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同亨文言文翻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29

曾同亨文言文翻譯優點教育17 2022-11-26

1。 管寧割席文言文翻譯

原發布者:搖啊搖

文言文《管寧割席》翻譯賞析

文言文《管寧割席》選自初中文言文閱讀,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miǎn)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註釋】

①管寧:字幼安,漢末魏人,不仕而終。華歆:字子魚,東帝時任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來,舉起,握。

④擲:扔。

⑤去:拋去。

⑤嘗:曾經。

⑥乘軒服冕:複詞偏義。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華貴車輛。軒:古代的一種有圍棚的車。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這裡指貴官。

⑦如故:像原來一樣。如:如同,好像。

⑧廢書:放下書。廢:停止。

⑨觀:觀望。

⑩席:坐具,坐墊。古代人常鋪席於地,坐在席子上面。現在擺酒稱筵席,就是沿用這個意思。

⑾窺: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開草蓆,分清界限,斷交關係。

【翻譯】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2。 《王旦》文言文及其翻譯

寇準數短(王)旦,旦專稱準。帝謂旦曰:“卿雖稱其美,彼專談卿惡。”旦曰:“理固當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準也。”帝以是愈賢旦。中書有事送密院,違詔格,準在密院,以事上聞,旦被責,第拜謝,堂吏皆見罰。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書,亦違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還密院。準大慚,見旦曰:“同年,甚得許大度量?”旦不答。寇準罷樞密使,託人私求為使相,旦驚曰:“將相之任,豈可求耶!吾不受私請。”準深憾之。已而除準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准入見,謝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薦者。準愧嘆,以為不可及。準在藩鎮,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為人所奏。帝怒,謂旦曰:“寇準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對曰:“準誠賢能,無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爾。”遂不問……

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素知名者,數月後,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來,不見也。……旦任事久,人有謗之者,輒引咎不辯;至人有過失,雖人主甚怒,可辯者辯之,必得而後已。

3。當王旦任宰相時,寇準屢次在皇上面前說王旦的短處,然而王旦卻極力稱讚寇準的長處。有一天真宗笑著對王旦說:“卿雖然常稱讚寇準的長處,但是準卻專說卿的短處呢!”王旦回答說:“臣居相位參與國政年久,必然難免有許多缺失,準事奉陛下無所隱瞞,由此更見準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薦…:。。”真宗由此更賞識王旦。當寇準任樞密院直學士時,王旦在中書有事送樞密院,偶爾不合詔令格式,準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責問,但是王旦並不介意,只是再拜謝過而已。不到一個月,樞密院有事送中書,也不合詔令格式,堂吏發現很高興地呈給王旦,認為這下逮到機會了,可是王旦卻命送回樞密院更正,並不上奏。寇準大為慚愧,見王旦說:“同年怎麼有這樣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當寇準免去樞密職位後,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為相,王旦驚異地回答說:“國家將相重任,怎可用求來的呢?”準心中很不愉快。其後皇上果然授予寇準節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謝說:“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將王旦一再推薦之事告知,寇準非常慚愧感嘆,自覺德量遠不及王旦。寇準擔任鎮守一方要職中,在過生日時,建造山棚舉辦盛大宴會,服裝用品奢侈且超過規格,被別人奏報。皇帝發怒,對王旦說:“寇準辦事按皇帝的規格,可以這樣嗎?”王旦慢慢地回答說:“寇準確實有德有才能,不會如此無知!”真宗皇帝隨即明白,說道:“我知道了,這正是他的無知。”就不再過問此事……

王旦擔任丞相職務,接觸很多人,從不以私利結交。觀察可以交談的和以前就瞭解的,幾個月以後,召見與之交談,諮詢訪問各處利益和危害之處,或者讓他們以書面形式呈報上來。發現他們的長處,悄悄地記下他們的姓名,如果其中有人再來求見,不須見面就能處理了。……王旦處理政事時間久長,有人非議,則立即尋找錯失而並不推諉辯解;如果別人出現過失,即使皇帝很發怒,能夠解釋就解釋,盡最大的努力才罷休。

3。 古文翻譯《申屠嘉 》

【譯文】 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在家裡不接受私事拜訪。

當時太中大夫鄧通特別受皇帝的寵愛,皇帝賞賜給他的錢財已達萬萬。漢文帝曾經到他家飲酒作樂,由此可見皇帝對他寵愛的程度。

當時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見皇帝,而鄧通站在皇帝的身邊,(禮數上有些簡慢。申屠嘉奏事完畢,接著說道:“皇上您喜愛您的寵臣,可以讓他富貴,至於朝廷上的禮節,卻是不能不嚴肅對待的。

皇帝說道:”請您不要再說了,我對鄧通就是偏愛。“申屠嘉上朝回來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讓鄧通到相府來,如果不來,就要把鄧通斬首。

鄧通非常害怕,進宮告訴了文帝。文帝說:”你儘管前去無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進宮。

“ 鄧通來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脫下鞋子,給申屠嘉叩頭請罪。申屠嘉很隨便地坐在那裡,故意不以禮節對待他,同時還斥責他說:”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

你鄧通只不過是一個小臣,卻膽敢在大殿之上隨隨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應該殺頭。來人哪,現在就執行,把他斬了!“鄧通磕頭,頭上碰得鮮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沒有說饒了他。

文帝估計丞相已經讓鄧通吃盡了苦頭,就派使者拿著皇帝的節旄召鄧通進宮,並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說:”這是我親狎的臣子,您就饒了他吧!”),鄧通回到宮中之後,哭著對文帝說:“丞相差點殺了我!” 【原文】 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遷為隊率。

從擊黥布,為都尉。孝惠時,為淮陽守。

孝文元年,舉故以二千石從高祖者,悉以為關內侯,食邑二十四人,而嘉食邑五百戶。十六年,遷為御史大夫。

張蒼免相,文帝以皇后弟竇廣國賢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久念不可,而高帝時大臣餘見無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為丞相,因故邑封為故安侯。

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是時,太中大夫鄧通方愛幸,賞賜累鉅萬。

文帝常燕飲通家,其寵如是。是時,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禮。

嘉奏事畢,因言曰:“陛下幸愛群臣則富貴之,至於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罷朝坐府中,嘉為檄召通詣丞相府,不來,且斬通。

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頓首謝嘉。嘉坐自如,弗為禮,責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

史今行斬之!”通頓首,首盡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此語弄臣,君釋之。”

鄧通既至,為上泣曰:“丞相幾殺臣。” 擴充套件資料:申屠嘉是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個能拉強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隨劉邦,攻打項羽,因軍功升任一個叫做隊率(小隊長)的小官。

跟隨劉邦攻打黥布叛軍時,升任都尉。在漢惠帝時,升任淮陽郡守。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元年),選拔那些曾經跟隨高帝南征北戰,現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員,一律都封為關內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戶的食邑。後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申屠嘉擔任丞相五年之後,漢文帝去世了,漢景帝即位。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錯因為受皇帝寵愛,擔任內史,地位很高,權力也很大,許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請皇帝變更。同時還討論如何用貶謫處罰的方式來削弱諸侯的權力。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於自己所說的話不被採用,因此忌恨晁錯。 內史府大門本來是由東邊通出宮外的,使晁錯進出有許多不便,這樣,晁錯就自作主張該鑿一道牆門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門所鑿開的牆,正是太上皇宗廟的外牆。申屠嘉聽說之後,就想借晁錯擅自鑿開宗廟圍牆為門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辦,奏請皇上殺掉他。

但是晁錯門客當中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晁錯非常害怕,連夜跑到宮中,拜見皇上,向景帝自首,說明情況。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內史晁錯。景帝說道:“晁錯所鑿的牆並不是真正的宗廟牆,而是宗廟的外圍短牆,所以才有其他官員住在裡面,況且這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並沒有什麼罪過。

” 退朝之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非常後悔沒有先殺了晁錯,卻先報告皇帝,結果反被晁錯給欺騙了。”回到相府之後,因氣憤吐血而死,諡號為節侯。

自從申屠嘉死去之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舍先後擔任丞相之職。到了漢武帝時期,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人相繼為丞相,他們都是世襲的列侯,平庸無能,謹小慎微,當丞相只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

沒有一個人是以貢獻傑出、功名顯赫而著稱於世的。申屠嘉隨劉邦起事,滅項羽、平黥布,功勞很大。

到漢文帝時,已位居御史大夫,後任丞相,可謂位極人臣。 他為人秉直清廉,為了不受私人關係的影響,堅持不在家中接待客人。

司馬遷在《史記》評價申屠嘉說:申屠嘉可以說是剛正堅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卻既不懂權術又沒有學問,和蕭何、曹參、陳平這些前輩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遜色一些。

4。 文言文翻譯 《崔樞》

有個叫崔樞的人去汴梁考進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達半年之久,兩人成了好朋友。後來,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對崔樞說:“這些天承蒙你照顧,沒有把我當外人看待。我的病看來是治不好了,按我們家鄉的風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幫我這個忙。”崔樞答就了他的請求。商人又說:“我有一顆寶珠,價值萬貫,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確實是極珍貴的寶珠,願奉送給你。”崔樞懷著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寶珠。事後崔樞一想,覺得不妥:做一個進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給,怎麼能夠私藏異寶呢?商人死後,崔樞在土葬他時就把寶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進墳墓中去了。

一年後,崔樞到亳州四處謀生,聽到南方商人的妻子從南方千里迢迢來尋找亡夫,並追查寶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將崔樞告到官府,說寶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樞。崔樞說:“如果墓沒有被盜的話,寶珠一定還在棺材裡。”於是,官府派人挖墓開棺,果然寶珠還在棺材裡。沛帥王顏認為崔樞的可貴品質確實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樞考中進士,後來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聲。

5。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文言文翻譯

[原文]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鯀、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釋文]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叫明,怎樣叫暗?”魏徵答:“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瞭解情況,所以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帝舜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驩都不能矇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被軟禁餓死;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貴族大臣不敢矇蔽,下情得以上達。”唐太宗說:“好啊!”

6。 《威繼光》文言文翻譯

譯文:

戚繼光,字元敬,家中歷代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揮使,代理大寧都指揮使司事,召入京師任神機營坐營,品行很好。戚繼光少年時便很灑脫,氣度不凡。家窮,喜愛讀書,通曉經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襲世職,由於推薦被提拔為代理都指揮僉事,在山東防禦倭寇。改僉浙江都司銜,擔任參將,分管寧、紹、臺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樂清、瑞安、臨海,戚繼光未能及時援救,由於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與俞大猷的軍隊會合,在岑港包圍了汪直的餘黨。但很久都不能將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責令)戴罪懲辦敵人。不久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燒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上奏(朝廷)彈劾戚繼光無功,而且勾通外國。正在調查審問此事,不久就憑藉平定汪直的功勞恢復了原職,改守臺金、嚴三郡。戚繼光到浙江時,見防區的軍隊不習慣戰鬥,而金華、義烏民俗素有剽悍之稱,於是請準招募三千人,教他們攻擊、刺殺的方法,長短兵器輪番使用,從此戚繼光這支部隊特別精銳。又因為南方沼澤地很多,不利於騎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陣法,考慮步行作戰的方便,所有戰艦、火藥武器、兵械,都精心研製然後加以更換。“戚家軍”馳名天下。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搶掠桃渚、圻頭。戚繼光急忙趕到寧海,據守桃渚,在龍山把他們打敗,追到雁門嶺。倭寇逃脫後,趁機襲擊台州。戚繼光親手消滅了他們的魁首,把其餘的賊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頭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繼光在仙居攔擊,在路上的倭寇沒有能逃脫的。戚繼光先後九次作戰都大獲全勝,俘虜、斬首的有一千多人,燒死溺死的無數。總兵官盧鏜、參將牛天錫又在寧波、溫州打敗了敵人。浙東被平定,戚繼光提升了三級俸祿。福建、廣東的匪徒流入了江西。總督胡宗憲行文使戚繼光援助。搗毀了在上坊的賊窩,賊跑到建寧。戚繼光回到浙江。第二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從溫州來的,會合了福寧、連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壽寧、政和、寧德。從廣東南澳來的,會合了福清、長樂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鍾所,蔓延至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這時寧德已經屢次失陷。離城十里有個名叫橫嶼的地方,四面都是狹窄險要的水路,賊寇的大本營就設在裡面。官軍不敢攻打它,雙方對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駐紮在牛田,而酋長則駐紮在興化,東南兩面互相支援。福建接連告急,胡宗憲再次行文責令戚繼光剿滅他們。戚繼光首先進攻橫嶼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溝前進,搗毀了賊巢,斬首二千六百。乘勝攻至福清,打敗了牛田的倭寇,搗毀了賊巢,其餘的賊跑到興化。戚繼光急忙追趕,晚上四更時分抵達賊寇營寨。接連攻克了六十個營寨,斬首一千多。天亮(軍隊)進城。興化人才知道(喜訊),送牛送酒前來慰勞的人絡繹不絕。(戰事結束)戚繼光便把軍隊撤回(原來的駐地)。

7。 崔子忠文言文翻譯和答案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東平度州人。子忠為諸生,甚貧。為文崛奧,數試而困,慨然棄去。蓽門土壁,灑掃潔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黽勉操作,三女亦解頌讀;雖無終日之計,晏如也。工圖繪,為絕境,時經營以寄傲;更善貌人,無不克肖。當時貴人,多願與之交,皆逃避不顧。不喜飲酒,二三故人以文字過從,談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來,慕其人,多謝不見。人或尤之,笑曰:“交遊盛而朋黨立,東漢之季可鑑也。”後果有以復社植黨者,其識力過人如此!所作詩歌古文詞,人鮮知者,徒知其畫耳。董文敏公嘗謂其人、文、畫,皆非近世所常見。(選自《江西古文精華叢書•筆記卷•周亮工•書影》)

【譯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東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縣學讀書時,(家境)很貧窮。他寫的文章很奇崛深奧,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於是他)很灑脫地放棄科考離開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門土牆,(但是)灑掃得很整潔乾淨;冬天穿一件粗布襖,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襖,很勤勉勞作,(他的)三個女兒也能讀書識字;雖然沒有可以保證一日三餐的生計,但他很愉快。他善於作畫,(常常)畫一些與世隔絕之地的絕美之景,經常藉助不俗的匠心來寄託傲世之志;更善於畫人物 *** ,沒有不逼真的。當時身份尊貴的人,大多願意與他交往,(但)他總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歡飲酒,兩三個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離開。很多士人從各地趕來,都仰慕他的為人,(但他)大多推辭不見。有人責怪他,他笑著說:“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視為私結朋黨,東漢末年的歷史可以借鑑。”後來果然有以搞“復社”建立黨派的,可見他看問題的能力就是如此過人!他所作的詩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畫而已。董其昌(諡號文敏)先生曾經稱他的為人、文章、繪畫,都不是近代以來所常見到的。

8。 懶婦文言文翻譯及字意

原文:曩有一婦人至懶,日用飲食皆仰丈夫操作,其惟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已。

一日,夫將遠行,五日方回,恐其懶作捱餓,乃烙一大餅,中孔,套其項上,為五日之需,乃放心出門而去。及夫歸,已餓死三日矣。

丈夫駭,詣房一覘,項上餅惟前近口之處吃了一塊,其餘則依然未動也。譯文大意從前有一個婦人特別懶,平時家裡什麼事情都是丈夫在做,她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一天,丈夫要出門,五天後才能回來,擔心她太懶以至於捱餓,就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婦人脖子上,夠她五天吃的了,於是放心出門而去。等丈夫回到家,婦人已餓死三天了。

丈夫很驚訝,進房一看,套在脖子上的麵餅只是吃了嘴前面的一塊,其他的地方一點也沒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