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8-15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3-25 回答

最早語出《晉書·羊祜傳》,百其他出處:南宋詞人辛棄疾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棄疾之後,有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別子才司令》)。元明以來戲曲和小說裡常見的“不如意事常八度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一聯,就化用了方岳的詩句。

通俗點的解釋,就是人的一生不可能全部都是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是有一些坎知坷。磨難,這樣人才會活的更好。個人的一生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有很多,都是不如意的,鼓勵我們要努力。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其它出處:

南宋詞人辛棄疾(公元1140——1207)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自識荊門道子才甫, 夢馳鐵馬戰城南。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自號秋崖,祁門人,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後期,他的詩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劉克莊。看來他本來內從江西派入手,後來很受楊萬里、范成大的影響。他有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的習慣,例如元明以來戲曲和小說裡常見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一聯,就是他的詩。 ——錢鍾書容<宋詩選注>

參考資料: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百度百科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3-25 回答

出自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自號秋崖,祁門人,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後期,他的詩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劉克莊。看來他本來從江西派入手,後來很受楊萬里、范成大的影響。他有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的習慣,例如元明以來戲曲和小說裡常見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一聯,就是他的詩。

——錢鍾書<宋詩選注>

《常想一二》

(臺灣)林青玄

朋友買來紙筆硯臺,請我題幾個字掛在新居客廳牆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說:“這是什麼意思?”我說:“俗語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聽了,非常歡喜,抱著“常想一二”回家了。

幾個月之後,他來探視我,又來向我求字,說是:“每天在辦公室裡勞累受氣,一回家之後看見那幅‘常想一二’就很開心,但是牆壁太大,字顯得太小,你再寫幾個字吧!”對於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應,於是為“常想一二”寫了下聯“不思八九”,上面又寫了“如意”的橫批,中間隨手畫一幅寫意的瓶花。

沒想到過幾個月,我再婚的訊息披露報端,引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36366334起許多離奇的傳說與流言的困擾,朋友有一天打電話來,說他正坐在客廳我寫的字前面,他說“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你,念你自己寫的字給你聽: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接到朋友的電話使我很感動,我常覺得在別人的喜慶中錦上添花容易,在別人的苦難裡雪中送炭卻很困難,那種比例,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當然更甭說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過,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後,在生活中大概都鍛煉出寵辱不驚的本事,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也經驗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地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理念,這種理念,正是“常想一二”。 “常想一二”的理念,乃是在重重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滾滾紅塵中開啟一些寧靜的訊息,乃是在瀕臨窒息時,有一次深長的呼吸。生命已經夠苦了,如果我們把幾十年的不如意事總和起來,一定會使我們舉步維艱。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的,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

我從小喜歡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慢慢歸納出一個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實證言,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後他們超越苦難,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

原來如意或不如意,並不是決定於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

原來,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凡事;不平凡 1級 2018-11-19 回答

最早語出《晉書·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

其它出處:

南宋詞人辛棄疾(公元1140——1207)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自識荊門子才甫, 夢馳鐵馬戰城南。”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自號秋崖,祁門人,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後期,他的詩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劉克莊。看來他本來從江西派入手,後來很受楊萬里、范成大的影響。他有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的習慣,例如元明以來戲曲和小說裡常見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一聯,就是他的詩。 ——錢鍾書

搜狗問問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3-25 回答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 ,並沒有原文與這句話一字不差。

第一種出處:

相近的一句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出自元代人高明的《蔡伯喈琵琶記》第三十四出。

原文摘錄如下:

(貼上唱)【十二時】心事無靠託,這幾日番成悲也。父意方回,夫愁稍可。未卜程途裡的如何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5656534,教我怎生放下?

(白)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自嫁蔡伯喈之後,此人常是憂悶,奴家妝盡圈套去問他;比及問將來,去對爹爹說,要和他同去,爹爹不肯;及至爹爹肯了,教人去取他爹孃媳婦來,又不知路上如何,為他擔了多少煩惱。況兼家裡幾個後生的都使去了,雖則有幾個使喚的,那裡中使?怎生得一個精細的。早晚公婆到來,得他使喚也好。不免叫過院子出來,問他則個。(末上白)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上幾人能稱意,光陰何況苦相催。喏!夫人有甚使令?(貼)你與我街坊上尋問,有精細的婦人,尋一個使喚咱。(末)這個容易。遠遠望見一個婦人來,不知是什麼人?

第二種出處:

民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于右任老先生曾經題過一副對聯,“常思一二,不想八九。”

意思就是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人生來就是註定痛苦的,樂事只佔一二,不過我們要是常思一二,不念八九,讓快樂壓制痛苦,那人生自然而然就有意義的多了,也會很容易得到幸福和快樂。

第三種出處:

臺灣作家林清玄也寫過一篇文章《常想一二》。《常想一二》這篇,朋友有煩惱,他沒有苦口婆心大說特說的勸解,只是很簡單的寫了一副字“常想一二”送給朋友,用簡單來解複雜,直指關鍵要害、一步到位。後來他又送朋友一副字和一副橫批,組成一副對子: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如意。是啊,生活裡很多難題的實質其實都很簡單,是我們自己想的太過複雜了。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人生就會好過很多。

林清玄文字描寫的景緻很有禪意,景美意境美。在《貓空半日》中,記述進山喝茶,與某位茶園莊主偶遇,偷得浮生半日閒,品茶看景。描寫的風景很美,而這一段經歷的感慨也自然而然的在筆下流淌出來。浮世生活熱鬧,山中生活清幽,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安守自己內心的選擇就好。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3-25 回答

最早語出《晉書·羊祜傳》,其他出處:南宋詞人辛棄疾詞《賀新百郎·用前韻再賦》:”嘆人生、不如意度事,十常八九。“辛棄疾之後,有 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語無二三。”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的意思是:人生的事,十件裡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問合你的心意。引申答為人生不如意事十內之八九,可說與人無一二。 或者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容,唯有快樂在心頭,應該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出處是哪兒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3-25 回答

朋友說:“這是什麼意思?”我來說:“俗語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源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百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度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知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聽了,非常歡喜,道抱著“常想一二”回家了。

Top