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文言文與李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3-01-16

三峽文言文與李白漢匠文化 2022-10-10

1。 三峽和與朱元思書的對比文言文題,線上等

1)取材上的異同點:

相同點:兩文寫的都是祖國江河大川。寫了山(雄偉),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點:《三峽》寫長江三峽(主要是巫峽),前文寫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段。

(2)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相同點:兩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徵,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描寫。富有傳神力量。

如《三峽》一文,寫夏景,自應寫長江之水奔騰咆哮,然而作者並未直接描摹江水的驚濤拍岸,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虛擬了一葉扁舟。載著“工命急宣”的使者,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路遙,時短,行速顯示了三峽水流的洶湧湍急。

寫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絕巘,怪柏這八種富有特徵的山水景象,描繪出一種”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的優美境界,更給人一種清幽閒靜,如臨其境的美好感受。

寫秋景,作者用”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八個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徵後,緊緊抓住這裡最具特色的”猿嘯“著力加以渲染:”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這不僅讓人們見到了三峽悽清的秋景,還聽到了悽異,哀轉的猿聲,使哀思和悲秋融為一體。

《與朱元思書》中寫水的清澈:”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動靜結合,使明淨美與氣勢美交織在一起。寫山,透過”爭高“,”競上“互比高低,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如此用審美移情的眼光,寫山勢之離奇,能給人以向上的激勵。這是富春江兩岸高山的特徵,寫得確也別有風味。

不同點:《三峽》先寫三峽形勢,再分季節寫景色特徵,前文則是先寫總體感受,再分寫奇山異水。

(3)在語言上的異同點:

相同點:都精練恰當,有傳神力量;

不同點:後文是散文語言,前文是駢體語言,對偶句頗多。

另外,作者及出處不同:《三峽》作者酈道元,出自《水經注》;《與朱元思書》作者吳均,出自《藝文類聚》。

2。 《三峽》文言文

翻譯

從三峽全長七百里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傳達,那麼,從白帝到江凌,雖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發,晚上便到,即使乘飛奔的馬,駕者烈風也沒這樣快。

每當春冬的時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譚,迴旋著清波,倒影著兩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怪的柏樹,懸崖上流下的瀑布,飛花四濺,在山峰和樹林之間飛濺,水清、樹榮、高山、草盛,確有許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蕭瑟冷靜,山澗寂靜,猿猴啼啼的長叫,持續有很久,悽慘的聲音異常,在山谷久久迴盪,所以打漁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最長,聽見猿聲後,眼淚沾溼了衣服。

通假字

闕通缺

作者

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或 古義:有時 )

(或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 )

(至於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湧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 寫三峽的詩詞,除李白和酈道元外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巫山暮足沾花雨,

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旗數聲鼓,

使君艛艓上巴東。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灩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裡,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裡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4。 三峽 文言文

江水·三峽(酈道元)

水經注(酈道元)

江水

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 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 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 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檉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並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遊,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五日, 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江水 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 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裡,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 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 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 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餘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 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 驚知己於千古矣。”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 李白《上三峽》的全文

原文:

巫山夾青山,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故事背景:此詩當為李白流放夜郎,自三峽入蜀時所作。三峽指長江之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解釋:

[1]巫山:在重慶巫山縣南。 [2]巴水:指長江水。重慶東面長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傳說巴子國由此得名。古渝、涪、忠、萬等州均屬巴國地,故此段長江常稱巴水。 [3]西陵峽中有黃牛山,下有黃牛灘,南岸山壁間有石,如人負刀牽牛。江流迂迴,舟行晝夜後仍見此石。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