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的贈別詩有哪些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3-01-15

李白寫的贈別詩有哪些hua5712013-01-08

李白三首贈別七言絕句賞析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

360問答

行,忽聞岸上踏歌

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聞王昌

皇狀機

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

模煤亂主論團員

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

察再顯響日權革

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

天際流。

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

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

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

因型故長線訓順

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

用夫陳派企度秋

廣陵》。雖然題材不盡

相同,但是卻表達

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腸。

“李白登舟

著曲官財煤歷微打再

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想差亞均速就季防

汪倫送我情”。李白實在

鹽緊臉越巖守達衣

是一個不拘小節的

人,中國的詩人成千

上萬,又有幾個能在詩歌的一開頭就提筆寫出自己的大號呢?

了進絲壓求減絕吃雷映

因為這首詩所要記述是一段摯樸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沒了客

繼終笑絕

套禮節。他本來已經上船,馬上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在朋友們依

依的惜別聲中,忽然從岸上傳來

一陣歡快的歌聲,大家在詫異之時

,回頭一看,沒想到

原來是汪倫,他竟

酒間

然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又蹦又跳地趕來給李白送行了。也許按照常理,朋友分別,都應該感到傷心,忙著互道珍重,可是這個人卻一反常態

肉劇裝液肥越跳蘇語高

,又唱又跳的,像什麼樣子?誰知他這看上去有點不近情理的舉動,卻正和了李白

真觸攻苗氧燒印菜它剛目

的心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真誠地相處,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

刑收佔質

的又有什麼意思?可是當著眾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掃

了大家的興,所以他就拐了一個不

大不小的彎子,說“哪怕

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

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實並不是說大家千叮嚀萬囑咐的道

別是對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

地勸大家沒有必要在分手時過於傷感、沉重

而已。這樣的表白既不會涼

了眾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氣

殖時擔再激緊

氛活躍起來,李白也就

在這一片踏歌聲中,心情愉

快地與大家揮手告別,

離開了這個給他留下了美

好回憶的桃花潭了。這首小

詩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使得桃花潭一帶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遺蹟,如在

潭東岸邊,就有一處題

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閣。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淺顯易懂,但是卻有一種耐人回味的藝

術效果。乾隆皇帝對此詩

的評價是,“語近情遙,有手揮五絃,目送飛鴻之妙。

”手揮五絃,目送飛

鴻,是六朝名士嵇康

豐衝只變燈精

的詩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經心、其實瀟灑無

料時備給守約開器羅半想

限的神態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心悅誠服而自嘆不如呀。另外,詩歌的三、四兩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為參照物,來衡量汪倫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種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來比附,又使人不侷限於具體的物象之中,而讓讀者自己去心領神會。清人沈德潛非常欣賞這兩句,他指出:“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所以說“不及”兩字,也是頗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將深千尺來比喻,而只說是不及,那麼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結論,而在這種再創造的過程中,這首小詩也就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比起李白許多眾口流傳的詩歌來說,這首七言絕句詩的題目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左遷,其實是被貶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王昌齡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不拘小節,被貶為龍標縣尉。而對於自己的人格,王昌齡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詩,也是用七絕寫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詩是這樣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見其冰清玉潔之心,並不因為飛來橫禍而稍加改變。李白作為他的朋友,在聽說了王昌齡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後,特地寫了這首詩寄給遠在龍標的他,以表達自己對友人的無限關心與同情之心。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的開篇並不單純是描寫李白當時眼見之景和耳聽之聲,而是頗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比興風韻,“楊花”這一景物在詩詞中歷來就有一種叫人飄忽不定的感覺,而叫著“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更給人一種淒涼哀怨的聯想。子規就是杜鵑。在暮春無數明媚的景緻中,李白單獨挑選了“楊花落”和“子規啼”這兩樣來點明時令,其飄零之感、流離之恨,躍然紙上,令人悲從中來,而且,這楊花已經“落盡”,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簡直是慘不忍睹了。為什麼詩人會面對暮春如此傷感呢,“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個中原因。李白是因為聽說了王昌齡被貶官,古時資訊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訊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齡早已動身,此時多半已經在奔赴貶所的路上了吧。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蠻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總稱。詩的前半首隻說看見楊花落盡,只說聽見子規啼血,只說想像王昌齡顛沛流離在湘西的荒山惡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詞,而悲痛之情已見。在前面的鋪墊之後,後面兩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縣西,位於黔陽,即王昌齡貶所龍標縣的西面偏南。朋友被貶到地老天荒之處,無法相從,唯有將滿腔的愁思,與天上的明月,託付給西風,寄給“天涯淪落人”了。愁心,是李白對朋友被貶的同情與擔心,理應寄去,可以給落難的友人以安慰,可是明月代表著什麼呢?李白沒有明說,這給王昌齡和後來的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是代表李白對朋友的相思之情吧,因為自古以來,不論是圓月還是初月,都是文人筆下懷遠思親的象徵。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自不必說,而在李白之前的,有謝莊的“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張若虛的“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李白是想請這輪同照兩地的明月,來傳達自己對朋友的一片真心呀。不管別人會如何看待你,我知道你心如明月,志行高節;也不管我身處何方,月亮在照見我的同時,也可以照見你。透過詩人的藝術想象,無知的月亮就這樣成為了李白與王昌齡心靈之間的紐帶。這首小詩也成為李白赤子心腸的最好例證。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一幅大寫意的江畔送別圖。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武漢市蛇山黃鵠磯頭。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在唐代為揚州廣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詩中的“下揚州。”這首詩是李白,也是唐詩中最動人的送別詩之一,但是全詩卻沒有一個字提到離情別恨。所以唐汝說這首詩“目力已極,離思天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詩的前兩句是敘事,當然沒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飽含“離思天涯”呢,故人,當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詩人中,年紀較長的一位,出生於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長十二歲,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時,李白還不滿四十歲。孟浩然是位幾乎一生都沒有從政做官的“閒人”,僅在張九齡罷相後貶荊州長史時,在他手下擔任過從事一職,這在盛唐的著名詩人中也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李白對孟浩然卻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經寫過《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孟浩然閒雲野鶴似的生涯,對酷愛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來說,可以說是一見如故,所以兩人成為忘年之交。現在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離去了,要告別千古勝蹟的黃鶴樓了,之所以在詩中重提此樓,大概是因為李白曾在黃鶴樓上,多次與“孟夫子”流連忘返,忘形爾汝吧。而且此處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經過的種種神話傳說,也為孟浩然的離去增添了幾分遐想。就在這煙花似錦,春光如夢的季節裡,在黃鶴樓腳下,送孟夫子順江東下,直赴那人間天堂的揚州名城。此人,乃“風流天下聞”的當代名流;此時,乃大唐開元盛世,千古難逢;此景,又逢陽春三月,從黃鶴古樓到揚州古城,大江上下,該有多少看不盡的風光,這一切都是那樣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開頭這兩句看似平淡的敘事,包含了李白多麼豐富的內心世界呀。而此時,他又有多少話想對孟浩然傾述呀。想一想,他在《贈汪倫》詩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的瀟灑,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而這會兒的李白恐怕不會聯手而歌、邊跳邊唱的為孟浩然送行了。他不但沒有在分手之際“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經登舟遠去之後,還獨自一人默默地佇立江邊,目送著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揚帆東去,直到不見蹤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是寫景,當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卻是飽含“悵望之情”的。一開始,是黃鶴樓下,長江岸邊,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兩位詩人,拱手相別,漸漸地,船離碼頭,漸行漸遠,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遠處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順江而下,最後,連帆影也沒有了,只有腳下那不盡的滔滔江水,還在無語地向著朋友遠去的天邊流淌。李白站在江邊目送帆影,直至消失,也不曾離去,可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一直在翹首凝望朋友所乘的的江船不斷遠去,直到消失以後,才注意到那一江春水,正浩浩蕩蕩地向著水天相接的天邊流去。這雖是寫景,可又有誰能說不是在抒情呢,李白把他對朋友的無限眷戀,都融入了那遠去的江帆之中,匯進了滔滔的江水之中。讓人感到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悠遠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