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悔斬張蘊古文言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3-01-16

太宗悔斬張蘊古文言文金色盛典歷史 2022-10-01

1。 求太宗悔斬張蘊古文言文翻譯

原文:貞觀五年,張蘊古為大理丞。

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疾,言涉妖妄,詔令鞫其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坐。”

太宗許將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①。

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

既而悔之,謂房玄齡曰:“公等食人之祿,須憂人之憂,事無鉅細,鹹當留意。今不問則不言,見事都不諫諍,何所輔弼?如蘊古身為法官,與囚博戲,漏洩朕言,此亦罪狀甚重。

若據常律,未至極刑。朕當時盛怒,即令處置。

公等竟無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決之,豈是道理。”因詔曰:“凡有死刑,雖令即決,皆須五覆奏。”

五覆奏,自蘊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

自今以後,門下省覆,有據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錄奏聞。”譯文:貞觀五年,張蘊古任大理寺丞。

相州有個名叫李好德的人,一向有瘋癲病,講了些荒謬狂妄的話,唐太宗詔令治罪。張蘊古說:“李好德患瘋癲病證據確鑿,按照法律不應判罪。”

太宗答應對他予以從寬處理,張蘊古私下把太宗的旨意告訴李好德,並和他博戲。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彈劾張蘊古,太宗對張蘊古的行為感到十分憤怒,便下令把張蘊古在東市斬首。

不久,唐太宗對自己的做法很後悔,對房玄齡說:“你們吃了君主的俸祿,就要替君主分憂,事無大小,都得留心。如今我不詢問,你們就不說自己的看法,看到事情都不諫諍,這怎麼能稱作輔弼呢?比如,張蘊古身為法官,和獄囚一起博戲,還洩露我的話,雖說罪狀嚴重,但如果按正常的法律量處,還不至於判處死刑。

我當時盛怒,立即下令處死,你們竟然不說一句話,主管部門又不復奏,就把他處決,這難道合乎道理嗎?”於是下詔說:“凡有死刑,雖下令立即處決,都還得五次復奏。”唐代五復奏的規定,就是從張蘊古這件事情開始的。

詔令中又說:“遵照律文定罪,也可畿有冤情。從今以後,由門下省複審,有按照法令應當處死而情有可原的,應將案情抄錄奏報。”

① 指張與囚犯獄中對弈貞觀政要 刑法第三十一 吳兢 節選以上。

2。 魏徵妙諫 文言文翻譯

房玄齡、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監竇德素,問道:“北門最近建造什麼?”竇德素(將這件事)報告給了皇上。

皇上大怒,責務房玄齡等(人)說:“你們只要管理南面衙門裡的政事就行了,北門一個小規模建造, *** 們什麼事呢?”房玄齡等下拜謝罪。魏徵向皇上進諫說:“我不知道陛下為什麼責務房玄齡等人,房玄齡等人有什麼可謝罪的。

房玄齡等人作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對於朝廷內外的事情難道有不應該知道的嗎?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應該幫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應當請求陛下制止它。向有關官吏打聽一下,從道理上講是應該的。

不知道他們犯了什麼罪而受到責備,也不知道他們犯了什麼罪而要道歉。”皇上對此非常慚愧。

3。 《盧祖尚列傳》譯文

自己翻譯的,給我加30分。

盧祖尚者,字季良,光州樂安人也。父禧,隋虎賁郎將。累葉豪富,傾財散施,甚得人心。大業末,召募壯士逐捕群盜。時年甚少,而武力過人,又御眾嚴整,所向有功。群盜畏憚,不敢入境。及宇文化及作亂,州人請祖尚為刺史。祖尚時年十九,升壇歃血,以誓其眾,泣涕歔欷,悲不自勝,眾皆感激。王世充立越王侗,祖尚遣使從之,侗授祖尚光州總管。及世充自立,遂舉州歸款,高祖嘉之,賜璽書勞勉,拜光州刺史,封弋陽郡公。武德六年,從趙郡王孝恭討輔公礻石,為前軍總管,攻其宣、歙州,克之。進擊賊帥馮惠亮、陳正通,並破之。賊平,以功授蔣州刺史。又歷壽州都督、瀛州刺史,並有能名。貞觀初,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冒得罪,太宗思求良牧,朝臣鹹言祖尚才兼文武,廉平正直。徵至京師,臨朝謂之曰:“交州大籓,去京甚遠,須賢牧撫之。前後都督皆不稱職,卿有安邊之略,為我鎮邊,勿以道遠為辭也。”祖尚拜謝而出,既而悔之,以舊疾為辭。太宗遣杜如晦諭旨,祖尚固辭。又遣其妻兄周範往諭之曰:“匹夫相許,猶須存信。卿面許朕,豈得後方悔之?宜可早行,三年必自相召,卿勿推拒,朕不食言。”對曰:“嶺南瘴癘,皆日飲酒,臣不便酒,去無還理。”太宗大怒曰:“我使人不從,何以為天下命!”斬之於朝,時年三十餘。尋悔之,使復其官廕。

譯文:

盧祖尚,字季良,光州樂安人。父親盧禧,是隋朝的虎賁郎將。盧祖尚覺得家境富裕是累贅,把所有錢財拿出來分發給大家,因此得到人心。大業末年,盧祖尚招募勇士驅逐、捉拿強盜。當時盧祖尚很年輕,而武力過人,又對部下統御嚴格,凡出征的都有功勞。盜賊們懼怕他,不敢進入他管轄的地方。

到宇文化及作亂,光州人請求盧祖尚擔任該州的刺史。盧祖尚當時才19歲,上祭壇歃血明志,向眾人宣誓,不禁哭泣不已,悲從中來,眾人都非常感動。

王世充立越王侗,盧祖尚派遣使節跟隨越王,越王侗授權盧祖尚為光州總管。

到王世充自立為王,盧祖尚就帶領光州歸順朝廷,唐高祖嘉獎他,賜給官印慰勞、勉勵他,拜他為光州刺史,封爵弋陽郡公。

武德劉年,盧祖尚跟隨趙王李孝恭討伐輔公礻石,擔任前軍總管,攻打輔公礻石的宣州、歙州,都打下來了。進軍攻擊敵軍統帥馮惠亮、陳正通,把他們擊潰了。賊寇平定後,盧祖尚因戰功被授予蔣州刺史。又先後擔任壽州都督、瀛州刺史,有賢能的名聲。

貞觀初年,交州都督、遂安公壽因為貪汙挪用獲罪,太宗皇帝想尋找好的州牧,朝廷大臣都說盧祖尚文武全才,廉潔正直。徵召到京城,皇帝在朝堂上對他說:“交州是個大地方,離京師很遠,需要賢能的州牧安撫。以前的都督都不稱職,你有安撫邊疆的才略,為我鎮守邊境,不要因為路遠而推辭。”

盧祖尚跪拜稱謝而出,不久後悔,以從前的病痛復發為藉口推辭出任。唐太宗派杜如晦傳皇帝旨意,盧祖尚堅決推辭。又派遣他妻子的哥哥周範前去傳達皇帝的意思:“普通人許諾了尚且有信用,你當面許諾於我,怎麼能後來反悔呢?最好早早上路,三年之後一定召還你,你不要推辭,我一定守信。”盧祖尚回答說:“嶺南瘴氣很重,需要整天喝酒,我不能喝酒,去了就不可能回來了。”太宗皇帝大怒說道:“我安排一個人做事他都不聽從,怎麼能號令天下呢!”於是在朝廷裡將盧祖尚斬首,當時他才三十多歲。不久太宗後悔了,下令恢復他原來的官爵。

4。 舊唐書李靖傳的原文與翻譯

原文舊唐書 卷七十一》: 李靖,本名藥師,雍州三原人也。

祖崇義,後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詮,隋趙郡守。

靖姿貌瑰偉,少有文武材略,每謂所親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其舅韓擒虎,號為名將,每與論兵,未嘗不稱善,撫之曰:「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初仕隋為長安縣功曹,後歷駕部員外郎。左僕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皆善之。

素嘗拊其床謂靖曰:「卿終當坐此。」大業末,累除馬邑郡丞。

會高祖擊突厥於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執靖將斬之,靖大呼曰:「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高祖壯其言,太宗又固請,遂舍之。

太宗尋召入幕府。武德三年,從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

時蕭銑據荊州,遣靖安輯之。輕騎至金州,遇蠻賊數萬,屯聚山谷。

廬江王瑗討之,數為所敗。靖與瑗設謀擊之,多所克獲。

既至硤州,阻蕭銑,久不得進。高祖怒其遲留,陰敕硤州都督許紹斬之。

紹惜其才,為之請命,於是獲免。會開州蠻首冉肇則反,率眾寇夔州,趙郡王孝恭與戰,不利。

靖率兵八百,襲破其營,後又要險設伏,臨陣斬肇則,俘獲五千餘人。高祖甚悅,謂公卿曰:「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

」因降璽書勞曰:「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四年,靖又陳十策以圖蕭銑。

高祖從之,授靖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軍之任,一以委靖。

其年八月,集兵於夔州。銑以時屬秋潦,江水泛漲,三峽路險,必謂靖不能進,遂休兵不裝置。

九月,靖乃率師而進,將下峽,諸將皆請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

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孝恭從之,進兵至夷陵。

銑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孝恭欲擊之,靖曰:「士弘,銑之健將,士卒驍勇,今新失荊門,盡兵出戰,此是救敗之師,恐不可當也。宜自泊南岸,勿與爭鋒,待其氣衰,然後奮擊,破之必矣。

」孝恭不從,留靖守營,率師與賊合戰。孝恭果敗,奔於南岸。

賊舟大掠,人皆負重。靖見其軍亂,縱兵擊破之,獲其舟艦四百餘艘,斬首及溺死將萬人。

孝恭遣靖率輕兵五千為先鋒,至江陵,屯營於城下。士弘既敗,銑甚懼,始徵兵於江南,果不能至。

孝恭以大軍繼進,靖又破其驍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甲卒四千餘人,更勒兵圍銑城。明日,銑遣使請降,靖即入據其城,號令嚴肅,軍無私焉。

時諸將鹹請孝恭雲:「銑之將帥與官軍拒戰死者,罪狀既重,請籍沒其家,以賞將士。」靖曰:「王者之師,義存吊伐。

百姓既受驅逼,拒戰豈其所願?且犬吠非其主,無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於漢祖也。今新定荊、郢,宜弘寬大,以慰遠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義。

但恐自此已南城鎮,各堅守不下,非計之善。」於是遂止。

江、漢之域,聞之莫不爭下。以功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

詔命檢校荊州刺史,承製拜授。乃度嶺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撫,其大首領馮盎、李光度、寧真長等皆遣子弟來謁,靖承製授其官爵。

凡所懷輯九十六州,戶六十餘萬。優詔勞勉,授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

十六年,輔公祏于丹陽反,詔孝恭為元帥、靖為副以討之,李績、任瑰、張鎮州、黃君漢等七總管並受節度。師次舒州,公礻石遣將馮惠亮率舟師三萬屯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屯青林山,仍於梁山連鐵鎖以斷江路,築卻月城,延袤十餘里,與惠亮為犄角之勢。

孝恭集諸將會議,皆雲:「惠亮、正通並握強兵,為不戰之計,城柵既固,卒不可攻。請直指丹陽,掩其巢穴,丹陽既破,惠亮自降。

」孝恭欲從其議。靖曰:「公祏精銳,雖在水陸二軍,然其自統之兵,亦皆勁勇。

惠亮等城柵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頭,豈應易拔?若我師至丹陽,留停旬月,進則公祏未平,退則惠亮為患,此便腹背受敵,恐非萬全之計。惠亮、正通皆是百戰餘賊,必不憚於野戰,止為公祏立計,令其持重,但欲不戰,以老我師。

今欲攻其城柵,乃是出其不意,滅賊之機,唯在此舉。」孝恭然之。

靖乃率黃君漢等先擊惠亮,苦戰破之,殺傷乃溺死者萬餘人,惠亮奔走。靖率輕兵先至丹陽,公祏大懼。

先遣偽將左遊仙領兵守會稽以為引援,公祏擁兵東走,以趨遊仙,至吳郡,與惠亮、正通並相次擒獲,江南悉平。於是置東南道行臺,拜靖行臺兵部尚書,賜物千段、奴婢百口、馬百匹。

其年,行臺廢,又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丹陽連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鎮撫之,吳、楚以安。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為行軍總管,統江淮兵一萬,與張瑾屯大谷。時諸軍不利,靖眾獨全。

尋檢校安州大都督。高祖每雲:「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九年,突厥莫賀咄設寇邊,徵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

頡利可汗入涇陽,靖率兵倍道趨豳州,邀賊歸路,既而與虜和親而罷。 太宗嗣位,拜刑部尚書,並錄前後功,。

5。 李世民畏魏徵 文言文翻譯 高手來鷂竟死懷中

選自[文成公主傳奇]

第九回 射犛牛大宴報聘使 拒請婚遷怒吐谷渾(2)

翻譯:然而,別看魏徵狀貌不逾中人,卻有膽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徵是一片赤膽忠心,況且總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霽威”改容,瞿然向魏徵賠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徵從外面回來,看到太宗皇帝車駕齊備,像是要出門,見到魏徵,突然又下命令將車馬驅回。魏徵不解,問道:

“聽人說陛下要駕幸南山,外面都己嚴裝待命,卻突然不去了,這是為什麼?”

太宗皇帝笑著說:

“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

還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隻特別好的鷂鷹,非常喜歡,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著它玩兒。正玩得高興的時候,遠遠望見魏徵走來,急忙把鷂鷹揣在懷裡藏了起來。魏徵奏起事來,沒完沒了,說個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動。等魏徵告辭後,急從懷中掏出鷂鷹,結果早給憋死了。

6。 《新唐書》文言文翻譯

尹思貞是京兆長安人。二十歲時因考中明經科進士,調任隆州參軍事。下屬縣邑的豪強蒲氏驕縱不守法,州府傳文書令尹思貞審查他,揭發他的不正當得來的錢財上萬,終於定罪處死,轄區百姓道賀,刻石碑讚頌。升為明堂縣令,因良好的政事出名。提拔為殿中少監,任檢校洺州刺史。正逢契丹人孫萬榮作亂,北方一帶受震驚,尹思貞安撫境內民眾,唯獨不受驚擾。

神龍初年,提拔為大理卿。雍地人韋月將告發武三思叛逆,唐中宗下令斬韋月將,尹思貞認為正處在春天萌發滋長的月份,堅持奏告不能斬殺,就判處杖刑,把他流放到嶺南。武三思暗示主管官員施加法令殺韋月將,尹忠貞義堅持爭論,御史人大李承嘉幫助武三思,因而拿別的事情彈劾尹思貞,使尹思貞不能見官陳述。尹思貞對李承嘉說:“您為天子執行法令,竟擅自使用權威,輕視法度,阿諛依附奸臣圖謀不軌,現在您將要除掉忠良來自己任意妄為嗎 ”李承嘉羞愧惱怒,彈劾尹思貞,讓尹思貞做了青州刺史。有人問他說:“您勤勉修養自身,為什麼要與李承嘉辯論呢 ”他回答道:“石頭不能說話,可是有時也會發出聲音。李承嘉依仗權勢侮辱我,我堅持正義不受辱,也不知道這些話從哪裡來的。”他治理青州有政績,蠶甚至一年結四次繭,黜陟使路敬潛到他的轄區,感嘆道:“這不是良好的政事導致出現祥瑞嗎!”上奏章說此事。

睿宗即位,徵召尹思貞授官職為將作大匠,封他為天水郡公。僕射竇懷貞總管興建金仙,玉真兩座道觀,大量的徵用民夫工匠,尹思貞多次減少用人數量。竇懷貞責備尹思貞,尹思貞回答道:“您是輔佐大臣,不能輔助君王宣揚教化,卻大興土木,來討好皇帝損害百姓,又聽小人誣陷的話來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現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離去,關上家門不出等候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讓他辦理公事。竇懷貞被處死後尹思貞被命任為御史大夫,多次提升為工部尚書。後請求辭職,皇帝答應了。尹思貞前後當了十三年郡的刺史,他的政事都因清明最佳聞名。

7。 文言文“魏徵”的翻譯

徵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顏苦諫;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為霽(止)威。嘗謁告上冢,還言於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上嘗得佳鷂,自臂之,望見徵來,匿懷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鷂竟死懷中。

翻譯:然而,別看魏徵狀貌不逾中人,卻有膽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徵是一片赤膽忠心,況且總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霽威”改容,瞿然向魏徵賠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徵從外面回來,看到太宗皇帝車駕齊備,像是要出門,見到魏徵,突然又下命令將車馬驅回。魏徵不解,問道:

“聽人說陛下要駕幸南山,外面都己嚴裝待命,卻突然不去了,這是為什麼?”

太宗皇帝笑著說:

“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

還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隻特別好的鷂鷹,非常喜歡,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著它玩兒。正玩得高興的時候,遠遠望見魏徵走來,急忙把鷂鷹揣在懷裡藏了起來。魏徵奏起事來,沒完沒了,說個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動。等魏徵告辭後,急從懷中掏出鷂鷹,結果早給憋死了

8。 誰有 的古文翻譯啊

原文: 貞觀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趙元楷課父老服黃紗單衣,迎謁路左,盛飾廨宇,修營樓雉以求媚。

又潛飼羊百餘口魚數千頭,將饋貴戚。太宗知,召而數之曰:“朕巡省河、洛,經歷數州,凡有所須,皆資官物。

卿為飼羊養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復行,當識臣心,改舊態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發此言以戒之。

元楷慚懼,數日不食而卒。 翻譯: 貞觀七年(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貞觀七年即公元633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幸蒲州,蒲州刺史趙元楷令老年人穿黃紗單衣,準備在路旁迎接拜見皇帝。

並且大肆修飾官署的房屋、修整裝飾城樓用以討好太宗。又暗自地飼養百多頭羊、幾千條魚,準備送給皇親貴戚。

太宗知道此事後,便召來趙元楷斥責道:“我巡察黃河、洛水之間的地方,經過幾個州,凡是需要用度的東西,都是用官府的物資供應。你給我們飼養羊、魚,雕飾庭院屋宇,這種行為無疑是已滅亡的隋朝的壞風氣,現在不能再實行了,你應該理解我的心意,改變舊習慣。

”這是因為趙元楷在隋朝任職時就喜歡阿諛奉承,為人很不正派,所以太宗說這樣的話來警戒他,趙元楷又慚愧又害怕,幾天不吃東西而默默死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