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山水田園詩,應從哪些方面切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1-03

賞析山水田園詩,應從哪些方面切入佛手13 2017-02-24

山水田園詩的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知人論世,揣摩主題

山水田園詩的作者通常都會在筆下的山水田園美景中融注自己的志趣節操和思想情感,其目的是透過靜謐的山林、悠閒的水流,創造出一種山幽水靜的情境,藉以或表現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情感,或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或抒寫閒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欣賞這類作品,我們在欣賞、吟詠時,應該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經歷,全面瞭解他所處的環境和時代,因為這些都密切關聯著詩歌的情感主旨。做詩歌鑑賞題,我們往往可以透過多種渠道透視寫作背景,從而揣摩情感主旨:抓標題,明瞭主題;抓作者,知人論世;抓註釋,明晰背景;抓關鍵詞,揣摩情感;讀題幹,揣摩隱含資訊。

二、捕捉物象,體會意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田園詩必然要透過描寫山水田園景物來抒發感情。這些山水田園風光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所以,準確把握了山水田園形象的特徵有助於進一步深入瞭解作者的寓意,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體味詩歌的意境,主要從三個方面去把握:一寫了哪些景物;二透過這些景物表現了怎樣的畫面,即畫面組合所表現的情境氛圍,或恬淡寧靜,或清新活潑,或明麗絢爛,或雄渾壯闊;三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或熱愛自然、鍾情于山水,或淡泊寧靜、悠然自得,或厭惡官場、嚮往隱逸等等。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1、調動感官,渲染氛圍。山水田園詩往往綜合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感覺描寫景物,使景物描寫更加細膩。如高啟《春暮西園》:“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裡過。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首句“綠池芳草滿晴波”,“綠”、“芳”,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描繪了綠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2、動靜結合,營造意境。山水田園詩中摹景物往往將其動態與靜態結合在一起描寫,使畫面生動活潑。如:王維《鳥鳴澗》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裡的幽靜與閒適,將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3、虛實結合,豐富內涵。眼前為實,想象為虛;現在為實,過去、未來為虛。虛實結合,藉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如歐陽修《琅琊溪》“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末兩句實寫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4、巧用修辭,豐富意蘊。山水田園詩可運用各種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誇張等,使山水田園景物描寫更為生動、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和蘊味。如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其一)》:“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末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四、認清考點,規範答題

1、認真審題,辨明考點。高考的考點和題型具有穩定性,審題時應有“轉化”意識。命題通常不是以我們最熟悉的方式呈現,審題時要撥開雲霧見天日,審出題目的“原形”(“原型”)。題乾的設定通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前兩者是顯性的,後者是隱性的,但卻是最為關鍵的,它直接關係到答題的方向。任何一道題,命題人都有鮮明的命題意圖。審題時,把握了命題意圖,才能明確命題人想考我們什麼,才能準確答題,避免答非所問。

2、規範答題,分點陳述。高考詩歌鑑賞題型都有比較固定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模式,答題時應按照既定的答題模式組織答案。答題要有分點意識,能夠多角度、條分縷析地陳述答案——有幾問就至少分幾點;要有賦分意識,根據試題的分值來確定答案文字的長度,甚至大膽推斷答案大體上可分為幾點來表述,如4分的題,一般可分為兩大點或四小點來表述;要有術語意識,答題時一定要使用鑑賞術語,觀點在前,分析隨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