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你確定能讀懂這本書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08

《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你確定能讀懂這本書嗎?樂燕鈮3Q 2022-07-29

3年前讀過一本書,書名叫《巴赫的菸斗》。那本書裡的大部分文章,藝術評論家、專欄作家、《愛樂》雜誌主筆賈曉偉試圖用自己的文字將能讓使用者優雅起來的物件與一位文化名人勾連起來。這種構思太誘惑讀者了,像標題被用作書名的那篇《巴赫的菸斗》,因著菸斗這一物件,彷彿巴赫那恢弘的音樂聖殿,也不讓人望而生畏了。

我以為《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也是類似的文化隨筆,所不同的是,作者李雙志用了兩個名字弗洛伊德和尼采,用了弗洛伊德的躺椅和尼采的天空這樣的意象,來強調這是一本專門討論德奧文化的作品。

我的猜測也太離譜了。

這不是一本文化隨筆。從被晃了一眼的尷尬中回過神來後,開始認真閱讀《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併發願要讀完該書。 可只讀了導論,就不得不自問:你確定能讀懂這本書嗎?

到底沒能抵擋住想要多瞭解一點弗洛伊德與尼采的意願——我的意思是,如果透過閱讀弗洛伊德和尼采的原著來讓自己更深入地瞭解兩位大師,那就太為難我了。 去年,讀過李雙志翻譯的比利時作家雨果·克勞斯的《比利時的哀愁》,覺得這位學者的譯筆非常體恤普通讀者。翻譯一本小說和撰寫一部學術著作,當然是在文字世界的兩極裡體驗寫作的快樂,然而,縱然有著兩付筆墨,譯者李雙志和學者李雙志終歸是同一個人。 當他專攻學術著作的時候,大概會念及普通讀者進入專業文字的難處,不然,一本關於“德奧世紀末的美學景觀”的論著,怎麼會被按上《弗洛伊德的躺椅和尼采的天空》這樣一個既詩意又讓人感覺距離懂得尼采和弗洛伊德只剩一層窗戶紙的書名?

我的猜測又一次離譜了。

弗洛伊德和尼采,弗洛伊德的躺椅和尼采的天空,只是深諳吸引讀者妙招的李雙志選用的恰到好處的切入話題的路徑。那麼,這本書的話題是什麼呢? 李雙志想透過這兩位德奧大人物再一次闡述他為之爬梳了十多年的命題:德語文學中的世紀末景觀。 我想,要懂得李雙志從本科到博士後始終放不下的這個課題,起碼得讀過書稿中所涉及的那些德奧作家的部分作品吧? 比如說,引發他對德奧世紀末文學產生濃厚興趣的詩人霍夫曼斯塔爾的作品;又比如說,他在書裡屢屢提及的作家托馬斯·曼的作品。然而,不曾讀過霍夫曼斯塔爾的詩不說,托馬斯·曼的小說也沒有讀全,我又怎麼能讀懂《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德奧世紀末的美學景觀》?

似懂非懂地讀完《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後,我還是想說這是一本好書,因為它幫助我達成了我對這本書的閱讀期待,亦即在原有基礎上對弗洛伊德和尼采的瞭解又深入了一點點。

也就是說對我而言,這本書的精華為第一章“德奧世紀末的思想資源:尼采與弗洛伊德”。

“1900年去世的尼采可以說是德奧世紀末美學運動在思想上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作者寫在第33頁上的這句“宣言”,想說這一章不是該書的高潮,也難。問題是,透過聞名遐邇的《查拉圖斯拉如是說》認識尼采的讀者,也許未必懂得“德奧世紀末美學運動”這個關鍵詞,可說尼采是奠基人和引路人,恐怕沒有讀者會因此質疑作者,但是,尼采何以能榮膺他所生活的時代思想上的奠基人和引路人這一光榮稱號的?滿足於知其一的我們,緊緊跟隨李雙志走進尼采的著作《瓦格納事件》,經由他不故作高深的解讀,“知其二”就這麼突然而至,其中的喜悅真是言語難以窮盡,尤其是像我這樣的古典音樂樂迷,始終不能理解像瓦格納這樣一個反猶主義者,何以能創作出《尼伯龍根指環》這樣一部定能千古流芳的音樂作品?也就是說,創作者的人格與創作的作品之間完全失衡,瓦格納是怎麼做到的?李雙志對《瓦格納事件》的解讀,拭去了蒙在我眼前一層蔭翳。

明明是一本關於“德奧世紀末的美學景觀”的學術專著,卻幫助我這樣的讀者理解了瓦格納與他作品之間的關係 ,我不知道李雙志是否歡迎這樣的讀者?

如前所述,以尼采和弗洛伊德為論述主角的,只是《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的第一章,該書的二至五章的章節名分別為“德奧大都市:現代化體驗的文化對映場”、“頹廢與沒落的多重敘事”、“情慾書寫的反叛與諷刺”和“審美幻境的破滅”,僅這些章節名,就很讓人產生閱讀慾望,像第三章“頹廢與沒落的多重敘事”,李雙志議論起作家來,不比那些作家創作的小說缺少故事性, 像第三節“托馬斯·曼的家族衰落編年史”,與科爾姆·託賓《黑暗時代的愛》中的《托馬斯·曼:被傳記者追逐的退場》遙相呼應,是能俘獲讀者的。

這本書名很長的書,每一章都會有自己的鐵粉。如若李雙志不甚滿意,那麼,誰讓你寫了一本這樣難讀的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