕春、報春以及憐花因而表露出來的憂愁感傷的情緒;而後面三首詩歌則展現出了詩人在賞花時表露出的愉悅之情,飽含了一種對於春色留不住的惋惜與感嘆。詩歌全文脈絡清晰,層次有序,有如一幅江畔尋花圖一般,展現了杜甫對於花的珍惜以及身處美好生活中時對於美好事物能夠常留的希冀。

杜甫的詩詞全集

杜甫是我國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是那個年代流傳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他一生寫有一千五百多首詩歌,有很多都是傳誦千年的名篇。因此《杜甫詩集》就是杜詩的集合,將其詩作進行精選以及整合出版,濃縮其詩的精華,彰顯其詩風采,重現詩歌創作的意境。

杜甫詩集

《杜甫詩集》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於2011年1月,全書共245頁,是國學經典導讀系列的一本。我國廣博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飽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然而在杜甫的詩歌中,他心繫天下的憂患意識、衷心報效國家的滿腔熱血、不屈權貴的清高正氣以及民為邦本的政治觀念都一一展現無遺。在杜詩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的品德、他的性格、他的命運,感受極其珍貴的精神文明,備受感觸。

這本《杜甫詩集》分為幾個方面,最前頁是導言,之後的第一章主要介紹了杜詩在我國文學史中的地位,從他被稱為詩聖的簡介、其詩對唐前古詩的繼承、對唐後詩作的影響啟迪以及杜詩對於中外文學的貢獻等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二章講的是杜甫的生平,其中涵蓋了他的傳記、他與戰爭、他的流離以及他的思想等多個方面。第三章講解的是杜詩的內容含義,他詩文的主題主要涵蓋了哪幾個方面,反映了何種思想情懷。第四章是杜詩的藝術欣賞,後面幾章講了其詩集的編輯、註釋以及研讀,最後是詩選,將杜甫的佳作收錄其中。

詩仙杜甫妻子是誰

杜甫的妻子為楊氏,史料中並沒有關於楊氏的具體記載,遂我們並不知道楊氏的全名,只知其為弘農縣少卿楊怡的女兒,在當時杜甫與楊氏兩家門當戶對,楊氏比杜甫小了十來歲。

杜甫在三十歲的時候暫停了漫遊,回家迎娶了楊氏,他雖為詩聖但並沒有用過多筆墨描繪其妻。而我們從杜甫詩歌等文章中可以看出楊氏乃為賢妻良母,是個賢惠聰明的女子,一直在杜甫身後默默的支援他,彼此不拋棄,相濡以沫。

據資料可知楊氏為杜甫生下八位子女,而他們的幼子因飢餓夭折。楊氏乃是一位堅強的女性,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杜甫一心報國,只能留下妻子離去,當時逢“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便將妻子安排在羌村,自己則北上。楊氏便只能獨自在那貧困的條件下撫養他們的孩子,一邊等著杜甫安全歸來。

在杜甫詩《北征》中描繪的是杜甫回家探親的所見聞和感慨家困情形,曾如此寫道:“妻子衣百結”、“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由此可看出杜甫妻子楊氏在杜甫不在家的時日生活極其困苦,而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曾如此寫道:“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表明戰亂中楊氏無時不在思念杜甫,兩人得以相見,竟然以為是在做夢。

而《北征》也曾描繪楊氏得知杜甫即將回來,可以打扮一番,而他們的兩個小女兒也學者媽媽的模樣打扮,將臉蛋塗的亂七八糟,可見他們在此當時的條件之下,家庭也甚是和睦。

後杜甫病逝,楊氏因無力下葬,便將棺材置於嶽州,帶著孩子們回洛陽,之後不久便去世,後得子孫將他們合葬在故土。

大詩人杜甫月夜賞析

《月夜》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詩,當時詩人受困於長安,正是他望著明月思念故鄉的情景。杜甫在此詩中依靠想象寫出了妻子對自己的思念,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於妻子的思念之情。

杜甫 月夜

首聯中,杜甫描寫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場景,即妻子在家鄉望著明月十分掛念著自己,鮮明地透出了詩人身在他鄉長安的思親之情。頷聯講述的是兒女雖然跟隨在母親身邊,卻完全不能理解母親對於親人的思念,是詩人心繫妻子以及兒女的表露。頸聯中詩人想象的畫面是妻子望著明月深思,心中滿懷悲傷。而最後的尾聯則是詩人寄希望於未來,期盼在不久後的將來,能夠與家人團聚一同賞月,再回過頭來反襯今日的憂思。

全詩大意表達是,今晚家鄉的月亮一定也如同我眼前的這般圓滿清潤,遙念家中的妻子,唯有獨自一人默默欣賞。只可惜家裡年幼的孩子,怎麼能夠理解並分擔他們母親思親的心酸。這空氣中的屢屢溼潤霧氣,也許將妻子的頭髮沾溼了,這寒涼的月色,正映襯著妻子潔白的手臂。什麼時候才能舉家團聚呢,到那時我們一同靠著紗帳欣賞這輪月亮。那時候的月色也一定美麗動人,我們互相依靠在一起,就讓月光靜靜地將彼此臉上的淚痕拭去。

杜甫的這首詩歌構思立意極為獨特新穎,章法緊湊,言語通俗卻顯得真情實意,十分打動人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