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贈陳子昂描寫手法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1-23

擬古贈陳子昂描寫手法是什麼?yeschangsha 2022-10-15

這首詩是喬知之所作的贈別詩。詩用賦的手法,娓娓而談,傾吐別離心曲,表現出知音之別的悲愴情緒與不遇時的憤怨。

這是一首古體詩,全詩二十四句,分四大段,每段各為六句。結構嚴整,順序相接,深化別意,情感波瀾,終至絕弦,戛然而止,餘音繞樑,不絕如縷。

詩的第一部分敘述同憂國難,同受君恩,同行出征,同衾而寢,大軍神速,挺進到敵人腹心之地。表現他們的立功邊塞的雄心壯志與高昂的愛國精神,也顯示了他們是志同道合之交。“煢煢” 、“悄悄”描繪出他們同朝為官,憂心國事的形象與心志,一個“孤”與“獨”又表現出他們的孤獨感,說明他們是知音之交。因而同徵同寢,形影不離,立功邊塞,實現理想抱負。陳子昂在晚年辭官回鄉時,贈詩喬知之,曾回憶這一段戰爭生活: “昔君事胡馬,餘得奉戎旃。攜手向沙塞,關河緬幽燕。”又讚美兩人友誼: “羽翰本非匹,結交何獨全。”喬知之在《從軍行》 中說: “生平荷恩信,本為榮華進。”這一段文字平平敘出,然而卻深情依依,如話昔舊,促膝談心,發自肺腑。這正是知音者的語言與心聲,為送行作了鋪墊,在送行時回憶往事,更具深意。

詩的第二部分敘述胡地相別,渲染秋涼的氣氛。胡地夜晚寒涼結霜,早晨大雁南飛。風光節物的迅變,感慨離家之久。就在此時,同衾故友就要離我而南歸故鄉。南歸的故友將一天一天離我遠了,可是留在北方的我,猶如蓬草飄轉無定所。這六句詩情景相融,悲從中來。悲秋、思鄉、懷友之情,齊集心頭,難以負荷。瞻念自己前途,茫然無緒。陳子昂在贈喬知之詩中說喬知之此行是: “滄州今何在,華髮旅邊城。還漢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無為空自老,含嘆負平生。”而陳子昂也感嘆自己此行,“空作隴西行”,“縱橫未得意”、“負劍空嘆息”。由此可知他們這次之別是失意之別,來邊塞立功的理想破滅了。歸者痛苦,留者更痛苦! 詩情由憂轉悲。

第三部分寫出郊送行,再抒感慨。初秋七月,送友出城。塞上海風,陣陣勁吹,梢梢邊聲,悽風苦寒,令人心悲。辛勤行役已跋涉千萬裡,對於近五十歲的老人來說,痛苦是不言而喻的。這六句詩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悲秋別友,異地思鄉,功業無成,蒼老臨邊,命運未卜,交織在一起,哽咽在喉,難以傾訴。深悲大恨,盡在不言的送行中。

第四部分寫彈琴相送,以慰知音。在送別的宴席上,滿懷心事,借琴曲抒心聲。一彈三嘆,賓客御夫的淚水潺湲而下。把悲愴的氣氛渲染到極點,詩情也發展到了高潮。結尾兩句斷然宣佈,彈畢送君此曲,再也不彈琴了。知音之人不在身邊,無人談心,無人瞭解自己。仿效古人鍾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以謝知音。友情在心,永誌不忘。這段文字重點寫琴音的效果,悲聲催人淚下,然而琴音就是詩人的心聲,襯托詩人比賓御更悲苦的心情。把詩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讓人們去回味。

喬知之的“心事”,在陳子昂贈喬知之詩中有所披露: “聞君東山意,宿習紫芝榮。滄州今何在,華髮旅邊城。” “還漢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就這樣還遭到別人誹謗,無人瞭解,無人為辯冤。況且“朝廷榮巧宦,雲閣薄邊功”。此指武氏集團當權,排擠陷害忠正之臣。喬知之、陳子昂都沒有逃過武氏集團的屠刀,千古奇冤。這樣的心事是不可以逢人就說的,只有與知音之人同衾而私語了。知音者不在,真是有悲難訴,有恨難伸了。

這首古體贈別詩,撫今憶昔,以情馭詞,如話家常,情景交融,渾然成章。真摯悽惋,古樸自然。是擬古贈別詩中的佳作。也是歌頌友情的名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